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汉语称谓的叠架现象

2017-01-28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素鲜肉语义

马 丽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试论汉语称谓的叠架现象

马 丽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叠架形式古已有之,是指一种含有重复出现的语义成分且结构紧凑的固定形式或准固定形式。互联网时代大众传媒语言中“女警花”“女汉子”等称谓叠架形式,有其合理性:凸显了语义,满足了交际需要和人们的使用心理。判断称谓叠架形式的合理性不能以“于古有征”为依据,“于理可通”才是判断其合法性的主要依据。

称谓;叠架;语言规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得以高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传媒语言的应用与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所谓叠架形式,是指一种含有重复出现的语义成分而又结构紧凑的固定形式或准固定形式。”[1]30称谓是用于标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亲属、社交关系)和人的社会分类(包括职业、地位、品性、外貌等特征),具有人际定位功能,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词语。本文主要以互联网时代大众传媒语言中称谓的叠架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现象的合理性和规范原则。

(一)女警花

“警花”,《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对年轻女警察的美称”[2]724,如:

(1)头戴绿色贝雷帽,腰间紧紧扎着一条武装带……好一副飒爽英姿的警花模样!这就是66名女巡警的速写。(《人民日报》,1995年9月20日)

1983年,香港无线拍摄了电视剧《警花出更》,塑造了一批英姿飒爽的女警形象。该剧在内地热播之后,“警花”一词也随之风靡。之后,大众传媒语言中出现了一种新用法,即“警花”与性别语素“女”组合使用,如:

(2)记者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获悉,参加空中警察考核的两位女空中保安目前正在接受体能测试项目。如果她们通过测试和最后的政审,她们将成为中国民航史上首次出现的空中女警花。(人民网,2003年8月23日)

(3)深圳交警局梅观高速公路大队女警花微博炫超速,随着深圳交警局作出的罚款2000元、扣6分的处罚,事件似乎暂告一段落。(中新网,2013年2月20日)

古人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等词来形容女子容貌,后来就以花来借指美女,如“校花”指称学校里最美的女学生,“班花”指称班级中最美的女学生,“军花”和“警花”指的是英姿飒爽的女军人、女警察。“警花”本身已有了性别限定,但大众传媒语言使用者又在其前面加上了性别限定语素,于是便有了“女警花”。

(二)他的令尊(他令尊)

“令尊”,《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敬辞,称对方的父亲”[2]872,已含有第二人称的意思,但我们经常能看到“他的令尊”这样的使用,有些还出自汪曾祺这样的名家笔下,如:

(4)丁聪所以被称为“小丁”,大概和他的令尊被称为“老丁”有关。(《南方周末》,1997年1月10日)

(5)我说他是一个完整的中国现代的一个见证人,而在座的很多朋友在不同阶段都见证了改革开放。包括盖特纳财长1981年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学习,也包括他的令尊大人。(新浪网,2009年8月27日)

(6)我斗胆致函上海王公助教授,请他的令尊王个簃先生为我题写门台匾额。(网易网,2015年11月28日)

例(4)出自汪曾祺《张郎且莫郭郎》。“令尊”即“您的父亲”,使用者增加了第三人称的语义,构成“第三人称代词/普通名词+令尊”的结构,用来称呼第三人称的家人。

(三)第五代玄孙

“玄孙”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尔雅·释亲》:“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现代汉语词典》将“玄孙”释义为“曾孙的儿子”[2]1542。汉语中子孙辈的世系是这样的:“(自身)—子—孙—曾孙—玄孙”,“玄孙”是自身以下的第五代,而“第五代玄孙”则把隐含语义提取出来予以显现,如:

(7)湖北省黄石市105岁的刘则记忆力奇佳,能说出她儿子到第五代玄孙的每一个人生日,她认为这和她爱吃野豌豆苗有关。(《合肥晚报》,2004年7月10日)

(8)他是获奖团队5人中的一员,名叫袁文重。他不仅是最年轻的获奖者,还是袁世凯的第五代玄孙。(中新网,2010年3月3日)

