APP下载

永定野生茶树资源调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2017-02-03郑洪浩

现代园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基围茶青冠幅

郑洪浩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农业站 364100)

2015年12 月~2016年4月,为摸清永定境内现存野生茶树的分布、品种、树龄、采制、管护等情况,并为加强这一重要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较为详细、较为完整的基础材料,永定区农业局组织10名茶叶科技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野生茶树资源调查。调查采用查阅史料记载和走访当地群众,并进行实地考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实地调查考证中,首先观察野生茶树的生态原貌、植株现状、地理位置和分布,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测定其茎基周长、株高、冠幅、分枝等情况,拍摄实物照片,并记述当地村民讲述有关传说或典故,现将相关情况简述如下。

1 永定野生茶树的分布概况

1.1 永定野生茶树的分布特点

永定野生茶树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遍布全区24个乡镇,品种繁多,按树形分为灌木型、半乔木型、乔木型;按萌芽期分为早芽种、中芽种、迟芽种;按叶型分为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树龄最古老植株最大的茶树是西华山古茶树,树龄上千年;分布于最高海拔(1530.3m)的野生茶树是湖坑吴银猪嬷坑野生茶树;野生茶树分布数量最广、产量最多的乡镇是湖山乡,野生茶树遍布全乡各个村落、年采茶青2万kg。

1.2 永定代表性野生茶树调查情况

1.2.1 湖坑吴银猪嬷坑。湖坑吴银村背靠仙洞山(海拔为1530.3m)北面,当地村民上山自采自制野生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仙洞脚下的关山、棋伞岽、凹背至猪嬷坑一带方圆几百公里满山遍野都分布着原生的自然茶树,最大的1株地处暗摸坑,基部直径大约有20cm,株高约4m,冠幅10多m,单株采摘春芽15~16kg茶青,可制成干品3~4kg。全村村民累计每年上山自采自制加工成“猪嬷坑”茶1000kg以上,以600多元/kg价格销售,供不应求。

1.2.2 下洋初溪池牛岗的菩萨岩、赤树坑。下洋初溪的池牛岗背靠仙洞山的南面。菩萨岩、赤树坑处于仙洞山的长行山(海拔1454m)一带。①菩萨岩。原生的茶树群落集中分布着60多株,其中1株茎基围68cm(茎基上方1m处分枝3个),株高3.5m,冠幅5m×6m;还有1株茎基围60cm(茎基处分枝2个,小的分枝茎基围30cm),株高4.5m,冠幅5m×8m。②赤树坑。集中分布着原生古茶树几百株,有几十株茎基围达50~70cm,株高6~7m,冠幅4m×5m。

1.2.3 湖雷弼鄱西华山。西华山上至今仍保存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原生自然茶树几百株。其中:有几十株茎基围30~40cm,株高4~6m,冠幅3m×5m。最大的1株基部有20个分枝,其中最大的分枝茎基围25cm,其它的分枝基围10~20cm不等,整株高4.5m,冠幅6×8m。

1.2.4 湖雷淑雅水竹里的兰斜里、仙人足迹窠。①兰斜里。兰斜里(海拔826m,纬度24°74′,经度116°81′)分布着几百株野生茶树,有几十株茎基围25~35cm,株高 2.5~6m,冠幅 2.5~3.0m×3.5~4.0m。②仙人足迹窠。仙人足迹窠(海拔866m,纬度24°74′,经度116°82′)崇山峻岭,林海松涛,到处长满了野生茶树。据当地村民介绍,水竹里的水湖岽、贵人岽、大岽下、大石凹、火烧芨、干子岽一带方圆几百公里,每个山窠、山坑满山遍野都分布有原生的茶树,当地许多村民每年在“谷雨”前后都会上山自采自制高山茶几十公斤,作为自用招待客人。

1.2.5 城郊龙门大斜里。当地的元湖岽、铁溪炉、干子岽、火烧芨、石坝里、丹竹坑、万窠子、长窠里、腊梅塘、船底窠等多处深山都有野生茶树。楼背有1株野生茶树茎基围26cm,株高3m,冠幅2.5m×3m,4个分枝;东窠里1株野生茶树茎基围35cm,株高3.5m,冠幅1.5m×2m。

1.2.6 城郊上下斜。上下斜、樟尧和兰地的园头山、南寨、猴子寨、牛子坑、上下湖、绞椅山(海拔767.4m)、竹子岽(海拔672.4m)、天子芨等一带方圆几百米的深山,满山遍野都分布着野生茶树。在猴子寨和高山下几百年前曾有人工种茶,现仍然可见许多古茶树,当地俗称猴子寨的“红心茶”。狗百前竹林深山有几十株,茎基围 26~35cm,株高 4~6m,冠幅 2m×5m。在下斜“余庆楼”楼背右上角,有1株古茶树,总茎基围91cm,距基部30cm处有2个分枝,茎基围分别50cm和40cm,株高6m,冠幅3.8m×5m。

