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治疗哮喘重症患者时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的护理

2014-03-21周艳徐华陆华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6期
关键词:镇静剂机械通气支气管哮喘

周艳 徐华 陆华东

[摘要] 目的 总结机械通气治疗哮喘重症患者时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42例哮喘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给予20mg咪唑安定+20mg维库溴铵静脉泵注,辅之以镇静效果评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安全监护及人工气道管理等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42例患者镇静治疗(51.2±9.4)h,抢救成功率为100%;护理后MAP、呼吸、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较护理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哮喘重症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联合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可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辅助优质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机械通气;护理;肌松剂;镇静剂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0101-03

机械通气治疗是重症哮喘患者呼吸支持的有效方法,机械通气治疗前进行镇静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减轻应激反应并降低氧耗。在治疗过程中辅之以优质护理可减少意外及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本文对42例哮喘重症患者,在机械治疗前进行镇静治疗,并辅之以优质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2例均为自2011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哮喘重症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及机械通气治疗指征[1]。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51.2±4.7)岁;病程2~37年,平均(8.9±2.1)年。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严重的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气短等症状,肺部哮鸣音明显。

1.2 治疗方法

患者进入呼吸重症监护单元(RICU)后均进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护;行常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一腔连接输液系统,另一腔连接微量注射泵。气管插管前5 min给予2.5~5 mg咪唑安定+1~3 mg/kg维库溴胺静脉注射。1~2 min患者进入深睡眠状态后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治疗,28例经口插管,14例经鼻气管插管。调整供氧速率为4~8 L/min,使患者SaO2>90%或PaO2≥70 mmHg,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将20 mg咪唑安定+20 mg维库溴铵加入40 mL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泵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镇静治疗时间;护理前后检测患者呼吸、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观察低血压、呼吸抑制、高血钾及药物蓄积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呼吸、血气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护理前后指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械通气治疗,镇静治疗时间26~181h,平均(51.2±9.4)h,抢救成功率为100%。护理前有6例低血压(MAP<70mmHg),3例呼吸抑制(呼吸<12次/min,PaCO2≥70mmHg),2例高血钾,经护理后好转。护理后心率、呼吸、PaO2、PaCO2、SaO2及MAP较护理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护理方法

3.1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镇静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抽搐、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发现以下不良反应立即处理。

3.1.1 血压下降 咪唑安定使用剂量过大时可引发血流动力不稳、低血压等症状,特别是低血容量患者更易出现。本组6例在首次使用咪唑安定5~15min后发生血压下降,平均动脉压(MAP)<70mmHg。本院加快6例患者的补液速度,同时加用10~20μg/(kg·h)多巴胺微泵静脉注射30 min后血压均恢复正常。

3.1.2 呼吸抑制 咪唑安定注射速率过快、剂量过大均有可能引发呼吸抑制,在注射镇静肌松剂前,床前备好各项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阿拉明、肾上腺素、纳酪酮等,以及呼吸囊、呼吸机等相关仪器[3]。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调节给药速度。如患者出现大声呼唤而无法睁眼,说明镇静过深,应减缓镇静剂给药速度[4]。本组3例镇静剂减量困难,本院采取夜间增加镇静剂用量,白天减少镇静剂用量的方法,使患者睡眠-唤醒周期趋于正常,逐步减少镇静剂用量至其顺利停药。

3.1.3 血钾升高和肌无力 维库溴铵使用剂量过大可引起血钾升高、肌无力等情况,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钾,观察其生命体征、自主运动、吸气负压等情况,并随时调整维库溴铵注射的速率及剂量。本组2例发生血钾升高,减慢维库溴铵泵注速度后恢复。

3.1.4 药物蓄积 咪唑安定及维库溴铵均存在药物蓄积和药效延长反应,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作用明显[5]。本组镇静时间最长者可达181h,在镇静过程中严格执行唤醒计划,每日早晨暂停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1h,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感觉、运动情况,并按时帮助其进行肢体活动及咳嗽、咯痰等。

3.2安全护理

患者长时间使用镇静剂可出现耐药现象,导致镇静效果不理想,易出现烦躁、躁动不安等表现。为防止发生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应对长期使用镇静剂治疗的患者给予物理约束,如抬高床栏、进行手部及头部的约束等[6]。对于意识不清或无法实施安全防护合作的患者,可加在镇静剂剂量。密切观察患者表情、行为变化,尽量使其身体处于舒适的位置,注意患者全身。特别是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止发生皮肤损伤或局部血循环障碍。本组3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躁动表现,其中心衰发作2例,镇静不足1例,经处理后好转。endprint