(四)女汉子

“汉子”,《现代汉语词典》释为“男子”[2]537,已明确其性别,但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女汉子”这样的用法,如:

(9)不管是“女汉子”还是“小娇羞”,只要你懂得把握,就像爱重口味的人偶尔也需要吃点青菜一样,把两个人的相处方式不断地调节,别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就是好姑娘。(《武汉晨报》,2012年9月4日)

(10)个人认为,单单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10个字,至少为这部电影贡献了超过一亿的票房。当年的小燕子以一个成熟女导演的视角,酣畅淋漓地讲述了一群女汉子和一堆渣男的故事。(《济南时报》,2013年5月5日)

人们在“汉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女汉子”来称呼举止、性格比较男性化的女性。这类女性往往开朗直爽、不拘小节,颇有女中豪杰的风范。

(五)老鲜肉

在新媒体时代,“鲜肉”已经超越其本身的含义而被用来指称年轻帅气的男明星,如:

(11)不过话说回来,也可怜了这几位男星,真不该长了张鲜肉脸,还当了流量小生,才莫须有地背上了“娘炮”的称号。但娘不娘的,不应该跟一个人的性格、行为和着装喜好有关嘛?这不,鲜肉们换上皮夹克表示不服了!吴亦凡、李易峰,就连其他当红鲜肉,也躺着中枪了。(YOKA男士网,2017年3月30日)

“鲜肉”的构词语素“鲜”突出了明星的年轻。尽管“鲜肉”本身已有了年龄的限定,大众传媒语言使用者还是通过赘加与“鲜”语义相对的“老”,构建了一个新的称谓词“老鲜肉”,以此来指称年纪比较大,甚至高龄,但在容貌、体形上显年轻的男明星,如:

(12)出道六年,至上励合在本月初发布2014全新专辑《4Our Men》……四个小伙子坦言,六年过去,他们应该算是“老鲜肉”了,越来越没有偶像包袱,就想做亲民、接地气儿的内地男团。(《京华时报》,2014年12月19日)

(13)80岁突然爆红,是怎样一种体验?这个问题应该问王德顺。2016年新电影上映,新书热卖,片约不断,和鹿晗、刘恺威等明星一起演戏,实力诠释“中国最帅老鲜肉”的生活日常,用行动告诉你:因为健康,所以任性!(搜狐网,2016年8月18日)

“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大家都这样说,都懂得它的意思,听的人和说的人中间毫无隔阂,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3]168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来分析称谓叠架形式的合理性。

首先,叠架形式凸显了语义。随着社会发展,劳动分工界限日趋淡化,女性逐渐介入了过去以男性为主的领域,使得称谓产生了性别化趋势,比如,与“的哥”相对应的“的姐”,与“打工仔”相对应的“打工妹”,与“警花”相对应的“警草”等。“的哥”“的姐”的性别含义通过构词语素直接显示,所以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男的哥”“女的姐”这样的用法。与“的哥”“的姐”不同的是,“警花”“警草”是喻指,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作性别限定。在实际使用中,人们为了突出强调性别,在“警花”“校花”“校草”“军花”“警草”等称谓词前赘加性别语素,将语义成分提取出来予以显现,于是便有了“女警花”“女校花”“男校草”“女军花”“男警草”等形式。就笔者目前所及,这类词语虽未全面进入大众媒体,但在论坛、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中有一定使用频率。

同样,“第五代玄孙”的使用者也是出于强调世系的考虑,给“玄孙”赘加语素,从而把隐含语义提取出来,予以显现。有意思的是,“孙”“曾孙”也有叠架的使用,如:

(14)阿苏鲁与阿凤是元朝征战西南、素有战功的濮国公忙古代的第三代孙。(搜狐网,2003年11月26日)

(15)北宋初年,流坑董氏第三代孙董文广兴教办学,倡导科举仕宦之路,因而在两宋时期(公元960—1279年),流坑曾经仕宦鼎盛,人才辈出。(聂浩智《中国徒步之旅》)

(16)他育有一男二女,儿女均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现也已退休了,第四代曾孙已读五年级了,其大家族共有20余人。(《江西日报》,2010年6月2日)

