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英语试题评判标准探究

2017-01-27黄聚宝林慰红

中国考试 2017年4期
关键词:试卷试题考查

黄聚宝林慰红

(1.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厦门 361006;2.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仙游 351200)

高考英语试题评判标准探究

黄聚宝1林慰红2

(1.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厦门 361006;2.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仙游 351200)

高考命题要立足“一点四面”,即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还要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一份好的英语试卷应该在强调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求真”“崇善”“唯美”。体现真善美,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提高考试效能,确保高考生命力和公信力。

高考命题;高考英语;核心素养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2015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表题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很具指导性[1]。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考英语命题不仅要立足“一点四面”,即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而且要突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一份好的英语试卷应该在强调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求真”“崇善”“唯美”。体现真善美,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提高考试效能,确保高考生命力和公信力。

1 试题是否“求真”

好的高考英语试题应该是“真品”,是逼真的、走向生活化的,体现真实世界。试题所使用的语料较生活化,很真实,让学生倍感亲切、轻松,使考生感到好像是在生活,在读书看报,不在考试。

1.1 考查“真”知,强调语言能力

英语学科的“真”知,即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2]。高考考查的应该是“真”知识、“活”知识,符合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即生活化的知识、有用的知识,而不是“伪”知识、“假”知识、“死”知识,即死记硬背的知识、过时无用的知识。从英语学科特点出发,应加大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同时加强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样才能体现良好的测试和导向功能。

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突出了英语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如语法填空部分以“成都熊猫基地”话题为背景,采用语篇填空形式,分别考查了词性变化、语态、词组搭配、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代词、名词单复数、冠词等常见知识点。文章的内容和语言都不难,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深层信息的理解,以及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填空形式不同于过去的单项填空题,而是要求学生或根据所给选项写出正确的词性或词形,或根据上下文自己补充完整,主要考查了考生运用英语语法的“真”知,不会再出现猜答案的可能。这样的语法考查方式,要求考生须有“真功夫”,要有“真知灼见”,平时要“内化”语法规则,做到“融会贯通”;仅靠死记硬背或孤立的语法知识学习是无法完成的。每个语法知识都有其特定的表意功能,只有将语法知识运用到所表达的语言意义中,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运用语法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脱离语境学习语言知识是无法有效表达意义的。

1.2 突出“真”题,培养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的“真”题,即能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思维品质、考查学习能力的试题。在2015年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上,吴一安教授也强调:“语言和思维有‘血脉般’的联系,语言和思维、文化不可分割,是高层次思维的介质,在思维和文化品格上具有育人功能。”这说明英语学科具有培养通用的思维能力的价值。“真”题应该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与考点分布,涵盖语言、文学、文化等,避免某一类学生受益于某种内容,体现试卷的公平性。试卷难易度适中,基本上以中档题和基础题为主,没有偏题和怪题。试卷上的题目及组合应达到命题要求,实现课程标准或考试大纲要求的具体能力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具有较好的效度。

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较好地体现了相关的能力考查要求和命题思想,结构合理,由四大部分组成:听力部分,考查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四选一”和“七选五”两种题型相结合,既考查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又考查理解篇章结构的能力;语言知识运用部分包括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与写作部分的短文改错相互补充,全面考查考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能力;写作部分包括短文改错和信件写作,写作任务情景紧贴生活,侧重考查考生使用书面英语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各部分均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完形填空重点考查实词在语篇中的准确运用。所设的词汇选项不拘泥于考查考生对词汇本身的理解,侧重考查考生的语篇层面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选项中形式和词性无误,只有词义差异,考生须在理解语篇意义和把握逻辑连贯的基础上,选择最得体的词义。

1.3 表达“真”味,突出文化品格

英语学科之“真”味,即要体现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人文素养,突出中西文化之异同,使考生置身于“原汁原味”的英语氛围之中,培养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文化品格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必然要素。现代测试理论认为,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缺少文化意识的语言测试是残缺、不完整的。所以语言测试不仅要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还要考查语言文化意识。突出文化导向,重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双向了解,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

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涉及中外文化的内容丰富多样,充分考查考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如阅读理解B篇讨论美国社会对老人帮忙带孩子这一现象的反应,引发更多人的选择与思考,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弘扬了爱幼与尊老的美德;阅读理解D篇介绍沉默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这些语言材料和相关试题督促中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形成跨文化沟通能力。

1.4 反映“真”事,弘扬优秀文明

所谓“真”事,即指试卷所选用的语料应该是反映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真人真事”,体现“一点四面”的命题原则。好的高考英语试题,内容应该真实,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力求科学、严谨、公平,弘扬中华优秀文明,引导树立民族自信。

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所选篇章材料都与当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引导考生在学习中养成国家情怀,对民族文化和国家发展保持信心。如阅读A篇介绍了四位杰出女性以及她们的主要事迹,包含了对男女平等、自立自强的精神引领。语法填空题选用了有关中国成都熊猫基地的文章作为素材,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生态资源保护方面的突出成就。完形填空所选篇章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讲述了一位英勇救人的私家车司机,宣扬正能量,与社会上的某些“漠视”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1.5 甄别“真”人,培养创新人才

