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学创作初期主情小说写作的几种形态
——以郁达夫、庐隐和许地山为例

2017-01-28邹纯慧王一夫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许地山郁达夫小说

邹纯慧,王一夫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中文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新文学创作初期主情小说写作的几种形态
——以郁达夫、庐隐和许地山为例

邹纯慧,王一夫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中文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917—1927年是新文学开端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家的主观情感更多地融入到文本中,形成“主情小说”这一重要文学支脉。其中以郁达夫、庐隐、许地山等作家的创作最具代表性,他们分别在自我投射、女性情感、宗教色彩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开拓。

主情小说;郁达夫;庐隐;许地山

传统中国的小说创作以叙事为主,强调讲出通俗易懂的故事,人物往往呈类型化、扁平化等特点。“五四”时期,随着西方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涌入,以及“表现内心需要”“为艺术而艺术”等观点的出现,以小说来表达自我情感的写作方式逐渐为作家群体所关注。与同时期推崇“问题小说”和坚守“田园牧歌”理想的其他作家(如废名)不同,以郁达夫、庐隐、许地山为代表的作家逐渐形成了一种偏重于抒情的小说写作模式,这类抒情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后来郭沫若称之为“主情小说”。它是吸收了1921—1926年间风靡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1]56,作品主要强调自我体验和私人叙事。主情小说的作家们放大视野,大胆展现独特个性,关注小说的唯美倾向,创作追求个性解放,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将笔端伸展到人的内心世界,关注自我心灵的需要。

一、郁达夫《沉沦》的“自叙”形态

郁达夫是最早开始创作主情小说的作家。受青年时期自身经历及留学日本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他将自我主观思想投射在作品中,重视情感的自然流露,关注个性,关注意识,关注自我精神表象,这对以往的小说创作模式有一定的突破。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可分为前后不同风格的两期,但唯一不变的是对“情”的独钟。他的创作风格十分贴切地反映出“五四”新时期小说创作所要传达的主旨意蕴,达到张扬主体思想,追求个性解放的目的。构思作品时,他把自己生活的经历作为小说创作素材。创作时,他不顾世俗礼教,进行大胆的渲染,力求融描写情感与个性解放于一体。因此而开创了新时期独具特色的“自叙传”小说创作模式。而“自叙传”小说并不等于自传[1]57,郁达夫写作目的不在于为自己立传,而是毫无遮蔽地展现自我心境,让世人理解小说主人公中所投射出的作者苦闷。

从创作观念上看,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都应是作家对自己本身情感的反映,这正如浪漫诗人华兹华斯所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2],情感是强烈的,是自然的,是天性的,是能够反映作家思想的。“自叙传”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典型艺术观念,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1]56,也正因为他是受日本“私小说”影响最大的一位中国现代作家,所以,在创作上他带领创造社其他成员将这种“极力表现自我情感”的小说模式推向极致,不断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1]56,并用这种艺术手段向一切旧伦理、旧道德挑战。以《沉沦》为例:

他本来是一个非常爱高尚爱洁净的人,然而一到了这邪念发生的时候,他的智力也无用了,他的良心也麻痹了,他从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他犯了罪之后,每深自痛悔,切齿的说,下次总不再犯了,然而到了第二天的那个时候,种种幻想,又活泼泼的到他的眼前来。他平时所看见的“伊扶”的遗类,都赤裸裸的来引诱他。中年以后的Madam的形体,在他的脑里,比处女更有挑发他情动的地方。3[33]

其中“男主人公”十分强烈地追求异性的“爱情”。这“邪念”先是表现在潜意识中,而后又表现在行动上。从对其心理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所追求的并非真正的爱情,而是超乎常理的另外一种情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主人公内心的压抑、苦闷和彷徨。“五四”时期一切新思想与旧文化相互碰撞,导致青年一代开始对生活不满,对世俗渐渐疏远,然而这些外部因素也逐渐幻化成他们心灵的诉求。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郁达夫笔下一些充斥着“大逆不道与伤风败俗”文学作品的原因。

从创作的艺术风格上看。一方面,在《沉沦》中郁达夫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大胆地描写性心理与行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不用任何雕琢华丽的语言,而是运用最为朴素的白话进行描写。如此,令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意在真诚地揭露那些心灵漂浮者游荡的灵魂。这种艺术手法直接地体现了“五四”时期文学的解放,语言的革新。如:

一湾大海,静静的浮在他的面前。外边好像是起了微风的样子,一片一片的海浪,受了阳光的返照,同金鱼的鱼鳞似的在那里微动。他立在窗前看了一会,低声的吟了一句诗出来:

“夕阳红上海边楼。”

他向西一望,见太阳离西南的地平线只有一丈多高了。呆呆的看了一会,他的心思怎么也离不开刚才的那个侍女。她的口里的头上的面上的和身体上的那一种香味,怎么也不容他的心思去想别的东西。他才知道他想吟诗的心是假的,想女人的肉体的心是真的了。