(17)现李春林、李春生兄弟二人已去世,李玉四兄弟系李连贵第四代曾孙。(罗豪才、孙琬钟《人民法院案例与评注:知识产权》)

如果说“玄孙”因为比较冷僻,人们为了提示语义,故叠架,那么“孙”“曾孙”,尤其是“孙”对汉语使用者而言是不陌生的,其叠架形式的出现则主要是出于语用方面的考虑,是为了凸显家族谱系,起到强调的作用。

其次,叠架形式满足了交际的需要。比如,“令尊”用于敬称对方的父亲,然而汉语里缺乏对第三方父亲的尊称。当交际者在谈及第三方的父亲,而又想要表示尊重的时候,汉语里没有合适的词语可供选择,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称谓叠架形式“他的令尊”应运而生。

经济的现代化引发了观念的现代化,人们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传统男刚硬女柔弱为主导的两性审美观念渐趋多元化,出现了“伪娘”“中性美”等审美观。在多元化的审美观念下,行为举止较男性化、性格豪爽直率、思想较独立强势的女性逐渐受到了大众的认可。但在现行的字典辞书中并没有相应的称谓可供使用,于是“女汉子”这样的叠架形式就产生了,专门用于称呼世界上的“第三种人”①。在大众审美多元化的时代,年纪比较大、容貌身材显年轻的男性也受到了热捧,如例(13)王德顺老人虽已是耄耋之年,白发苍髯却胸肌腹肌赫然,以“老鲜肉”称呼之显得非常合适。

保姆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礼记·内则》中就已出现:“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古代社会,该词指称宫廷或贵族之家负责抚养子女的女妾,现代社会泛指受雇照管儿童或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保姆”从构词上就限定了性别。护士这一职业产生于现代社会,长期以来,都主要由女性来承担,故形成了思维定式,即“护士”都是女性。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需求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男性参与到了保姆和护士行业,为了满足交际需要,便产生了“男保姆”“男护士”等叠架形式的称谓,如:

(18)据广州市社区服务信息中心的杨主任介绍,急切要求雇请男保姆的来电,就有近百个,且薪水均高于女保姆。(《广州日报》,2003年6月8日)

(19)2003年,四川的男护士巴桑顿珠获得了我国护士界最高荣誉——第39届南丁格尔奖。在今年的玉树抗震救灾中,我国派出了大批医疗队,很多护士都是男性,他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人民日报》,2010年5月12日)

最后,叠架形式满足了人们的使用心理。当今社会词汇数量庞大,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总倾向于采用最直观的方法,力求从词面义来推测其词义。于是,现阶段相当数量的新词语便有了“通过词语表面义揭示整个词语的倾向”[4]66。“警花”虽已用比喻的手法作了性别限定,但在讲求效率的现代社会,人们宁可赘加性别语素,以直接反映其性别属性。“玄孙”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赘加世系语素,以直接说明世系。叠架形式的称谓,从词面上就能直接或基本反映词义,使原本模糊的词义明晰化,满足了人们要求省力高效的使用心理。

语言叠架这一现象,由来已久。王海棻(1991)[5]、李申(1998)[6]、杨荣祥(2004)[7]等研究者指出,古代汉语时期该现象就有大量出现。“凯旋而归”“免费赠送”“亲眼目睹”等叠架形式的语词从语义分析角度来说是重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得到了普遍使用。对于这一语言现象,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者认为其不符合语言规范,应该严格规范,比如赵国连(2006)指出,《工人日报》2015年10月9日《北京有一个温暖的家》一文中的“首善之都”叠床架屋,是误用[8];有些研究者则认为语言叠架有其合理性,比如王希杰(2000)提出,不能简单地反对“凯旋归来”“凯旋而归”“胜利凯旋”的说法,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9]。

