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提升传统动能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2017-01-25李永伟

浙江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动能实体

□李永伟

加快提升传统动能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李永伟

坚持实体经济导向,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努力修复传统动能,推进新旧动能加快交接替换,不断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改造提升势在必行

近几年特别是进入新常态以来,浙江经济发展受制于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下行压力较大,究其本质原因还是在于当前支撑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正处于交替接续期,新动能的培育壮大还冲抵不了传统动能的修复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的短期影响。坚持实体经济导向,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努力修复传统动能,加快推进新旧动能交接替换,不断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是今后浙江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勇立时代潮头的必然选择。

这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少,如稳增长压力大、投资下滑严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企、企业家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两链风险隐患大等等。这其中既有总量性、周期性、外源性的影响因素,但本质上还是我国经济多年高速发展后积累的内部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所导致。这种“失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本“脱实向虚”问题,二是供需错配问题。因此,不断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应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加快“育新提旧”并举,促进产业产品“双中高”发展,不断满足投资和消费升级需要,是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对症之药。

这是应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产业分工格局重整挑战的不二选择。从国际看,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迥异的国家应对危机挑战、实现经济复苏截然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反省发展模式,出台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谋求在高新技术、高端产业方面的继续领先优势;印度、越南等发展中经济体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面临“前挤后压”式双重挑战。从国内看,历经几十年高速增长,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土地、能源、税费等各方面的成本优势都在消减,“中国制造”低端低质低价的竞争优势日益式微,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难以为继至于破产倒闭,有的则转移产能谋求境外发展,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和“青黄不接”的挑战,亟需转型升级重塑竞争优势。

这是立足本省产业实际、加快转型升级、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务实之举。近年来,浙江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大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经济,成效显著。但是按权威的统计分类,按产业价值链的真实定位来测算,这些所谓的“四新”经济事实上在浙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仍然不高。相反,以轻纺工业、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其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资产总额、利税总额、从业人员在全省规上工业中所占比重多在70%-80%之间,是工业的支柱、财税的源头、就业的渠道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受需求疲软、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环保制约、创新不足等因素影响,当前多数传统产业增长缓慢、回报低下、经营困难,转型升级的压力沉重。把握规律、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合力合成,加快修复提升传统产业新的增长动能,发挥其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的蕴育催生作用,支撑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是确保浙江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实力的务实举措。

聚焦重点促振兴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实体经济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浙江要引领经济新常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继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既把“浙江的今天”建设的更好,又能为“中国的明天”贡献更多的浙江实践、浙江素材、浙江经验,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清醒坚定有为,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确保浙江经济行稳致远提质增效。建议突出“五聚焦五加强”推进相关工作。

聚焦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分业施策和示范引领。传统产业量大面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持续推进。重点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需要具有产业基础好、市场空间大、集群特色明显、品牌影响力强、改造升级见效快等比较优势。按浙江产业发展现状,建议可在纺织、服装、化工、橡塑、纸业、皮革、金属、食品等行业择优确定一批,加强调研,摸清底细,明晰诉求,分行业制定改造提升规划或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政策措施。每个行业可以选择若干产业集聚度高、转型思路清晰、保障措施有力的县市,开展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经验树立样板,示范引领面上整体推进。

聚焦动能转换,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和模式转型。要把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以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试点区域、试点模式为示范引领,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制造模式智能化转型。要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区域公共创新平台等创新载体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驱动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军民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扩大创新产出。要加强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新动能的融合互动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其与信息化有效融合,实现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双重渗透双重影响双重融合。在企业和产品层面则要重点推进工业设计信息化、装备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模式网络化、全面管理信息化“五化”并进式改造升级,促使工艺更新改进、产品升级换代和管理水平提升。

聚焦结构优化,进一步强化增量引进、存量提升和组织优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扩大双向开放。要加快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销环境,加强外资、国资、民资和省外浙商资金的高质量回归,针对强链补链需要加快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遏制工业投资、民间投资的过快下滑,支撑实体经济“强筋健骨”。要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使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加快机器联网和工厂联网,推进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着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坚持市场主导,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精准施策,标本兼治,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倒逼推进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和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产能国际合作,鼓励省内优势企业将过剩但不落后产能转移出去,给新经济新动能腾出发展空间。加大传统产业“三名”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做强做大,同时以产业链为纽带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配套和转型提升。鼓励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快形成一大批专业化、高成长、竞争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小型巨人”,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优化工业平台空间布局,提升发展水平,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高质量推进一批传统制造业类特色小镇建设,加强小微企业园和标准厂房建设,为传统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聚焦核心竞争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品牌经营和匠心重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体是企业,核心在于提升企业及其产品在创新基础上的质量、品牌、人才和企业文化的综合竞争优势。要加强系统设计,加快建立质量、创新、品牌和“工匠精神”协同发力的制度体系。要鼓励引导企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政府及其部门要牵头组织力量,加快建立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要激励创新和品牌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让创新和品牌企业得到高附加首创利润。深化改革职业教育制度,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鼓励“师徒式”传帮带,培育更多技能型人才。大力弘扬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有效激励机制,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使“工匠”群体真正感受到“人有地位、才有所值、能有所得”。

聚焦制度供给,进一步加强优良服务优化环境和政策支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振兴实体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要通过改革切实为企业减负,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要充满诚意、快速高效地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降成本减负担增效益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挖掘减负降本潜力,加强督促落实,防止政策空转。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激发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消除行政垄断与寻租空间,使创新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要进一步整合优化各类财政资金,加大对转型升级带动性强、技术附加值高的传统产业项目、机器换人项目、工业强基和产品升级项目、工业设计以及共性创新平台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切实保护产权,稳定企业家市场预期,激发企业家们投资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做到政企联心、共克时艰、共渡难关,重新修复传统产业发展动能,重振实体经济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处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动能实体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马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