他看了那侍女的围裙角,心里便乱跳起。3[47]

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另一风格,就是在作品中常以一种“梦幻的自我”来表现主人公。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常生活在梦境中,而这种梦幻的情景是缺乏现实感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小说中主人公表现出了忧郁、孤独等性格特点。因为这种“梦幻”与“孤独”,郁达夫笔下的青年一代很少考虑到传统因素,他们更关注自己的“身体”体验。此时,他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描绘——即便是富于古典意味的“夕阳”“海边”,也让位于“身体”,让位于强烈的自我情感投射。这也正是郁达夫与中国古典的“抒情文学”(并且也是与同时代的“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的最重要区别之处。

总体来看,郁达夫的“主情小说”代表了五四新时期此类小说创作的发端。在他笔下,“主情小说”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既有创作模式,开始大胆地碰触青年一代所避讳的话题,开始关注潜意识中的本我,开始寻找青年一代灵魂的归宿。结合作者自身生活的场景、经历,形成了“自叙传”小说的基本创作模式,奠定了“五四”时期此类小说创作的情感基调,开创了主情小说创作的新方向。

二、庐隐《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中的女性情感体验

作为最早登上现代中国文坛的女作家之一,庐隐是五四新文学创作初期的杰出代表,她的女性文学创作在当时文坛上臻于极致,被称之为深入研究女性情感、女性文学的才女。庐隐的小说创作风格同样也带有“自叙色彩”,她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与她的经历分不开的。由于自身的遭遇与环境的压力,她觉知世态炎凉。因而,文学创作开始关注自身,关注女性。其笔下的女性都带有独立的意识,带有女性独特的忧郁感伤。她善于用女性温柔细腻的目光,关注“五四”时期女性追求民主/自由与爱情时所采取的行动、想法、态度。庐隐的文学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作品受到“为人生”理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都带有一定的“善”,大多可归入“问题小说”的范畴。在后期,其创作风格发生转变,开始具有一定的个性,由关注社会转向关注“五四”时期青年一代内心的压抑与苦闷,以反映其内心世界为主。

从创作手法来看。庐隐熟练地采取“日记体”记录的文学创作形式,其代表作《丽石的日记》就以“日记”题材的形式来记录女性之间的情感。作为“五四”时期女性小说的典型代表,《丽石的日记》讲述女主人公“丽石”的特殊爱情悲剧。叙述者“我”的朋友“丽石”喜欢自己的女性朋友,但这种爱情幻想破灭之后抑郁而死。小说深刻地分析了新女性追求自由爱情、追求情感解放的诉求,同时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新女性”的普遍经历与遭遇。作品力求表现“五四”时期青年女性的感伤与自我认知,尤其在女性心理上有着开拓性的触及。

我梦见在一条小溪的旁边,有一所很清雅的草屋,屋的前面,种着两棵大柳树,柳枝飘拂在草房的顶上,柳树根下,拴着一只小船。那时正是斜日横窗,白云封洞,我和沅青坐在这小船里,御着清波,渐渐驰进那芦苇丛里去。这时天上忽下起小雨来,我们被芦苇严严遮住,看不见雨形,只听见淅淅沥沥地雨声。过了好久时已入夜,我们忙忙把船开回,这时月光又从那薄薄凉云里露出来,照得碧水如翡翠砌成,沅青叫我到水晶宫里去游逛,我便当真跳下水,忽觉心里一凉,就醒了。[4]

在这段描写中,庐隐抓住了女性本身所特有的感触,以对女性梦境的描写来表现女性潜意识中的想法。庐隐或多或少地吸收了精神分析理论中关于自我潜意识方面的内容。描写女性的“异性恋情”,这不仅是女性群体对于男权统治下对“爱情神话”的怀疑,也是对“五四”个性解放的怀疑。在庐隐看来,即便在“五四”之后,女性依旧受到思想禁锢,依旧没有真正地独立起来。作品中这种女性同性恋是在对异性爱的恐惧与绝望中建立起来的,这也必定会在异性婚姻霸权下分崩离析[5]。

从创作风格来看。以《海滨故人》为例,作品主要描写了五个青年女子。她们既是一群受到了“五四”时期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又带着传统观念烙印的知识女性。“五四”新思想与旧礼教不仅在庐隐身上相互交织,同时也表现在作品中的五位青年女子身上。她们首先接受了新思想,但在追求爱情的路上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苦难,自己与社会、理想和现实纠缠在一起。这部作品也被视为庐隐的自传,《海滨故人》中,露莎的经历其实就是是庐隐自身经历的投射。庐隐以一种哀伤的笔调揭露了女性对于爱情、对于理想的追求,对女性地位进行了深刻反思,剥去爱情华丽的外衣,正面面对潜藏于深处的“社会污浊的风气”、每个人“糟糕的经历”和“人性的自私”等问题。也真实地反映出“五四新时期”之前长期处于传统思想重压下的知识女性的普遍精神状态,为主情小说的发展另辟了新方向。