至于“他的令尊”这一叠架形式的称谓,学术界一直以来也是未能达成一致。有研究者指出,该用法是不合适的,“令”含有第二人称的意思,不能用来称呼第三人称的家属和亲戚[10],只有把“他的令尊”改成“他的父亲”才合乎文法[11]。也有研究者持相反意见,比如周志锋以大量近古汉语文献材料为依据,提出“他的令尊”这类说法于古有征、于理可通,不能说是“用法不当”,是通行辞书对“令尊”类词用例的搜集不全面,以及释义不周密导致了人们对这种用法的误解[12]101。

“他的令尊”与其他一些叠架形式的区别在于,它有古代汉语使用的先例,不像其他叠架的语词“师出无门”,它可以说是出自“名门”,除了在近古汉语中有大量的使用,现当代作家笔下也不乏其例,在郁达夫、萧逸、吴组缃、茅盾等名家作品中都能找到类似的用例②,并不算创新。对于这类“于古有征”③但与现阶段主流语言观相违背的词语,我们该如何看待?

我们并不赞同“于古有征”就是判定词语是否合法的主要依据。汪曾祺出身于士绅世家,家学渊源深厚,从小接受正规的传统教育,语言功底深厚,他对“他的令尊”的使用可以说是在熟知语言发展流变基础上的正常、恰当的使用,是对语言的传承。但对于现阶段使用“他的令尊”的普通人而言,又有几人真正了解其渊源呢?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使用者更多是出于对词语的直观感觉,是为了强调突出称呼对象,使表意更加明确,才赘加代词加以限定。当这一用法被认为不合法之后,他们才开始“征古”来为自己“辩护”。“如果把考察的历时阶段拉得长一点,会更有助于看清这种叠架现象。如古代汉语里的‘虽然’是‘虽然这样’的意思,而现代汉语里的‘虽然’却只有‘虽’的意思,现代汉语里的‘虽然这样’也曾经是一种叠架结构。”[13]10从语言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叠架现象,会对其合法性产生更深入的认识,但这并不能成为其继续存在于现代汉语的理由。因此,“于古有征”不能作为判定大众传媒语言合法性的主要依据。

我们认为,“于理可通”才是判断大众传媒语言合法性的主要依据。“我们判断规范的标准就是某个语言成分在现实中的交际值”[14]43,所谓“理”,指的就是交际值。如果某个语言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了交际需要,那就意味着具有交际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规范的,反之就是不规范的。“他的令尊”用于尊称第三人称的父亲,填补了语言交际中的空白,满足了现实交际的需要。当然,这类使用能否完全通行开,还有待于实践检验。

我们把叠架结构分成两部分:本用部分和叠用部分,本用部分是指“语义内涵涵盖或基本涵盖另一部分的成分”,叠用部分是指“语义内涵被另一部分涵盖或基本涵盖的成分”[15]48。就上文列举的词语而言,称谓叠架形式的语义构成主要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叠用部分与本用部分的语义重合。比如,“女警花”本用部分“警花”已包含了性别,“第五代玄孙”本用部分“玄孙”已包含了世系,叠用部分将相应的语义提取出来予以显示。我们把这一类称谓叠架叫作“赘余叠架”。这类称谓形式的出现,有的是因为本用部分语义不够直观,故在其之外赘加性别语素;但更多的是因为本用部分比较冷僻,如“玄孙”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尔雅》中就已出现,但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家族世系意识逐渐淡化,其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活跃度有不断降低的趋势,在一些必要的语言场合人们甚至通过赘加世系以揭示语义。可见,提高全民语文素养是消解赘余叠架现象的有效路径。

第二类,叠用部分增加了本用部分所没有的语义内容,填补了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空缺。比如,“女汉子”本用部分“汉子”已指明性别,叠用部分增加了与之相反的性别语素;“老鲜肉”本用部分“鲜肉”已限定年龄,叠用部分增加了与之相对的年龄语素;“他的令尊”本用部分“令尊”已含有人称指向,叠用部分增加了与之相异的人称代词。我们把这一类称谓叠架叫作“增义叠架”。社会的发展及语言交际的需要,使得词语空缺几乎在每一种语言中都是存在的,为填补空缺而进行的创新也处于不断进行中。

