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植物生态学教学实践与总结※

2017-01-28严玉平郑玉光韩晓伟吴兰芳宋军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时植物

严玉平 郑玉光 韩晓伟 吴兰芳 宋军娜

(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石家庄050200)

药用植物生态学教学实践与总结※

严玉平 郑玉光 韩晓伟 吴兰芳 宋军娜

(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石家庄050200)

《药用植物生态学》是我校中药资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首轮教学实践和课后总结,作者将授课过程中的亲身体会从学科建立、教材选用、教学计划安排、理论授课内容筛选、教学法运用、实验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对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和本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药用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阐明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包括植物个体和种群在不同环境的适应、环境对植物种的塑造、植物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过程、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改造等[1]。药用植物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尤其是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分布、产量、品质、病虫害发生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野生、半野生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应用,为栽培药用植物的种植、管理、生产、品质提高提供理论和方法。

《药用植物生态学》是中药材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农学、中药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还是一门应用学科。本文作者已完成首轮教学。现从学科建立、教材选用、教学计划安排、理论授课内容筛选、教学法运用、实验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将亲身体会作简要总结。

1 学科建立

“九五”“十五”期间,国家提出并实施了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科技行动计划。中药现代化科技计划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而且是“重中之重”,国家不仅大力支持多种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还越来越需要加强相关的高级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教育部于20世纪90年代收录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为高等院校专业,甘肃中医学院于2000年设立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立了《药用植物生态学》,开创了培养兼具中药学、农学和生物学系统知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思路和实践。之后多所医药院校相继开设了该专业,并逐渐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也引发一定的思考。2005年初,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精神,由全国中医药教育协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甘肃中医学院牵头、20多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农业大学等100余名专家、教师参加,历经一年多,联合编写了一套“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系列教材”。该丛书共8本,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其中之一就是由安徽中医学院王德群主编的《药用植物生态学》,2006年4月第一版正式出版,该书也成为本学科建立的标志性书籍。

2 教材选用

自“中草药栽培与鉴定”进入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专业目录、医药院校招收本科学生之后,多所农业院校也相继开设了与中药学相关的新专业,并开设了《药用植物生态学》课程。在前述教材启动编写工作不久,由中国林业出版社组织30多所院校和相关专业研究院所的80多位教授和专家,成立了“高等院校中药和药用植物类专业系列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并于2006年初启动了该丛书10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由林文雄、王庆亚主编的《药用植物生态学》[2]即为其中之一,该书2007年7月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第二本高等院校本学科教材。

我教学团队自申报新专业之初,就对相关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教学研讨[3]。比较上述两本教材,前者[1]章节主干分明,内容简洁,理论知识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地展现,易于学生一目了然地浏览、学习和掌握,特别是独立设置了“药用植物与大气的关系”和“药用植物传粉生态”等章节,有汇总相关研究成果之创新。后者[2]理论知识的展现脉络清晰,内容充实,不仅将“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独立设置在个体生态学内容之前,使学生先期就能建立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框架,还补充了“药用植物化学生态学与中药质量”“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拓展了学科发展的视野。结合以上特点、以及我校现有的和预期的师资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情况,也考虑到承担教学任务教师与前一本教材编者中的多位教师已有多年学术交流的背景,决定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药用植物生态学》为教材,并向学生推荐中国林业出版社的《药用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出版的《植物生态学》(第2版)(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4]、华中科技大学的《生态学》(梁士楚、李铭红等)以及科学出版社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孙振钧、周东兴等)等书籍作为辅助的教学参考书。

3 教学计划安排

河北中医学院2014年招收首批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学生。在培养方案中,《药用植物生态学》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安排54学时教学任务(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由于我校选用教材的内容系统完整、章节连贯、叙述明快简洁、举例恰当(尽管涉及药用植物的实例并不面面俱到),所以课堂教学的顺序依照了教材体例,安排理论教学计划如下:绪论1学时;环境与生态系统2学时;药用植物个体生态共6章17学时(药用植物与光的关系3学时、药用植物与温度的关系4学时、药用植物与水的关系4学时、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1学时、药用植物与大气的关系3学时、药用植物与传粉生态2学时);药用植物种群生态6学时;药用植物群落生态4学时;生态系统概述4学时;教学内容梳理与总结2学时。实验教学分别安排5个综合实验,根据具体情况选取3个,各6学时完成。