自庐隐开始,“女性”这一命题在主情小说中逐渐作为一种主题被提及并被重视。她以个人心路历程作为题材,用细腻的眼光关注女性情感,带有自叙式的抒情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庐隐的主情小说不事雕琢、激切直露、嫌单调、少含蓄[1]60。这是“五四”初期小说的共同特点,但瑕不掩瑜。

三、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的“宗教”色彩

许地山笔名落花生,早年受佛教影响,后又加入了基督教,在大学研读过宗教学。他在教书时,讲授过哲学、民俗学等,故而其创作与同时期其他主情小说作家存在一定的区别,具有独特的“宗教”色彩,早年学习生活的经历,在他作品中亦都有所体现。《命命鸟》与《缀网劳蛛》是他带有“宗教”色彩的典型代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许地山把异域情调、宗教氛围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富有浪漫传奇色彩。在基于对社会现实深刻反映的同时,融入大量的主观情感,反映了作者思想中深隐的一面。

许地山的前期作品《命命鸟》主要讲述一对青年爱侣相恋后自杀的悲剧,借助敏明和加陵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批判。但是,许地山着眼的并不是表面上的“批判”,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相比,许地山更着重于在情感层面上挖掘自我的体验。在作品中女主人公那种虔诚的宗教感情,对爱情从容欣慰的态度,才是作者涅槃归真佛教思想的一种体现,也是许地山对青年爱情真正归宿的认识。

其稍后的作品《缀网劳蛛》,主要描述了女主人公尚洁的半生经历,表现了男权社会统治下妇女所受的压迫与歧视。尚洁将生活比作非常容易破裂的“蛛网”,认为人类生存的意义就在于像蜘蛛一样不停地补缀这个破网。这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努力进取,另一方面却又有不少向生活妥协的因素。她认为: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底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么远;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它底网便成了……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一个好的。……人和他底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6]

女主人公尚洁作为童养媳想要逃离婆家而跟自己的可望丈夫结婚,出于同情心,她救了盗贼,却让丈夫产生了反感情绪,而被逼离婚。因此,女主人公尚洁把生活比作蜘蛛网,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补救破碎的网。一方面作品带有主情小说的叙述色彩,女性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权,她们想要追求的自由爱情,总会受到世俗传统礼教的羁绊,或是受男权主义的影响,自始至终,其地位都很低。另一方面,作品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比作蜘蛛网,生活就是这样的一种重复,在不断地修补破旧的网,这也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人生观。许地山借由尚洁的经历传达出自己的态度:面对爱情,较之于反抗,等待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命运会给自己最好的安排,这同样也是“宗教”色彩的一种体现,与同时期的其他小说相比有着独特的作家主观视角。

综上所述,在“五四”刚刚开端之时,新文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倾向。一大批优秀的主情小说作家写作了大量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主情小说业已展现出色彩纷呈的艺术样态。郁达夫开创了“自叙传”小说创作模式,从自己的心灵出发,表现自我,不断揭露青年一代的苦闷忧怨。被称为“才女”之一的庐隐善于在创作中流露出对女性情感的关注。许地山则是在作品中渗透着对“宗教”的诠释,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企图在对宗教的体会、感悟、阐释中拯救人类,找到心灵的归属。这些作品在不同层面上展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与体验,突破了古代小说的体例,吸收了西方文学创作的长处,也为三十年代乃至以后的小说创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M]//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4.

[3]郁达夫.沉沦[M]//郁达夫文集:第一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4]庐隐.丽石的日记[M]//庐隐小说全集.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51.

[5]苏亚楠.庐隐笔下的女性身体与姐妹情谊[D].广西师范学院,2014:35.

[6]许地山.缀网劳蛛[M]//许地山文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83.

Forms of Emotional Novel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New Literary Creation:Taking Yu Dafu,Lu Yin and Xu Dishan as examples

ZOU Chunhui,WANG Yifu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1917—1927 is the beginning of ten years in the new trend of Chinese literature,during which novel creation has witnessed great changes.The subjective feelings of the author are more integrated into the text.Yu Dafu,Lu Yin,Xu Dishan and other writers had great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n self projection,female emotions and religious color.

subjective feelings novel;Yu Dafu;Lu Yin;Xu Dishan

卢妙清)

I206.6

A

1009-8445(2017)06-0030-04

2016-03-21

邹纯慧(1995-),女,黑龙江绥化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2014级本科生。

王一夫(1988-),男,辽宁营口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教师。

猜你喜欢

许地山郁达夫小说
许地山较真
许地山较真
许地山伦敦“盗”宝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许地山遇事爱“较真”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