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部门要善医“腠理之疾”

2017-01-26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蔡桓公腠理组织部门

□ 徐 起

组织部门要善医“腠理之疾”

□ 徐 起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其结果是蔡桓公讳疾忌医,从“疾在腠理”“疾在肌肤”,变成“疾在肠胃”“疾在骨髓”,终不可治。作者在文中感叹,“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从组织部门管理监督干部的角度来讲,在警示教育、积极预防之外,我们抓的就是最前沿的“腠理之疾”,通过严早、严小,防微杜渐,干部出现“小”问题就立即提醒,触犯“轻”纪律就及时处理,是能够避免干部重蹈“蔡桓公”式覆辙的。

分析干部出“问题”的原因,刚开始也就是几顿饭、几张购物卡的事,日积月累,成了“温水青蛙”尚不自觉,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是在干部出现“腠理之疾”时,通过正确的方法“把脉问诊”,就能够把干部的问题发现、找准,进而前移提醒监督“关口”。作为组织部门,要从完善管理监督体系入手,注重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强化对干部“朋友圈”的监督,利用互联网形成的“坊间”力量,让监督时刻在干部身边、在干部眼前。规范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好制度、好做法,派员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指导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了解干部情况和群众基础。同时,通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信访、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多渠道、多侧面收集干部身上的细、小问题。

通过分析研判排查收集的干部情况,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精准“开方用药”,经常开展约谈,用好提醒、函询和诫勉等方法。对有“信访风险”的干部,就反映的问题当面询问,一方面给干部澄清问题的机会,防止干部“背黑锅”,另一方面通过问询,对干部进行提醒,使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有“懈怠现象”的干部,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缺点和差距,提出希望和要求,明确努力方向和措施,引导干部跟上发展步伐,防止掉队落伍;对有“牢骚情绪”的干部,正确引导干部看待问题,解疑释惑,沟通思想;对有“思想包袱”的干部,肯定工作成绩,增强干部信心,积极化解干部思想上的“疙瘩”,打消干部顾虑;对有“异常变化”的干部,高度关注干部个人或家庭出现的工作滑坡、思想消沉、婚姻变化等,提前介入,主动提醒、关心或帮助。对“腠理之疾”的治疗要持续用力,不能一谈了之,一函了之,要建立定期“回访”机制,经常开展“回头看”,保证问题“不复发”。

猜你喜欢

蔡桓公腠理组织部门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一以贯之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讳疾忌医
组织部门不能成“近水楼台”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