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校多元化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性研究
——以跨界演唱教学改革为例

2017-01-28黄春媛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歌唱

黄春媛

(肇庆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传统文化在高校多元化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性研究
——以跨界演唱教学改革为例

黄春媛

(肇庆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高等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对于提高全民艺术素养,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建立多种演唱风格的综合教学,不仅是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大众对歌唱艺术多种风格的需要。在全球文化视角下我国高校的声乐教育,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多元化、专业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创新人才,加快我国歌唱事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多元化;声乐教学;创新性研究

前言

中共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为各种思想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此态势下,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弘扬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具有多种演唱风格能力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目前,我们的专业音乐院校包括高师音乐教学都存在这样的一些现象:唱美声的不会唱民歌,唱美声和民歌的唱不好通俗。西洋美声唱法在20世纪初期传入到中国,对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是一种全新的唱法,它强调气息的运用和共鸣腔体的完全打开;强调“腔正字圆”有别于中国民族唱法的“字正腔圆”。美声唱法要求声音“竖”的状态比较多,声音浑厚,饱满而有力。而民族唱法要求的是更为自然的歌唱状态,声音靠前而明亮。已有300多年历史的西方美声唱法,是音乐界公认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被各种歌唱风格的演唱者借鉴和学习,是有科学的理论根据的。当然,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声乐也囊括了许多艺术形式。目前,我国声乐界还采取的“三种唱法”,在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虽然促进了我国歌唱事业的发展,但其局限性也阻碍了声乐艺术的发展。美声作为庄重和严肃的音乐在近些年来也不甘于单一的演唱形式和受到演唱曲目的限制,也作出了许多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长期以来受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音乐文化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我国各大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中,不但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而发展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因此,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有机融入传统文化,将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一重大改革。

多年来,我们习惯将各种唱法独立分割开来,美声唱法好像代表的就是阳春白雪,流行唱法就是代表下里巴人,而民族唱法常常被一些晚会作为“歌颂”题材作品的手段。就是这样的分类界定范畴束缚了我们对于音乐认识。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就曾经说过,“每一个作曲家希望他的作品有更多风格的演绎,每一位优秀的歌唱家都应该(在尊重作品基本特质的前提下)追求自我风格的架构。”而就我国当今的声乐表演艺术而言,在追求风格的多样性上应该要有足够的重视。在对同一首歌演唱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还停留在模仿的基础上。在歌曲的二度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关注风格的多样性和演唱方式的多样性,不要仅仅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种唱法的框架里死活走不出来。中国语言和西方语言的构成方式不一样,在意大利语的歌唱,其更多注重的是元音的训练和注重声音连贯性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多种多样,基于此,在运用民族唱法时要特别注意咬字。但是,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的演唱,都要求字正腔圆,以情带声,以字带声,不做作,认真研究声调与音乐的关联之处,使演唱成为一种自然的咏叹。其实,无论哪种声音哪种样式都有优势和劣势。譬如,古典作品并非皆是高雅正统的,而那些流行歌曲,其中也不乏很有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所以说,音乐可以有风格之分而没有唱法之分。如何让中国人自豪地在世界上更好地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和肩负的责任。

二、未来的声乐趋势:三种唱法的融合

无论哪一种唱法都是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要做到歌唱自然状态的跨越,其本质便是从自然到不自然最后又回归到自然的一个途径。正如歌德所言,“人和大自然永远是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经常听到在枝头歌唱不停的鸟儿,看到池子里跳跃的鱼儿,还有夜晚的月白风清,白天的灿烂阳光。月亮是人们经常所谈到的自然景观,只是月光不会也不能改变自然风景,它只是同太阳一样明亮房屋内部,让其整洁雅致得跟中国画一样”[1]。歌德这虽然是针对中国的文学艺术而引发的结论,但是他看到中国人总是与大自然生活在一起的。延伸到歌唱艺术的领域,怎样使声音自然得犹如漫步在真正的大自然一样,实现歌唱自然状态的跨越,展现天人合一的独特魅力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研究课题。

美声唱法历时400年已经被声乐界公认为是最科学的唱法。美声唱法追求富于变化且优美的音色,注重声区的统一和谐,有科学精细的声部划分。这样的歌唱方法对世界各地的唱法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不容置疑在歌唱中使用美声的演唱方法是一种选择。有了美声唱法的基础再来训练我国的民族和通俗唱法就有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我国的青歌赛分成几种唱法来分组比赛,声乐界也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我国早期的民族唱法如王昆等运用真声也叫大本嗓的演唱方法,气息深,但是量比较少,影响声区的统一,这种唱法追求明亮、集中的效果,声音位置靠前,但是演唱的声乐作品局限性较大。由于声带负荷太重,很多歌唱家的艺术生命较短。因此,在民族演唱中可以借鉴美声的演唱方法,用混声歌唱,可以节约更多的声带的力量,延长歌唱家的艺术生命,同时也能扩展音域,能够在更宽广的歌唱领域里演唱。