3.3人工气道管理

哮喘重症患者长期镇静治疗处于安静状态,咳嗽能力差,无力排痰,加大了引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机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其症状及胸片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肺部感染。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防止内源性感染。患者取半坐卧位可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排除患者心、肾功能障碍的前提下,每日补液量应>1500mL,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进行口腔清洁,用0.2%氯已定液漱口,每日3次;定时检查气囊状况,及时清除管道积水[7]。调节呼吸机的电热恒温湿化温度设置,使呼吸机管道近患者端温度达到39℃,同时辅于有效的呼吸机雾化吸入、遵医嘱补液以保证气道湿化[8]。协助患者翻身、咳嗽、咯痰,及时清理患者口腔、气道分泌物。必要时可给予机械吸痰。本组4例治疗过程中排痰困难,2例雾化吸入湿化液后顺利排痰,2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呼吸机高气道压报警解除。

3.4并发症护理

支气管哮喘重症患者极易产生纵隔气肿、气胸、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失语等并发症发生。护理过程中应积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进行各种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如有气胸者给予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并进行局部按摩,同时进行被动肢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3例因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有红、肿、胀、痛表现,本院对其采取左、右侧位时采用三角形海绵护理垫作为背部有支撑,胸前垫软枕,在受压处垫软垫或气垫保护,均未发展成为褥疮。机械通气期间气管插管可造成暂时性失语[9]。本组6例在撤机前因无法用言语表达而出现躁动不安表现,给予适当安慰并鼓励,使其了解失语只是暂时性的,并采用书写板进行交流,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顺利撤机。

4体会

机械通气常用于危重哮喘患者的呼吸支持,但部分患者因哮喘发作及手术创伤、人工气道及正压通气等操作而引起疼痛,使患者产生焦虑、躁动、人机对抗表现,无法耐受机械通气而影响抢救进程,加重组织、器官缺氧[10]。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进行镇静治疗,可确保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本研究发现,机械通气过程中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实现人机呼吸同步,患者痛苦小,疗效显著。但在镇静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辅之以优质护理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预防低血压、呼吸抑制、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防止其引发器官功能不可逆性的损伤。实施个性化的用药策略,维持湿度镇静水平,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加强人工气道管理,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及坠积性肺炎。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翻身、被动运动,防止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0.

[2] 刘艳秀,瞿长春,陈妍,等. 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28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4(9):64-66.

[3] 孔艳霞.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2,6(35):110-111.

[4] 王芳. 咪达唑仑、维库溴铵机械通气治疗儿童重症哮喘[J]. 医药论坛杂志,2009,20(5):74-75.

[5] 杨蒙会.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8(10):26-27.

[6] 王春艳.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2010, 3(28):105-106.

[7] 欧阳艳,陈娟. 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观察与护理[J]. 护理研究,2010,24(16):1444-1445.

[8] 黄雪英,徐桂英.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62-363.

[9] 宋文良,刘春峰,许巍,等. 危重哮喘患儿21例机械通气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8):625-626.

[10] 李秀红.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3,7(9):73-74.

(收稿日期:2013-09-10)endprint

3.3人工气道管理

哮喘重症患者长期镇静治疗处于安静状态,咳嗽能力差,无力排痰,加大了引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机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其症状及胸片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肺部感染。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防止内源性感染。患者取半坐卧位可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排除患者心、肾功能障碍的前提下,每日补液量应>1500mL,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进行口腔清洁,用0.2%氯已定液漱口,每日3次;定时检查气囊状况,及时清除管道积水[7]。调节呼吸机的电热恒温湿化温度设置,使呼吸机管道近患者端温度达到39℃,同时辅于有效的呼吸机雾化吸入、遵医嘱补液以保证气道湿化[8]。协助患者翻身、咳嗽、咯痰,及时清理患者口腔、气道分泌物。必要时可给予机械吸痰。本组4例治疗过程中排痰困难,2例雾化吸入湿化液后顺利排痰,2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呼吸机高气道压报警解除。

3.4并发症护理

支气管哮喘重症患者极易产生纵隔气肿、气胸、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失语等并发症发生。护理过程中应积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进行各种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如有气胸者给予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并进行局部按摩,同时进行被动肢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3例因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有红、肿、胀、痛表现,本院对其采取左、右侧位时采用三角形海绵护理垫作为背部有支撑,胸前垫软枕,在受压处垫软垫或气垫保护,均未发展成为褥疮。机械通气期间气管插管可造成暂时性失语[9]。本组6例在撤机前因无法用言语表达而出现躁动不安表现,给予适当安慰并鼓励,使其了解失语只是暂时性的,并采用书写板进行交流,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顺利撤机。

4体会

机械通气常用于危重哮喘患者的呼吸支持,但部分患者因哮喘发作及手术创伤、人工气道及正压通气等操作而引起疼痛,使患者产生焦虑、躁动、人机对抗表现,无法耐受机械通气而影响抢救进程,加重组织、器官缺氧[10]。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进行镇静治疗,可确保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本研究发现,机械通气过程中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实现人机呼吸同步,患者痛苦小,疗效显著。但在镇静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辅之以优质护理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预防低血压、呼吸抑制、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防止其引发器官功能不可逆性的损伤。实施个性化的用药策略,维持湿度镇静水平,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加强人工气道管理,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及坠积性肺炎。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翻身、被动运动,防止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0.