4 理论授课内容筛选与调整

理论授课内容筛选,充分考虑了前期已开设《土壤与肥料》《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和《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奠定的基础知识,也协同同一学期开设的《药用植物生理学》《分子生药学》的授课内容,同时兼顾与后续开设的《中药生物技术》《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等课程的衔接,作了如下设计:首先,精简或删减了《药用植物生态学》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以避免重复,如缩减“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药用植物的遗传与演化”中的部分内容;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及盐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适应机制等。其次,添加部分相关知识,以补充教材内容,保持学科重点内容的完整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如生态因子的多种分类方法和概念;“大环境和小环境”的概念及应用;“初级种群参数和次级种群参数”的引入;“r-型生态对策和k-型生态对策”;培育抗低温品种植物的方法和步骤;日(月、年)平均气温的测定方法及季节的气象学界定原则;臭氧在大气中的分布及生态学意义;种群存活曲线的类型及意义等。同时,对部分内容的位置也作了适当调整,使整体脉络更加顺畅,如将药用植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种群生态调整到群落生态;生态型分化调整到群落生态等,并引入生态幅概念进行对比剖析;将“植物群落的演替”调整到“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后面等。

5 教学法运用

首轮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播讲教学课件为主要方式,附以板书、动画、视频、课堂提问、布置课后作业、查阅文献、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等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比较法、演示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所用的11个教学课件,花费了任课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涵盖教材中绪论和第一至第十章的内容,以超链接形式展现主页面总目录-次级目录-详解-配图或说明等内容,按脉络层层深入,使晦涩难懂的内容系统化、形象化,尽量体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特点。主页面前显示该章节的教学目的、内容提要等,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各部分知识的要点;主页面显示教学内容及排序、重难点标识等;详解内容形式多样,有文字叙述、图表说明、动画连接、问题剖析、结论、总结等。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其他课程内容衔接,如说明《分子生药学》中讲解的“濒危药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保护”即为近年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范畴和热点;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光周期型的生理学基础,让学生明白植物生态学与生理学之间的联系和分工,并巩固《药用植物生理学》的相关知识。我们还利用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系列科教片(Growing,Travelling,Flowering,The Social Struggle,Living Together,Surviving)作为部分章节内容演示和补充,或者作为课后观赏讨论的资料,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探知自然的欲望,如讲解药用植物传粉生态一章时,即安排1学时带领学生梳理课程内容,使学生对植物传粉的方式、形成原因、内在联系和意义有了大致了解后,再利用1学时观看上述系列科教片之“Flowering”,大家不仅可自行将理论知识与视频中的实例对号入座,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相当于手把手地教学生操练了一遍观察植物的方法、层面,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更深入体会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等概念产生的意义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将教学课件、教学日历、参考文献、章节总结、习题库等材料拷贝给学生,让他们熟悉教师的教学日程,有的放矢、舒张有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我们也鼓励想在生态学方面继续深造的同学,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设计,帮助老师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成为老师的助手,教学相长,取得较好效果。

6 实验设计及得失

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本是药用植物生态学的鲜明特点,对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少实验教学的经验,也为了探索出区别于生物学专业的、中药资源与开发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专业学生学习《药用植物生态学》的有效方法,我们根据本学校的基本情况,将同学期开设的《药用植物生理学》和《药用植物生态学》实验教学,设计为连续的实验体系[5],以期同学能在测定植物体内部的生理指标时,自觉思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又能理解高温、低温、干旱(高渗)等外界因素对植物影响可以通过植物生理指标反映,同时植物也可以通过生理调节来拮抗胁迫的一般思路。实验项目的选择,既保留有验证性实验,也涉及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前者如光强和温湿度的测定,后者如高温和低温对植物的伤害、渗透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等。

7 建议

药用植物生态学虽然是植物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但因为药用植物的特殊性,本学科更应该突出本学科的实用性。今后本学科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内容设置,都要考虑除了保留药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和核心之外,还要增加药用植物的分布、产量、品质、病虫害发生等内容。另外,本课程发展历史短,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作为专业基础课又有课时紧张、知识点多、外延丰富、与现实问题联系紧密等特点,各高校任课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出身、教学经验和研究方向,独立地进行教学设计,各自为政地实施教学,教学效果也是自行评定和改进。为了能加速本学科发展,作者在此呼吁同行加强联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及时互通经验教训,也呼吁相关出版社能牵头组织,尽早启动《药用植物生态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1]王德群.药用植物生态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林文雄,王庆亚.药用植物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韩晓伟,吴兰芳,郑玉光,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教材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2):94-96.

[4]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植物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韩晓伟,吴兰芳,严玉平,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论坛,2016(5):203-204.

Teaching Practice and Summary of Pharmaceutical Plant Ecology

YAN Yuping,ZHENG Yuguang,HAN Xiaowei,WU Lanfang,SONG Junna (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MedicinalPlants,SchoolofPharmacy,Hebe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Shijiazhuang050200,China)

The Pharmaceutical Plant Ecology is a compulsory curriculum resour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in our school.Through the first round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summarization,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from process of teaching experience,the discipline establishment,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pla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screening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ing-up cours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urse.

Pharmaceutical Plant Ecology;course;teach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1.002

1672-2779(2017)-11-0003-03

:杨杰本文校对:刘钊

2017-03-06)

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No.GH161069】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学时植物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