既能演唱美声歌剧又能演唱民歌小调的代表吴碧霞,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的声音实现了完美的自然状态的跨越,引起了业界高度的关注和研究。她自由的游走于西方歌剧和中国民族歌曲之间的自然歌唱,在真正理解并正确掌握了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之后,又借鉴两种唱法各自的长处,取长补短、共促完美、和谐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对二者准确的把握,才实现了融合,实现了真正的自然歌唱。她的歌唱颠覆了几十年来中国声乐界形成的对3种唱法分类分门派的传统观念。吴碧霞主张各种唱法之间应该互相借鉴、融合、兼容并蓄,她主张打破唱法概念的划分,回归歌唱自然的艺术本质。她的歌唱不仅兼得了“鱼”和“熊掌”,而且在两种风格的作品里都唱出了自己的特色,她的歌声充满了魔力。她能演唱《洗菜心》《八月十五月儿明》,也能演唱《林中小鸟》《我听到美妙歌声》等难度很大的歌剧咏叹调,声音上下通畅,轻松明亮,字正腔圆,歌曲的细节也演绎得出神入化,赋予了独特的美声诠释方式,同时也给新鲜的生命力注入了民族作品。她成功地把中国的民族唱法和意大利的美声唱法融为一体,让喜爱音乐的人既看到了二者的界线分明,又看到了二者的相互交融,完成了声音自然状态下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对于中国的歌唱家来说,唱好中国歌曲与唱好西方经典的声乐作品具有同样的意义。探究碰撞中的中西声乐,让我们辩证全面地了解利其异同和融合,对研究我国声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提倡多种演唱风格的教学,拓宽教学思路,并在声乐艺术上借鉴不同的流派、各艺术门类包括戏曲等以及各民族的美学观念,博采众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全球文化的视角下,我国高校的声乐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多元化、专业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传统文化进入声乐教学的契机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等。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演化汇聚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和特质的文化,其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中国人几千年所形成的文化和精神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的问题。用儒家美学思想中的“中和”、道家美学思想中的阴阳平衡的美学思想对声音的美学意义和作为歌唱训练体系的理论支柱,用儒道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关于“气”的论述以及道家的“内炼学”对于现代歌唱训练体系的有效帮助,同时用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儒家提倡的“自然”的理论对歌唱演唱自然的审美观进行理论高度的提升,以达到3种唱法的自然跨越以及完美融合。

3种唱法完美融合,实现了声音自然状态的跨越。在音乐方面的跨界成功的有许多例子。在演唱方法上美声借鉴及融合其他的两种唱法而形成新的演唱风格,在演唱方法上要比古典美声能更加自由地表现。国际歌坛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家喻户晓的“月光女神”“音乐剧歌后”莎拉布莱曼,她在声音自然跨越状态下演绎的流行歌曲与美声歌剧都一样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2]。她的成功正是源于对声音自然状态的跨越,把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舞台歌剧剧这三者原本是无法融合甚至对立的音乐空间组合在一起,莎拉布莱曼极具创造性地在她的歌声里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了。她的高音轻柔缥缈,仿佛带着你在云端漫步,所有飘渺清逸都化作声音在你的心田萦绕,低音也富有磁性,仿佛在轻声跟你诉说。她用极为难得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所演唱的音乐尽情表现出来,而且仍能不损其原味。她绚丽多彩的舞台造型,幻化万千,带人们进入到如痴如醉的梦幻世界,无论在视觉艺术上还是在歌曲音乐表达上,莎拉·布莱曼都达到了别人无法达到的极致。

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华东地区艺术院校声乐研讨会”上说“只要你掌握了正确扎实的基本功,既有科学的歌唱机能调节能力,又能把握各种作品的不同演唱风格,是完全可以横跨民美两界的。”由此可知,很好地掌握3种唱法,自由转换于3种唱法的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了声音自然状态的跨越。但是,怎么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到很好的转换于3种唱法之中,在研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说,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音乐学院还是各自为政,教师只教自己所擅长的唱法,学美声唱法的只教美声作品,学民族唱法的只教民歌,对于通俗歌曲基本上就不教了,所以对这个研究非常有必要而且迫切。虚实相生,在中华华夏古典哲学文化的沃土上生根,在美学广袤的园地上发展,艺术领域将得到无限延伸,同样对3种唱法融会贯通起到了比较大的借鉴意义。怎么样才能做到虚实相生,做到自然歌唱,怎么样来把握这个度,就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之所在,也是研究的难点所在。

