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之路径

2017-01-25包海娟

浙江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杭州建设

□包海娟

杭州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之路径

□包海娟

国家中心城市是处于中国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是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G20国际峰会在杭州的成功举办给国内外留下了深刻印象。杭州乘势而上,先后出台一系列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世界名城”建设。今年杭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浙江省十二届五次会议也明确“支持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创与建设成为杭州市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基于此,笔者想谈一谈对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些思考。

杭州具有国家中心城市的担当

杭州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影响大。杭州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以杭州为核心的杭州都市圈是浙江省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块,为全国第四大都市圈。2016年杭州都市圈生产总值21763.86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省比重46.8%。

杭州的创新活力国内首屈一指。杭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以信息经济为“一号工程”,在信息经济引领下,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拥有“天堂硅谷”的美誉。杭州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网站数量、B2B、B2C、C2C、第三方支付均居全国第一,并致力于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杭州在智慧物流、数字内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领先全国甚至全球。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省会城市第一。每千人企业拥有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中国大陆最优创业城市”中排名第四。

杭州以人文魅力引领城市发展。早在十多年前,杭州5A景区西湖就已取消门票实行免费游,全国首创;拥有全球最大的“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全球公共自行车服务最佳城市;杭州是信用借还网络最发达城市,是真正做到斑马线礼让行人的城市;“无现金城市”模式引领全国、全球,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先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级非遗项目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已连续十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市发展的“杭州模式”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借鉴、复制的样本,也必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标杆。

杭州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杭州先后建成沪杭客专、宁杭客专、杭甬客专和杭长客专等,2013年投运的杭州东站是目前接驳功能最为齐全、亚洲最大动车交通枢纽之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完成二期改造,客运稳居全国前十,国际航班数量居华东机场第二位,是世界百强机场、中国第四大航空口岸。杭州港衔接长江和京杭运河两大水系,年吞吐量位居国内内河港口前十。2022年亚运会召开前,杭州还将建成12条共计450公里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民用机场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杭州国家级交通枢纽地位逐年提升。

杭州的城市影响力在持续提升。随着2016年杭州G20国际峰会的成功举办,杭州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内外各大主流机构和媒体对杭州的评价不断提高。《福布斯》发布的2015“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杭州仅次于广州、上海、深圳、北京排名第五位,较2014年上升1位;同时发布的“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城市”,杭州位列第四。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影响力指数(2015)报告》,杭州综合排名第六位。第一财经旗下的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016年重新评估的全国“新一线城市”排名中,杭州也正在迅速接近北上广深“第一集团”。

但同时也看到,杭州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内,紧临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周边还有南京特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对而言还存在许多薄弱之处亟待破题。比如杭州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滞后,在2016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通车里程排名中屈居13,远落后于上海、南京,并位于武汉、成都之后;又如杭州高教资源相对不足,虽有浙江大学这所顶尖学府,但没有其他985、211院校,与上海、南京、武汉、成都等地无法相比;再是目前杭州的国际化内在需求和动力日益强劲,但国际化还处于初级水平,国际化设施和服务供给依然不足。

不断提升杭州城市发展能级

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只有坚持建设“世界名城”总目标,以城市国际化为首位战略,正视问题,精准发力,做精优势,补齐短板,才能不断提升杭州城市发展能级,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夯实杭州的地位和影响力。

打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活力之城。2014年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并被定义为“一号工程”。同年,阿里巴巴的上市成功地将杭州推到了全球“互联网+”的最前端。杭州要紧抓先发优势,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积极拓展国际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国际开放合作高地,抢占并稳固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制高点,形成未来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数字安防、软件信息等领域的产业高地,成为杭州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主牌。同时,高端的科教资源,不仅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气质,更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智力资源,让知识转化成为城市竞争力。杭州市高校资源相对薄弱,必须主动出击,把引进境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院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引进一批一流大学或拥有领先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以及与杭州气质相符,与创新创业需求融合的特色院校,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中的源头、蓄水池作用。

建设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商贸中心城市。杭州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先行之地和标杆之地,也是民营快递产业的发源地。以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载体,杭州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推广全国的经验。同时,应加强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追溯、遏制假货、物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把杭州建设成为以“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国际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中心、服务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着力改写传统实体商贸模式,积极构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网上商贸中心城市。

杭州作为风景秀丽的休闲旅游城市,借G20国际峰会召开以及2022年举办亚运会的东风,将生态、文化、旅游、商贸有机结合起来,以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及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为目标,深入推进旅游国际化,构建大杭州全域化旅游新格局;加快推进武林、湖滨等商圈融合发展,建设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等国际化商业中心;大力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力争加入全球最佳会议城市联盟;切实增强国际体育赛事组织能力,创新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办赛模式。着力打造线上与线下互动、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新型商贸中心城市。

共建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东方品质之城。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丝绸、茶叶、书画篆刻等特色品牌鲜明,应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西湖、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带动效应,重点补齐地域文化特色挖掘推广不够、重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展较少等短板,面向世界讲好“杭州故事”、传播“杭州声音”,努力实现国际文化交流和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新突破,着力建设东方文化国际交流的重要城市。

同时,充分发挥杭州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重点补齐城市整体风貌不突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不高等短板,努力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环境质量、彰显城市特色风貌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打好“交通治堵”、“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三改一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小城镇综合整治等系列攻坚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建设生态文明之都,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

构筑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综合交通枢纽。“十三五”时期杭州提出对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任重而道远。首先,提升交通枢纽国际化水平任务紧迫。要积极推动萧山国际机场扩容提升和功能配套,开辟更多飞往欧美重点城市的国际航线,增加亚非主要城市航班,依托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对内要加快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强主城区与机场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建设,重点谋划高铁引入机场,吸引绍兴温台方向客流。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建设杭州城西综合交通枢纽,研究和打通武杭、商合杭-杭温两条区域大动脉,一方面补齐东西向通道,提升与武汉、重庆、成都的联系,进一步拓展杭州的内陆腹地;另一方面,强化沿合肥、郑州、兰州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在强化与中东部城市经济联系的同时,依托国际大通道建设,丰富杭州的国际化发展维度。建议大江东地区建设货运为主、客货兼顾的铁路枢纽,同步满足机场的客流集散要求。

同时,要打造和抢占信息高速公路,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信息网络和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国际大数据重要枢纽城市。积极推动新一代互联网协议标准(IPv6)规模化应用,力争成为全国首个千兆用户省会城市和5G商用城市。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增设互联网国际出口专用通道,进一步提升国际和本地网络交换能力。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进车联网试点,构建宽带、泛在、融合、便捷的市域无线网络。以打造跨境电商大数据交换中心为突破口,建设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等大数据汇集、交易、挖掘、应用的重要枢纽城市。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重要应用系统及超大型网络平台的安全。

作者单位:杭州市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杭州建设
杭州明达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杭州院子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