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特征研究

2017-01-31黄凝薇

北方音乐 2017年20期
关键词:南迁采茶戏客家人

黄凝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特征研究

黄凝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传统文化底蕴的发展与传承越来越重视。客家作为汉民族的一支系统分明的民系,是中原汉人南迁过程中与当地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产物。客家人主要聚居于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一般认为,客家作为一个民系形成于宋代,而赣南则是孕育这个民系的摇篮地。而赣南的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极具特色,其中,赣南的采茶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文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赣南采茶戏作为客家文化的标志性艺术,融合了当地以及外地的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民歌、民谣。赣南采茶戏是一项综合性,全面性较强的戏曲。唱腔的特点与不同对于戏曲剧种的确立非常重要。对于赣南采茶戏的进行深刻地了解与认识,对于发扬我国的戏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客家文化;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特征

赣南作为客家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方汉民族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文化的起始地,赣南的茶文化也是历史悠久,每到采茶的时节,茶农为了表达采茶的喜悦会通过男女对唱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对唱的方式作为现在流传的客家采茶戏的前身,经过时间的洗涤以及源源不断的客家文化的滋润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极具客家文化特色的采茶戏,它是通过赣南地区的民间故事的演绎才形成了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代表了赣南的历史以及生活,只要赣南人们还在生活,赣南文化就不会消失,赣南采茶戏就会一直兴盛。赣南采茶戏的形成开始是在明朝末年开始,通过赣南人民对于当地生活的一种记录通过戏曲表现出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赣南采茶戏。别具一格的风格将会作为赣南采茶戏的特点一直传承下去。

一、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家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社会公众人物逐渐将大众的眼光吸引到民族音乐上来。对于音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它的内在文化都在逐渐被人们所看重。董伟松先生曾经表示戏曲音乐文化主要有文化与艺术两个环境或者文化背景。戏曲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全面性强,戏曲的表达方式,服饰,面部妆容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表达方式丰富多彩,整个戏曲文化环境是在中国的大的环境影响中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作为一项地域性文化存在,如果想要更好的对于赣南采茶戏进行深刻了解,就要了解赣南文化历史通过赣南文化背景与艺术背景来进行研究。

(一)生态环境

客家文化中比较具有历史特色的就是客家人民的五次南迁。第一次南迁,在西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败造成的民族矛盾激化,造成了永康元年的“八王之乱”。之后又在永嘉年间开始了推翻晋王朝的战争。汉人面对不断被奴役的情况开始了第一次的南迁,第一次南迁的前锋已经到达了现今的梅州大埔。唐朝的“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影响了赣南东南地区,客家人又开始了第二次南迁,通过江州溯赣江,到达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带,在这一迁徙途中历经90年之久,他们才终于在三角地带安居。第三次南迁是因为金兵在公元112年占领北宋都城开封之后,南宋王朝的建立带动了大批南迁的臣民。位于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为了安定生活再一次南迁,使得当地的客家人又一次深入南迁,到达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第四次南迁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满族进入中原的时候,一批客家人随郑成功到达台湾,客家人一部分向粤北,粤中,粤西迁移,一部分到达广西、湖南、四川。二是客人家人口逐渐增多,对于清政府于康熙年间发起了“移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汉人开始入川。第五次迁徙是受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开始的十五年之久的迁徙。在五次南迁中,客家人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同时客家人的各方面经济都在持续的增长,赣南采茶戏主要是根据赣南地区的茶叶的种植、采摘、生产、饮用的一种茶叶文化产生出来的,赣南采茶戏也是全世界唯一由茶形成的戏曲文化。赣南采茶戏到现在中间过程长达三百年之久,期间经历了旧社会封建观念的摧残以及政府的查禁,采茶戏的兴起是从新中国开始,1950年春,在赣县的“洪玉堂”和信丰的“合兴掌”两个戏曲班通过农村进入城市开始打开了赣南采茶戏的新篇章。在建国之后,文化大革命发生过程中赣南采茶戏再一次经历了毁灭的打击,四人帮倒台后,赣南采茶戏才开始有活力起来。之后,赣南采茶戏才真正活跃在大众的视线中。

