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专栏:编者导语

2017-01-27李贤中

逻辑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惠施人事老子

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源头,诸子百家,各有创意,且有不同思维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必须了解中国哲学的源头;由于思想的内容是透过不同的思维方法而呈现,因此我们以“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为专栏主题,探讨先秦儒、道、墨、法各家的思维方法,以及“中国逻辑”的建构问题。

在先秦儒、墨两家的思维方法方面,本人撰写《先秦儒墨思维方法之比较》,指出儒、墨两家以类推方法为主。类推方法涉及“故”的原因、理由,“理”的类型与层次问题及“类”的划分方式。其中,“理”可分析为推论的“所依之理”,及事态本身的“所据之理”。该文从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文本中择取推论性段落,分析各家对故、理、类的使用,进而以“思想单位”进行比较,展示孔、孟、荀三者之间的异同,并指出儒家是以教化、实践为导向,重视内在的体证,墨家重视经验上的可验证性,比较儒、墨思维方法的特色。

在法家的思维方法方面,由台湾元智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孙长祥教授撰文《〈韩非子〉的思维方法——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思维范例》,该论文说明了韩非在先秦变乱情势中,为达到弭争、止乱、治强目的,所采取的一种发现、分析、说明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如何整合观点、研拟出实际有效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这种思维方法包括:重视现实事例或案例的因果分析、归纳,提出言事的参验法,并由此寻绎出足以解决问题的行动纲领与衡量准则,是一种实践反思的方法。

在道家思维方法方面,老子部分,由台湾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吴惠龄撰文《论老子“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模式》,该文以“思想单位”的研究方法,探讨《老子》的思维模式,还原《老子》文献中所处理的问题,涉及如何自我修养、如何处世、如何治理天下及“道”与人事的关系,指出老子不仅重视探求宇宙的根源问题,更关怀人如何面对自然与人事,经由分析《老子》中关于“道”、“人事”的思想单位,说明老子思想隐含着“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模式。

庄子部分,由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冯耀明先生撰文《鱼乐、真知与浑沌——濠梁之辩的逻辑分析》。该文指出庄子的论证旨在解构惠施的观点所预设的“他者心灵的不可理解/通接性”(the inaccessibility of other minds),并且进一步说明,庄子“知”的观念表示一种特殊的心灵状态,一种无分别的、浑沌的精神状态,与一般的认知概念本质上是不同的。透过濠梁之辩,庄子尝试超越惠施的知性进路。冯教授运用符号逻辑分析了庄子与惠施对话思路进行的方式与其中蕴含的意义。

在“中国逻辑”的建构问题方面,由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邱建硕教授,撰写此一主题,该文对“中国逻辑”与西方逻辑的关系进行辨析,探究中国思想文献中,除了其所获得的逻辑诠释外,是否有独特的逻辑意涵;以及逻辑思想是否原本就属于中国思想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指出“中国逻辑”也是一门在建构中的学问,经由中西学者的对话,在不断地被诠释与厘清彼此的过程当中,“中国逻辑”得到了它的内容。

本专题五篇论文,运用思想单位、实践反思、思维模式及逻辑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及中国逻辑相关问题,欢迎读者的反馈与指教。

猜你喜欢

惠施人事老子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惠施的大葫芦
文 人 抬 杠
智者老子
惠施说“弹”
宰相与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