四、跨界演唱教学具体实践途径

发展高校音乐学院声乐教育,首先应该打破所谓唱法壁垒,为多种教学手段提供一个能发挥、创新的平台。虚实相生的演唱理念和演唱形式,必将会把声乐表演艺术带入一个更高更好的美学境界。《中庸》既是方法也是指导行为的准则,是使美德、正确的目的实现于行为对象从而产生良好效应的途径[3]。怎样使3种唱法取长补短,使民歌手也能演唱美声歌剧,唱美声的也能演唱通俗作品,就需要演唱者深刻地把握好演唱规律和自然歌唱的内涵,而要想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歌唱的教学中必须要做到:

(一)注重虚实相生的传统儒道文化思想的灌输

在儒道思想中,老庄之道亦非常讲究的是“以柔克刚”,虚实相结合。在艺术的创作表演过程中,总是有虚也有实的,才能达到道家“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这种虚静、恬淡之境界,也由于有实才能呈现出儒家所说的“充实而有光辉,使虚实相涵相生、交相辉映”达到儒道都赞同的“中和”之美,达到刚柔并济、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审美境界。要做到3种唱法的融合,首先必须解决声乐科学的发声问题,能做到自然歌唱,无疑是最直接最理想的可以把3种唱法融合在一起的最直接的方式。研究怎样用儒道思想的虚实掌控运用于声乐教学和演唱当中,更好的把3种唱法融合在一起。主要的观点是放弃硬性的横膈膜的支持,更多用意念的力量来放松肢体,从而更好地运用于歌唱。苏东坡就曾经说“有道而无艺,则虽物形于心,不形成于手”。那么音乐的最终体现是酝酿于心中,形成于手中的。

(二)注重传统文化中的动静结合、刚柔并济

表演者所掌握的演唱方法,在训练中是需要“虚”“实”相结合的。虚的是精神、意念、意境;实的是肢体的训练、状态的到位。我们要研究怎样更好地把儒道思想与歌唱的状态结合来达到这种“虚”“实”结合达到歌唱的自然状态。我们歌唱表演中常谈到的“气息”就是从这个气、呼吸借用而的。使气沉下来是西方声乐的惯用的气息练习方法;用气沉到底,、贯于顶等方法来深呼吸歌唱则是我国民族声乐气息的练习方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各自所特有的音质,都归根于科学控制使用气息。它们都是让歌者进行深呼吸,通过“闻花”“叹气”“倒吸凉气”“吓一跳”等感觉;而通俗唱法则较之二者虽较为灵活,但仍然依靠的都是气息,然后托住歌者声音,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相生的声乐演唱气息特质得以体现,以达到纯净而又优美的音质。笔者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发现,在声乐训练过程中,不要提倡硬性的横膈膜的支持,应更多用意念力量来放松肢体来运用于歌唱。主要的方法是使用意念,情绪放松,甚至于用道家的“内炼学”的理论训练来支持歌唱的气息,歌唱者要全身心忘我地歌唱,这就是无为、真的忘我了,这样就可以接近或者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训练的过程就是虚实结合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讲究“气”和“意”的结合,在歌唱训练中,表演者所掌握的演唱方法,在训练中是需要“虚”“实”相结合的,虚的是气、精神,意念,意境、实的是肢体的训练、状态的到位,注重刚柔并济,动静结合才能把声乐的气息运用得好。声乐演唱的最高境界就是:演唱者身体有多自由,其声音就有多自由。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融入跨界演唱,建构融会贯通的多元化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声乐人才,加快我国歌唱事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领域不断互相渗透融合,交叉影响[4]。3种唱法的跨界融合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许多歌唱家开始尝试跨界演唱,并通过实践取得了成功。3种唱法的界限的模糊随着演唱追求多元化与个性化,必然会逐渐走向统一。

[1]周映辰.歌唱与聆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85-86.

[2]谷淑慈.中西合璧、自然歌唱[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王璇.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0(5):10-11.

[4]贺凌.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7):15-16.

The Study on the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Taking cross-border singing teaching as an example

HUANG Chunyuan
(College of Music,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As the core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the music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improving people's arts attainmen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encompassing different singing styles will not only benefit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music,but will also satisfy people's need for a variety of vocal arts.Viewing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the higher education of vocal music in China should foster more professionals and thus propel the cause of singing in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diversification;vocal music instruction;innovative studies

禤展图)

J616.2

A

1009-8445(2017)06-0084-04

2017-05-25

肇庆学院2016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jx201615)

黄春媛(1975-),女,湖南永州人,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歌唱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