(二)文化环境

赣南在宋代是中国的三十大洲之一,赣南的宋代文化保存完整,在1994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古城。宋代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它的艺术领域尤其硕果累累宋代不同于唐朝,宋代百姓钟爱戏曲,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文化名人影响了客家文化甚至是整个民汉族文化,客家的文化中心的起始点就是从他们的出现开始的。客家文化作为洛河文化的传承,客家人的迁徙和他们的途中的生活条件造成了他们独特的客家文化。作为一种汉文化附属中个体特色明确的亚文化,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客家人内心的漂泊基因、文化意识和民族自尊三大历史文化动因促成的。客家人人口众多,他们带着中原的土著文化南迁,在途中不仅仅传播了中原文化更是吸收了当地特色文化,客家人的居住地以山区较多,与外界交流甚少,他们的客家文化保留住最古老的汉族文化。

二、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特征的分析研究

(一)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的特点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可塑性极强,它的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明显。赣南的强调主要就是“三腔一调”,主要是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茶腔主要是赣南人民在采茶过程中的一种主要戏曲表达方式,路腔声音厚重,是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声腔,路腔和杂调作为辅助,他们的声调轻快、优美,在主腔中穿插使用。同时,赣南采茶戏穿唱腔有一个曲牌连缀体的特点。曲牌主要是通过江西赣南地区的其他民歌结合出现的,赣南采茶戏的演奏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民间故事来演变出来的,有着当地民间戏曲的特点。赣南采茶戏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的就是南迁途中以及定居地的文化艺术以及民间戏曲,在这一不断与当地戏曲结合的过程中,赣南采茶戏逐渐开始展现它独特的唱腔特点。

(二)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的特征

赣南采茶戏唱腔的主要演唱的特点就是他的语言。赣南采茶戏的主要演唱语言就是“赣州官话”与“客家话”,这两种语言作为赣南采茶戏的主要语言,它们在赣南采茶戏中有主要的集中表现,大型的赣南采茶戏的演奏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就是客家话,赣州官话的使用主要在小型表演中使用。赣南采茶戏的主要表演类别就是河东河西两种表演方式。河东采茶戏主要就是它的演唱说唱性比较强,旋律线条的起伏程度不高,主要表演方式以抒情为主,河西与河东表演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河西的采茶戏它的表演力度较大,整个演戏过程中,以快活,激动为主调,旋律性强。赣南采茶戏的演奏过程中,我们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特征的额研究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赣南采茶戏的唱腔,更好地传承赣南采茶戏。

(三)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的旋法与调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的特点,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赣南采茶戏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旋法与调式。赣南采茶戏的调式主要是根据一些音阶的特点进行特定的规划从而产生独特的赣南采茶戏的文化思想。而赣南采茶戏的旋法主要是旋律的运动过程中的会产生一些特定的旋律,同时会展现调式的一些特点。调式与旋法之间的关系是被制约的关系,调式制约着旋法。在赣南采茶戏的各种元素的结合程度来看,旋法与调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曲的调式的不同是通过音级以及音阶的变化来体现的,在赣南采茶戏的演唱过程中,调式种类主要有宫、角、羽、商、徽五种。

三、结束语

赣南采茶戏作为我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传承,对赣南采茶戏进行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对赣南采茶戏的研究与深入了解,更好地完善赣南采茶戏,从而更好地对赣南采茶戏进行传承,以此带动我国戏曲文化的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1]宗莉加.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05).

[2]赵艳丽.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38(05).

J617

A

赣南采茶戏音乐与唱腔艺术研究 江西省艺术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G2014060)。

黄凝薇(1982—),女,汉族,江西丰城人,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讲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南迁采茶戏客家人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客家人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
浅析赣南采茶戏旅游资源的开发
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
试析《南迁》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抗战时期的史家南迁与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