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用药安全的探讨

2017-01-28贾存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损率注射液药品

贾存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各种危重病、多发病及突发意外伤害等逐渐增多,人们对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也日益迫切[1]。然而,院前急救用药是院前紧急情况下抢救患者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急救药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急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2]。然而,院前急救用药也具有其特殊性,用药过程中要求快速、安全、有效,急救药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笔者通过对北京急救中心急救药品的储存、使用、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讨论其解决对策,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1 院前急救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药品存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院院前急救常规药品中,有些药品是需要低温或阴凉保存的,如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胺碘酮注射液、乌拉地尔注射液、注射用泼尼松龙、硝酸甘油注射液等。这些药品平时都存放在诊箱中,跟随值班医生放置在救护车上。由于救护车在夏天时车内最高气温可达50多度,冬天则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多度,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药品极易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4]。

1.2 药物的过期问题

院前急救药品在使用过程当中都是一支支安瓿插在诊箱的隔板中,无外包装。虽然药品已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摆放,但有些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剂量较大、使用频率较高,且多次补药后会出现同一药品不同批号的情况,而有些药品用量相对较小,在更新速度上较为缓慢,易造成药品过期。其次,院前急救医生急救能力、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用药能力和用药习惯不同等均增加药品过期的几率。

根据卫生部《医院等级管理要求》,西药的药品报损率应小于0.2%,然而笔者对北京急救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2月院前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015年的药品报损率为2.84%,2016年的药品报损率为4.08%,这两年药品报损率均超过卫生部规定的0.2%,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超出管理要求的药物报损率大部分也都是因药物过期所引起,过期药品的增加必然提高院前急救医生的用药风险,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5]。

2 急救药品的使用

2.1 注意急救药品的规范使用

按照国际惯例,药品说明书是所有国家医师、患者使用药品唯一具有法律依据的临床用药资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记载其“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并“为避免注射部位的反应,胺碘酮应尽可能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因胺碘酮注射液偏酸性,而氯化钠溶液偏碱性,易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因胺碘酮在小血管给药易引起静脉炎,从而说明书要求尽可能通过中心静脉给药。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时,由于许多塑料输液器可吸附硝酸甘油,因此应采用非吸附本品的输液装置,如玻璃输液瓶等。呋塞米注射液为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葡萄糖为弱酸性)容易引起中和反应,导致溶液出现浑浊,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用药时因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注意去乙酰毛花苷说明书中的禁忌:禁与钙剂合用,不宜与酸、碱配伍。

2.2 注意急救药品的禁忌证

院前急救医生一定要牢记药物的禁忌证,这在对急救患者的用药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的问询。如硝酸甘油注射液禁用于心梗早期、严重贫血、青光眼等;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禁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阿托品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高热者等。

3 应对方法

3.1 加强急救药品管理

建立全面、立体的管理体系,指定专人负责急救药品的养护,补充和领取,每周检查1次,每月对质控进行考核,药剂科定期对各个分站进行指导,并进行监督,通报督察报告[6]。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求每个车组出诊结束后把药箱带回分中心供应室,减少急救药品在急救车上的放置时间,从而减少药物失效或减效的风险。药品使用依据近效期先用、远效期后用的原则。对于安插在药箱隔板上的安瓿,因其没有外包装,每支的批号又不相同,可以把效期近的针剂顶部用胶布做上标记,这样既可做到先用近期药品,降低了药品过期的风险,又可以节省抢救时间,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建议医务部门取消标准化配箱,根据医生的个人出诊情况,由医生本人确定诊箱内的用药品种和数量,减少不常用药品。遇有医生长期休假或外出学习,应由供应室人员负责清点药品,并负责把该诊箱的药品调配到其他诊箱内,减少药品过期的风险。建议管理部门建立奖惩制度,对不合理的报损由医生本人承担,而对药品周转好、报损少的车组和分中心给予奖励[7]。

3.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培训质量

强化岗前培训,规范岗前培训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规范操作,规范服务,规范用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急救技能和水平,学习用药知识,药品说明书要弄懂弄熟,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用药能力和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定期举办业务讲座及急救用药相关知识的培训,特别是特殊药品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禁忌证、配伍禁忌等,对相应知识反复学习、反复考察、使各位院前急救医生都能烂记于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院前急救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用药风险[8]。

4 结语

急救药品良好的备用状态及安全、合理的临床应用是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由于院前急救患者的特殊性,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用药风险要远远高于普通患者。因此,合理的管理措施和定期的培训尤为重要,医、药、护三部门应定期联合检查、督促整改,做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并将检查结果纳入质量考核体系中,才能保证药品“质量与安全”,确保院前用药安全、有效。通过定期的检查和及时的反馈机制可以动态监测药品管理落实情况并发现新问题,实现项目的持续改进,在提高院前急救医生的用药安全意识的同时,多措并举、强化培训、多管齐下、确保用药安全,提升院前急救应急反应能力,降低急救药品报损率。在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安全、有序进行的同时更好的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1]王美兰,詹健,潘晓云,等.医院病区急救药品的规范化管理 [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 18(2):156-157.

[2]崔玥,曹建平.探讨急救药品与器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2):132-133.

[3]李莉,邱海波,季芳.急救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82-83.

[4]苏元戎,王丹丹.医院病区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探讨[J].中国药业,2017,26(13): 88-90.

[5]余志刚,王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中病区药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实践分析 [J].中国药业, 2016,25(4):99-101.

[6]龚晓玲,刘梦涛.应用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加强病区药品管理 [J].护理学报,2014,21(16):8-10.

[7]黄丽玉.项目管理在医院抢救车规范化管理流程改造中的应用 [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135-137.

[8]Ebadi A,Froutan R.Positive Coping: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to Pre-Hospital Emergency Personnel [J].Electronic physician,2017,9(1):3575-3583.

猜你喜欢

损率注射液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我国水库淤损情势分析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无功补偿极限线损率分析及降损措施探究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供电企业月度实际线损率定量计算方法
供售电量不同期对综合线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