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行CT增强扫描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2017-01-26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镇静剂造影剂静脉

安 萍

护理干预在行CT增强扫描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安 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行CT增强扫描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的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实施CT增强扫描过程中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CT增强扫描,影像质量表现为优的患儿100例,占98.0%;表现为差的患儿2例,占2.0%。注射造影剂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患儿2例,临床采用针对性方法加以干预后,患儿临床症状均消失;在扫描过程中,所有患儿未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患儿临床在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过程中配合给予护理干预,合理选择造影剂进行检查,正确使用催眠药物对患儿加以干预,最终可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儿童;CT增强扫描;护理干预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1.049

CT增强扫描主要是在对患者实施平扫检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高效方法,主要特点是向患者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可充分显示CT平扫无法显示的等密度病变。针对疾病病变的定性以及鉴别,增强扫描可以发挥显著价值[1]。在对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过程中,需在短时间内使用大剂量造影剂,对此诸多患儿在完成增强扫描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此临床在实施CT增强扫描过程中,需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在对患儿实施CT增强扫描前,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以及实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诸多患儿在进行此项操作时,内心会表现出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2]。本研究就护理干预在行CT增强扫描的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的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15岁,平均(7±3)岁;其中男61例,女41例;实施头部检查患儿51例,实施胸部检查患儿32例,实施腹部检查患儿17例,其他检查2例。所有患儿碘过敏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呕吐、发热以及出现了局限性荨麻疹症状等。

1.2 CT增强扫描 所有患儿均行CT增强扫描。在注射造影剂前,推注地塞米松0.2~0.5 mg/kg。选择非离子型碘海醇作为造影剂,控制剂量为2 ml/kg,注射速率为1~3 ml/s[3]。针对检查过程中无法进行配合的儿童,在准备对其实施增强扫描前,采用苯巴比妥或10%水合氯醛对患儿实施灌肠,确保患儿处于入睡状态,顺利完成扫描[4]。

1.3 护理方法

1.3.1 扫描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介绍CT增强扫描的方法、优点以及检查的安全性,以有效缓解患儿家属内心存在的疑问以及表现出的紧张。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将患儿因陌生环境以及医护人员产生的恐惧感有效消除,最终确保在实施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患儿可以积极配合[5]。②合理选择镇静剂,并且辅以相应护理干预:在对患儿实施CT增强扫描前,需给予患儿镇静剂,注射镇静剂后患儿均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对此可以配合的患儿临床无需选择镇静剂进行干预。在本研究中,针对年龄超过7岁的患儿,均通过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最终获得患儿的积极配合。对于年龄小于7岁的患儿尤其表现出紧张恐慌的患儿,需要合理选择镇静剂进行干预。根据患儿体重确定应用镇静剂剂量,有效避免重复给药情况,对患儿用药后的血压水平、脉搏情况以及面色进行认真观察,观察患儿是否表现出呼吸困难症状以及口唇发绀等系列症状,若患儿出现异常,需立即通知医师给予针对性处理[6]。③在准备临床用药干预前,对患儿的疾病史进行询问:对于疾病高危人群而言,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与普通人群相比高5~10倍,对于高危人群的定义为:针对食物药物表现出过敏症状、哮喘症状、湿疹症状及患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疾病和出现肾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对此需要在准备对患儿实施临床检查前,对患儿疾病史以及药物过敏史进行仔细询问,护理人员需掌握造影剂的性能,对患儿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认真观察,做好相关急救器械以及急救药物的准备工作,例如备好吸痰器、氧气、血压计以及肾上腺素等[7]。

1.3.2 扫描中护理 ①在对患儿实施检查过程中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患儿家属需要配合护理人员摘除患儿身上金属用品,依据对患儿实施临床检查的位置合理选择体位,确保患儿体位选择的舒适感。与此同时,针对患儿自身以及患儿家属需要做好相关放射防护工作,利用铅衣铅帽对患儿非检查位置进行遮盖,尤其需要做好性器官以及内分泌腺保护工作,禁止出现不必要照射现象[8]。②注射药物时的护理干预:在对患儿实施增强扫描过程中,按照常规对患儿完成静脉通道的创建,观察患儿一经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进行用药治疗干预。在对患儿实施静脉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儿静脉走行深浅,确保可以对患儿一次成功完成静脉穿刺。在对患儿注射药物过程中,嘱患儿如果咽部表现出发热症状,则属于正常表现,禁止将体位进行转换,发热症状不久便会自行消失。与此同时观察患儿是否表现出造影剂不良反应现象,如果患者表现出恶心呕吐症状以及胸闷不适等系列症状,需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对患儿针管进行保留,对患儿进行有效抢救。确保患儿气道保持通畅,有效清除分泌物,对患儿积极展开人工呼吸以及心脏按压抢救,直至对患儿成功完成临床抢救[9]。

1.3.3 扫描后护理 完成增强扫描后,要求患儿继续留在候诊室,对患儿进行为期30 min的观察,此外控制对患儿实施静脉留针的时间保持在15~30 min,若患儿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情况后,需立即采用药物进行干预。对于选择镇静剂进行干预的患儿,需要对患儿的呼吸情况进行观察,待其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方可允许其出院。观察患儿如果表现出中度不良反应或者重度不良反应,要求临床医师需要立即采取相关操作对患儿进行处理,确保患儿的疾病表现稳定后,然后转送患儿至病房进行治疗,或者于医院急诊科对患儿进行治疗。患儿出院后,要求患儿家属需要对患儿表现进行观察,一经出现异常,需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将饮水量有效增加,针对造影剂的排泄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CT增强扫描,影像质量表现为优的患儿100例,占98.0%;表现为差的患儿2例,占2.0%。患儿注射造影剂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患儿2例,临床采用针对性方法加以干预后,患儿临床症状均消失;在扫描过程中,所有患儿未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CT技术快速发展,CT增强扫已广泛应用于诸多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在对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儿自身安危以及CT增强扫描质量表现出显著的价值。因患儿年龄较小,大部分对于自身的想法无法进行准确表达,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需有效提高工作责任心,将自身护理技术显著提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有效掌握具体操作流程,在对患儿实施静脉穿刺等过程中需要做好检查工作。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使用造影剂的剂量以及相关情况等进行认真掌握,针对患儿可能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等加以详细了解。在实施增强扫描过程中,配合开展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患儿成功完成临床检查,最终确保获得CT增强扫描图像较为清晰,获得显著的疾病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对患儿实施CT增强扫描过程中配合给予护理干预,可以为高质量图像的获取做出充分保证,最终获得确切诊断效果,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确切参考依据。

[1] 耿旭,刘海霞,孙静华,等.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90-1391.

[2] 樊红苓,李玉梅,王蓉,等.CT增强扫描高速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与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52-154.

[3] 童岚,刘晓杰,吕洋,等.CT增强扫描造影剂肾病水化干预探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6(z1):219.

[4] 王小珍,肖春玲,吴涓,等.碘造影剂推注速度对肝脏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10):52-53.

[5] 赵丽,翟新梅,王警健,等.优质护理在减少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J].职业与健康,2013,29(11):1402-1404.

[6] 吴玉仪,胡炎兴.综合护理干预对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7(23):16-17.

[7] 陈又珍.静脉留置针在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4(19):48-49.

[8] 洪卫青.心理护理对CT增强扫描患者心理状态及检查成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247-2249.

[9] 王凤娟.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改善CT增强扫描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125-126.

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大连 116011

安萍(1969.10-),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放射科

猜你喜欢

镇静剂造影剂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治疗哮喘重症患者时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