1.2.7 湖山九指岽。湖山里佳、杨山、漳溪、象湖、三来、赛华、桂象等村的深山里都有野生茶树,分布最多的属九指岽,满山遍野都是茶树,靠近山顶的有一个寨集中分布着几百株,最大的单株直径20cm以上,株高10多m,冠幅8m×10m左右,株产茶青1.5~2kg。据考证,漳溪横路窠海拔695m,经度116°86′,纬度25°45′,发现10多株,其中:有1株为乔木型野生茶树,分枝有13个,最大的分枝茎基围18.5cm,株高10m,冠幅6m×8m;另发现4株,分枝4~5个,茎基围16cm以上,因被砍伐,无法计算株高和冠幅。最近几年,当地村民采挖野生茶树仿生态移植人工抚育5万多株。近几年湖山有近200人上山采茶,采得茶青2万kg,以茶青54元/kg卖给潮州老板加工。

1.2.8 永定名山名寺。金丰大山位于永定县的东南部,是闽西四大山脉之一博平岭山脉的一部分,延绵几十公里,面积覆盖近500km2,内有天子岽、马脐岽、仙岽、贵人岽、对面岽、五指岽、九九岽、赤竹岽、东华山、东福山等著名的山峰。天子岽为永定金丰大山主峰,海拔1296m,山腰有一座龙华山寺。永定名山王寿山、东华山、天子岽、茫荡洋、紫云山等30多处深山,至今还保存着少则几十株,多则上百株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原生自然古茶树群落。

2 野生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

2.1 村民自用或商品用饮品

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客来敬茶”的礼仪风俗,村民在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集野生茶青制成茶叶招待远方来的客人。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山区农民将采制的茶叶留下少量自用外,其余送到集镇交易换取生活必需品。

2.2 开发药品

闻名海内外的“万应茶”就是清朝嘉庆年间由著名客家老中医卢曾雄发明,其配方和制法是精心筛选明党、肉桂、檀香、白术、砂仁等30多种地道中药材,佐以38%本地高山茶,通过独特工艺制成棕褐色小饼状的成药。万应茶的原始配方所用的高山茶就是源自永定高海拔野生茶树的茶青制成的。按照《永定万应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0年万应茶产值由2015年的3309万元提高到1亿元;茶剂生产销售能力由目前年产1.7万件提高到5万件以上;茶叶原料需求由18t提高到53t。

2.3 野生茶树作为盆景、绿化树移植

野生茶树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为便于开发利用,有些村民将野生茶树移植房前屋后或开垦茶园集中移植或制作盆景。

有部分野生茶树由当地村民自发保护,大部分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3 对野生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3.1 强化认识,成立专门机构切实做好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各级相关部门应提高对野生茶树资源的重要性认识。野生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加强对野生茶树遗传资源的保护,对研究永定区开发利用野生茶树历史、万应茶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用野生茶树茶青加工“天然有机山茶”在茶叶市场走俏,由于资源稀缺,价格暴涨,造成有些乡镇农民争相进山采茶,甚至伐树采摘野生茶,野生茶树资源已面临人为毁灭的险境。如何有效地保护永定野生茶树资源已成为永定区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专家学者当务之急的工作任务。

3.2 制订优惠政策,扎实开展野生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建议区政府从2016~2020年每年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野生茶树保护、迁种、优良品种选育、万应茶原料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补助,以利于野生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有序开展。

3.2.1 开展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应尽快组织林业、农业部门科技人员对生长年代久远、科研价值较高的古茶树进行编号、立牌,列入保护树种名录,由护林员看护或由区政府设立野生茶树保护专项经费,在名山名寺指定专人看护。在高海拔山区规划实施野生茶树保护区,对容易遭受伐采、濒危或人力保护不到的古茶树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异地集中迁种,有利于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

3.2.2 做好“万应茶”原料的供应与提升工作。以“万应茶”成功入选“闽西八大珍”为契机,做好“万应茶”产业原料基地规划实施工作。委托国内权威茶叶研究所、医学研究所、著名医院开展野生茶树生物化学研究,利用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改进配方,进行临床试验,以便筛选出疗效最佳的野生茶树优良单株进行选育扩繁,最终建立万应茶专用优质茶原料基地,确保产品品质与疗效。

3.3 结合土楼旅游,搞好野生茶树资源及万应茶文化的宣传工作

充分保护和利用好野生茶树珍贵资源,结合土楼旅游挖掘野生茶树生物、历史、文化、旅游、生态、经济等各个方面潜在的价值,抓紧实施“土楼万应茶文化体验中心”项目,开发野生古茶树观光旅游线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其文化、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既可提高永定野生茶树资源的知名度,又可促进野生古茶树的保护,达到开展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茶树资源,为提升永定万应茶及土楼高山茶产业化水平和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目的。

猜你喜欢

基围茶青冠幅
不同施肥种类对屏边县秃杉种子园林木生长的影响
峨眉含笑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小事藏海
多级机采茶青分选机的设计与试验
福海基围文化好戏连台
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与树高反演
白灼基围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