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薯24号”马铃薯及其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7-01-31齐海英

蔬菜 2017年2期
关键词:结薯切块块茎

齐海英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和蔬菜作物,具有营养丰富、粮菜饲兼用、产业链条长等特点,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丰富人民菜篮子、振兴农村经济和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中南部温暖湿润,中北部干燥冷凉,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20万hm2,集中分布在山西省中北部和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冷凉、工业不发达的丘陵山区,这些区域光照充足,土壤疏松,富含钾元素,海拔高,空气干燥,环境污染少,晚疫病发生轻,有利于马铃薯块茎形成、膨大和淀粉积累。尤其山西北部的一季作区平均海拔大都在1 200 m以上,年平均温度6 ℃,无霜期100~140 d以上,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所产马铃薯具有块大、整齐、表皮光洁、淀粉含量高、商品性好的特点,非常适合进行马铃薯无公害生产[1]。

晋薯2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004-5为母本,G13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马铃薯品种。已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旱、抗病性较强,产量高,适宜山西省一级作区种植[2]。通过几年的生产试验,针对晋薯24号的特征特性,结合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要求,总结了晋薯24号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为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征

晋薯24号晚熟,出苗至成熟历时115 d。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株高90 cm,茎色紫带绿色,叶色深绿,花冠大、蓝色、有外重瓣,天然结实。薯形椭圆,黄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较浅,单株结薯数3~6个。

1.2 品质

经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块茎干物质含量24.4%,淀粉含量18.0%,鲜薯VC含量224 mg/kg,还原糖含量0.60%,粗蛋白含量2.18%。

1.3 抗性

田间鉴定显示植株抗花叶与卷叶病毒病、抗晚疫病,未发现环腐病、黑胫病;接种鉴定显示植株中抗马铃薯X病毒,抗马铃薯Y病毒。耐贮藏。

1.4 产量表现

一般情况产量在30 000 kg/hm2左右,水肥较好地块可达37 500~52 500 kg/hm2。商品薯率85%以上。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地

选择远离污染源、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酸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并要求为3年以上未种植过马铃薯的地块。前茬宜选择谷子、小麦、玉米等作物,其次为高粱、大豆,不宜选择茄科作物、甜菜、胡麻作为前茬,注意避免选择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

2.2 整地

秋深耕30 cm 以上,早春顶凌耙耱,播种前旋耕,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的标准。

2.3 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氮肥总用量的70%、磷肥的全部、钾肥总用量的50%用作基肥,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每生产1 000 kg薯块需肥量:氮肥(N)5~6 kg,磷肥(P2O5)1~3 kg, 钾肥(K2O)12~13 kg。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化肥可作种肥,播种时沟施或窝施。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30 000~45 000 kg、(18-18-18)复合肥600~750 kg,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2.4 种薯准备

选用脱毒原原种、原种或一级种作种。播前20 d种薯出窖,剔除病、烂薯后,在12~15 ℃的散射光条件下催成短壮芽,播前2~3 d切块,切块大小40~50 g,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切块时每人应备2~3把切刀,切刀每使用10 min或切出病烂薯时,及时换刀并注意消毒,选择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作为消毒液。

切块后的种薯用70%甲基托布津拌种,每1 000 kg种薯用甲基托布津600 g+滑石粉15 kg,随切随拌,切后的种薯避免太阳暴晒。

3 播种

3.1 播种时期

一般10 cm地温稳定在 7~8 ℃时即可播种,山西一季作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利用地膜覆盖的可提前到3月下旬到4月上旬。

3.2 播种量

每公顷种植48 500~60 000株。

3.3 播种方法

通过机械或人工播种。旱地以平播为主,播后及时耙平、适当镇压;水浇地和下湿地起垄播种,采用宽垄双行栽培模式,垄距120 cm,大行距80~95 cm,小行距25~40 cm,株距30 cm。

起垄种植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块茎的形成 ,增加结薯层数,改善田间通风条件,人为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昼夜温差,促进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的速度。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培土

应及早进行中耕培土。当出苗量达到30%~50%,能认清苗垄时,立即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5 cm,将小苗埋入土中。在苗高20 cm左右时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使种薯距土表茎基部土层达到20 cm。高培土有利于增加结薯层次,减少龙葵素的积累,提高块茎品质。

4.2 除草

第1次培土后,在地表湿润时及时喷施除草剂,除草剂应选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可用田普(45%二甲戊灵微胶囊剂)2 550 mL/hm2或金都尔(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75~120 mL/hm2。

4.3 灌溉

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根据土壤墒情按需浇水。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是需水高峰,要根据地温和土壤湿度适时适量浇水,保证生长需要,同时起到调节土温的作用,防止匍匐茎长出地面形成新的枝条,影响结薯。高温天气浇水应在早晨或晚上进行。雨水较多的地区和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4.4 追肥

视苗情追肥,追施氮肥宜早不宜晚,宜少不宜多,以防徒长、延迟结薯、降低块茎品质。一般结合第2次中耕进行,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25 kg,促进壮苗,增加叶面积,铺设滴灌的地块可以采取少量多次追施。现蕾开花期可追施硝酸钾150 kg/hm2。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农药施用应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合理混配药剂,并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禁止施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5.2 农业防治

应用脱毒种薯,清洁田园,合理轮作,对设施、肥、水等栽培条件严格控制和管理,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抑制病虫害发生。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远离深埋。

5.3 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如七星瓢虫、寄生蜂等,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利用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防治潜叶蝇、蓟马。利用0.38%苦参碱乳油300~500倍液防治蚜虫及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5.4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黄板或性诱剂诱杀成虫,田间进行人工捕捉害虫、摘除卵块等措施。

5.5 药剂防治

5.5.1 晚疫病

在有利发病的低温高湿天气或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000倍液喷施。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最好几种药剂交替使用,减少抗药性产生。

5.5.2 早疫病

发病前可用保护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预防;发病后可选用10%苯醚菌酯1 500 mL/hm2、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喷施,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喷药时将药液均匀喷施到叶片正反面。

6 收获及贮藏

6.1 收获

待50%茎叶变黄时,及时收获。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应提前7~10 d杀秧。收获时轻拿轻放,避免机械与碰撞损伤。

6.2 贮藏

收获后剔除病烂伤薯块,在12~18 ℃、相对湿度85%~95%的环境下,预贮7~10 d。入窖贮藏后,贮藏温度保持在2~5 ℃,相对湿度85%~95%。

[1]姬青云,郭建文,梁宗栋.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283-285.

[2]齐海英,杜珍,白小东,等.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4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6):659-660,747.

猜你喜欢

结薯切块块茎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萨切块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西兰花切块去芯机构设计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