甄别“真”人,即指试题具有较强的甄别功能,体现一定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能真正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使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这要求命题者态度认真,一丝不苟,精雕细琢,重视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与技术性。主观题适度体现开放性,激活考生的思维,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试题答案科学、准确,评分标准合理、公正。反映学生对所考查知识点的掌握及能力状况。一套高水平的试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被试与客观标准的差距,诊断出被试者的缺陷或不足,进而明确其努力方向,亡羊补牢,完善知识及能力体系,引导其健康发展。

如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书面表达题是考生熟悉的书信文体,所选话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对所有考生来说背景很公平。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题目没有“明说”要点,而是把内容要点糅合在试题的文字中,这就需要考生有慎密的审题技巧,发挥创新思维,从字里行间捕捉到要点信息,而且能够把要点串起来,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求助的意愿,如事情的缘由、存在的困难等。该题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和拓展空间,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让考生各抒己见,有感而发。考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这封书信中,展示各自的言语表达能力,达到“文如其人”的意境。

2 试题是否“崇善”

好的高考英语试卷应该是“善品”,是人文的、对学生友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2.1 试题贴近学生,没有偏题怪题

好的高考英语试题语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比较人性化,没有偏题怪题刁难学生,不同程度的考生在考试中表现出不同的水平。优秀学生考得非常好,中等程度的学生由于平常比较稳重,在考试中也表现出来了“稳”的优势,能力不强的考生不会侥幸得高分。如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听力材料选用考生熟悉的生活或社会背景,同时与社会热门话题挂钩,例如第10段材料涉及找工作难这个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体现试题走向生活化、应用化,让学生学以致用。

2.2 编排难易准确,设题深入浅出

好的高考英语试题深入浅出,表面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一定难度,有思想、有思维、简约而不简单。题目由易到难编排,才能引导考生做题,如果难易颠倒,只会加大考生的压力,无法考查出正常水平。单篇阅读理解的各个问题考点所在的段落应该清晰,错落有序,既分散又集中,既独立又有交集,遵循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前到后等原则,而且不同问题的选项要长短结合,这样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体现人文关怀。例如,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阅读题,文章体裁多样,分别为信息类文体、夹叙夹议文体、记叙文及说明文,对应题材为人物介绍、社会老人与子女居住现象、干细胞运送、沉默的文化差异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的能力、理解主旨要义的能力以及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的能力,整体及单篇阅读均遵循由易到难的梯度结构,布局合理,利于考生正常思考作答。

3 试题是否“唯美”

好的高考英语试题应该是“美品”,是艺术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体现艺术精品。

3.1 语言美

试题语言美,即命题所选语料没有偏颇,时代感强,语言真实地道、原汁原味,使用较多高级词汇和丰富的语言结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化、个性化并创造美的意境。可从语言美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英语的韵律美、节奏美,句子结构的平衡美,语言的意蕴美,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2 设题美

试卷设题美,指试卷设题选项对称,力求一致(包括长度一致、结构一致、类属一致、难度一致等)、平衡。如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阅读理解15道选择题的选项均为对称、平衡、一致。要么四个选项一致,要么两两对称。如果选项不一致,会导致干扰项的虚设或失效。因此,设置选项时,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干扰项的干扰方式也应尽可能是单向的,以保证每个干扰项都起不同的干扰作用。

3.3 卷面美

试卷卷面美,指的是试卷图文并茂,活泼轻松;题目结构、版面安排、字体间距等适宜学生作答。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考英语命题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艰巨的工程。要贯彻好“一点四面”这一改革主题,把对学科素养的考查浸润到试题中,突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围绕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不断“求真”“崇善”“唯美”,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方法融汇渗透到英语试题的方方面面,积极探索能够反映英语学科本质特征、具有英语学科特色的考查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鼓励新方法和新解答等,提高高考考试效能,确保高考生命力和公信力,为推动教育考试事业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1]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HUANG Jubao,LIN Weihong
(1.Xiamen No.3 Middle School,Xiamen 361006,China; 2.Xianyou No.1 Middle School,Xianyou 351200,China)

As an overarching principle,any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o-called“one basic point and four aspects”.That is,it should focus on morality cultivation as the basic point,while at the same time embodying the core values,traditional culture,rule of law,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s the four aspects.In the meantime,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hat it measure the key competencies of the particular subject it represents.In light of this,the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should emphasize linguistic competence,cultural competence, think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capacity.Apart from this,it should take a further step to pursue and advocate truth, virtue and beauty as well,which are not only conducive for test-takers to perform to their fullest but also help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vitality and credibility of the test.

College Admission Test Development;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Key Competencies

G405

A

1005-8427(2017)04-0049-4

10.19360/j.cnki.11-3303/g4.2017.04.008

(责任编辑:陈宁)

黄聚宝(1967—),男,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中学特级教师;林慰红(1968—),女,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试卷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