[2] 刘艳秀,瞿长春,陈妍,等. 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28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4(9):64-66.

[3] 孔艳霞.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2,6(35):110-111.

[4] 王芳. 咪达唑仑、维库溴铵机械通气治疗儿童重症哮喘[J]. 医药论坛杂志,2009,20(5):74-75.

[5] 杨蒙会.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8(10):26-27.

[6] 王春艳.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2010, 3(28):105-106.

[7] 欧阳艳,陈娟. 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观察与护理[J]. 护理研究,2010,24(16):1444-1445.

[8] 黄雪英,徐桂英.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62-363.

[9] 宋文良,刘春峰,许巍,等. 危重哮喘患儿21例机械通气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8):625-626.

[10] 李秀红.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3,7(9):73-74.

(收稿日期:2013-09-10)endprint

3.3人工气道管理

哮喘重症患者长期镇静治疗处于安静状态,咳嗽能力差,无力排痰,加大了引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机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其症状及胸片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肺部感染。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防止内源性感染。患者取半坐卧位可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排除患者心、肾功能障碍的前提下,每日补液量应>1500mL,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进行口腔清洁,用0.2%氯已定液漱口,每日3次;定时检查气囊状况,及时清除管道积水[7]。调节呼吸机的电热恒温湿化温度设置,使呼吸机管道近患者端温度达到39℃,同时辅于有效的呼吸机雾化吸入、遵医嘱补液以保证气道湿化[8]。协助患者翻身、咳嗽、咯痰,及时清理患者口腔、气道分泌物。必要时可给予机械吸痰。本组4例治疗过程中排痰困难,2例雾化吸入湿化液后顺利排痰,2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呼吸机高气道压报警解除。

3.4并发症护理

支气管哮喘重症患者极易产生纵隔气肿、气胸、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失语等并发症发生。护理过程中应积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进行各种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如有气胸者给予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并进行局部按摩,同时进行被动肢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3例因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有红、肿、胀、痛表现,本院对其采取左、右侧位时采用三角形海绵护理垫作为背部有支撑,胸前垫软枕,在受压处垫软垫或气垫保护,均未发展成为褥疮。机械通气期间气管插管可造成暂时性失语[9]。本组6例在撤机前因无法用言语表达而出现躁动不安表现,给予适当安慰并鼓励,使其了解失语只是暂时性的,并采用书写板进行交流,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顺利撤机。

4体会

机械通气常用于危重哮喘患者的呼吸支持,但部分患者因哮喘发作及手术创伤、人工气道及正压通气等操作而引起疼痛,使患者产生焦虑、躁动、人机对抗表现,无法耐受机械通气而影响抢救进程,加重组织、器官缺氧[10]。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进行镇静治疗,可确保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本研究发现,机械通气过程中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实现人机呼吸同步,患者痛苦小,疗效显著。但在镇静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辅之以优质护理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预防低血压、呼吸抑制、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防止其引发器官功能不可逆性的损伤。实施个性化的用药策略,维持湿度镇静水平,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加强人工气道管理,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及坠积性肺炎。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翻身、被动运动,防止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0.

[2] 刘艳秀,瞿长春,陈妍,等. 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28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4(9):64-66.

[3] 孔艳霞.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2,6(35):110-111.

[4] 王芳. 咪达唑仑、维库溴铵机械通气治疗儿童重症哮喘[J]. 医药论坛杂志,2009,20(5):74-75.

[5] 杨蒙会.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8(10):26-27.

[6] 王春艳.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2010, 3(28):105-106.

[7] 欧阳艳,陈娟. 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观察与护理[J]. 护理研究,2010,24(16):1444-1445.

[8] 黄雪英,徐桂英.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62-363.

[9] 宋文良,刘春峰,许巍,等. 危重哮喘患儿21例机械通气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8):625-626.

[10] 李秀红.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3,7(9):73-74.

(收稿日期:2013-09-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镇静剂机械通气支气管哮喘
小儿核磁共振检查中睡眠剥夺联合镇静剂应用效果分析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早期使用镇静剂预防热性惊厥引起癫痫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