从交际值来看,采用赘余叠架和增义叠架的两类称谓,尤其是增义叠架,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交际需要。在现阶段,大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第五代玄孙”这类源自古语词的称谓使用似乎不必苛求。但是,“女警花”中的“警花”已经明确了性别,而且以花喻指女性,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不胜枚举,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因此,无须赘加性别语素。至于用第二人称修饰“令+亲属称谓”这一类使用,如“你的令郎”“你的令弟”,我们认为,是需要规范的。因为“令郎”“令弟”在交际中用于敬称对方亲属,已经满足了交际需要,所以无须赘加人称代词。

需要指出的是,交际值的考量与词语的稳定性、使用者的多少并无绝对关系。新词语从一开始偶发性出现,到最后成为词语系统内稳定的一员,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不稳定性而否定其交际值。同样的,有些误用、错用的语言现象还在重复发生,这从《咬文嚼字》自2006年起每年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中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传媒语言,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倡导语言的规范使用,高校、科研机构与有关部委合作共建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坚持定期发布如《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16]这样的年度监测数据,以提升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广为流传、既成事实的语言现象,我们暂且不必作强制性的规范,而让时间来检验其生命力。

注释:

①《现代快报》2013年5月21日《女汉子》一文称:“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汉子。”

②郁达夫《敌我之间》:“数年前,当我第二次去上海的时候,听说你已移住到了杭州。曾遇见了你的令兄郁华氏。”萧逸《饮马流花河》:“‘无事不登三宝殿!’向元赫赫笑道:‘兄弟此来,是专程为老哥你的令爱做媒来了!’”吴组缃《山洪》:“又叫双全官和东老爹出面照料,吩咐他的令弟富黄瓜帮忙当差。”茅盾《子夜》:“可是尊大人呢?照你刚才所说那种力敌万夫的气概,应该可以保护尊大人出险!怎么你就单单保全了自己的一张皮呢?还有你的夫人,你的令郎,你也都不管?”

③此处的“于古有征”的“古”是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传媒语言而言。

[1]戴昭铭. 叠架形式和语言规范[J]. 语言文字应用,1996(2):30-3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吕叔湘,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话[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4]沈孟璎. 关于新词语词义表面化倾向的考察[J]. 语言文字应用,1995(4):66-72.

[5]王海棻. 六朝以后汉语叠架现象举例[J]. 中国语文,1991(5):366-373.

[6]李申. 近代汉语词语的羡余现象[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3):11-17.

[7]杨荣祥. 论汉语史上的“副词并用”[J]. 中国语文,2004(4):343-350.

[8]赵国连. “首善之都”叠床架屋[J]. 新闻三昧,2006(3):28.

[9]王希杰. 为“凯旋归来”辩护[J]. 语文建设,2000(7):14-15.

[10]刘从军. “他的令尊”对吗?[N]. 语言文字周报,2002-05-01(4).

[11]曾俊扬. “令尊”用法不当[J]. 咬文嚼字,1997(6):11.

[12]周志锋. “令尊”类词语用法的历史考察[J]. 语言文字应用,2003(2):98-101.

[13]李晋霞. 论“语言规范”的领域性、动态性、谨慎性与着力点[J]. 修辞学习,2004(2):7-12.

[14]施春宏. 关于成语用变和演变的思考[J]. 汉语学习,2006(6):37-43.

[15]施春宏. 语义叠架原因论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48-63.

[16]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OntheStackFrameofChineseAppellation

MALi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Zhejiang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310023,China)

The stack frame refers to a fixed form or quasi-fixed form that contains repeated semantic components and compact structure. This phenomenon has existed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he Internet era,“nvjinghua”,“nvhanzi” and so on have its rationality. It highlights the semantics,and meets the communication needs and people’s use psychology. The main rule to judge its rationality is that it is reasonable,instead of being based on ancient signs.

appellation;stack frame;language norm

H146

A

2095-2074(2017)05-0062-06

2017-07-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40066);浙江省语言文字科研项目(ZY2011B26)

马丽(1977-),女,浙江嵊州人,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语素鲜肉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言与语义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进击鲜肉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