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五大领域创新升级

2017-01-25于晓飞

浙江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传统

□于晓飞

全面推进五大领域创新升级

□于晓飞

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创新升级是主要动力。聚焦传统制造业中的新动能,重点要加强技术、产品、业态、组织、商业模式五大领域的创新升级,增优势、补短板、强特色,引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传统制造业是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之基、富民之源。传统制造业增速迟缓,已成为制造强省建设的短板。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核心是要聚焦新动能,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浙江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质量迈向中高端”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

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培育是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战场,也是巩固扩大传统优势、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所在,更是浙江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需要。

从十大传统制造业发展规模比重来看,浙江省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主要集中在服装行业。2011-2016年,全省十大重点传统制造业在全省规上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从44.5%下降到41.7%,累计下降2.71个百分点,其中服装行业占比从2.60%提高到3.67%。从近五年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浙江省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主要集中在两大类领域、四大行业中。其中纺织、农副加工得益于衣、食等消费需求升级,非金属制品、化工得益于科技变革、产业变革中形成的新兴产业需求,与新材料、信息经济密切相关。第一类是浙江具有优势的新动能,以国内/省内行业占比提高,研发投入增速较快、新产品产值增速较快的服装行业为代表;第二类是浙江亟待培养的新动能,其特征是全国行业比重提高、浙江省创新转型需求迫切,以农副加工、非金属制品为代表。

浙江省传统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动能主要集中在两大类领域、五大行业中。其中,非金属制品得益于建材工业绿色化、智能化等新消费,化工得益于专用电子化学品、涂料等进口替代市场。第一类是传统市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优势相对明显的行业。主要为平均利润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化工、纺织、非金属制品;第二类是传统市场增速放缓、创新成果产业化优势明显的行业。如新产品产值保持较快增长的皮革(18.5%)、橡塑(14.9%)等。此外,造纸行业受落后产能淘汰、特种纸行业影响,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增速较快,国内行业占比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国内造纸行业的主营收入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2011年1.40%下降到1.28%,省内主营收入占比从2.03%下降到1.97%。

全面推进技术创新

重点支持服装、化工、石墨烯等行业创建省级以上制造创新中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聚焦服装、化工等制造业主攻方向、关键技术领域和产业发展短板,集中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集聚整合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工程数据、知识产权、科技文献,以及人才、技术、标准、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为传统制造业创新升级提供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对于牵头承担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任务的省内企业,省财政予以一定支持。鼓励和支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及其成员单位争取国家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重点支持服装、化工新材料、非金属制品等行业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围绕绍兴时尚服装、上虞化工新材料、台州智能马桶等新兴领域、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实施“万企升级”工程,推广一批应用面广、示范性强的高新技术成果,加快推进传统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引导化工、非金属制品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创新链为纽带,建立重点产业技术联盟。鼓励纺织-服装-化纤等产业链联合创新,构建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同技术创新体系。

全面推进产品创新

实施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要内容的“三品”专项行动,推进“中国质造·浙江好产品”行动。着力依托西装、丝绸、皮鞋、竹木地板、卫浴等优势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国际知名品牌。围绕衣、食、住等消费升级,发展功能化、个性化、系列化、文化化的服装产品、丝绸产品,开发黄酒、中式火腿、粽子、精制茶等新风味、新功能。不断提高轻工、纺织产品国际标准采标率,稳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在纺织、服装、家居等领域启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项目。推进“中国质造·浙江好产品”行动,培育认定一批“浙江制造”精品。鼓励有条件的服装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收购国际品牌,推进品牌国际化。

加快构建覆盖热点消费产品、重点原料工业产品的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及应用,发展时尚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消费品,开发功能化、专用化、系列化的原材料产品,认定一批“浙江制造精品”。以国家重点监督抽查的90多种传统制造业产品为主要领域,着力提高背提包、旅行箱包、防水涂料、童装、女式内衣、休闲服装、智能坐便器、新型墙体材料等产品的合格达标率,积极推动智能马桶盖等新兴行业国家标准、团队标准的制修订,全力推进检验检测规范化建设,支持国家级质检中心落户浙江。

全面推进业态创新

拓展培育新材料产业。加快在高性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功能膜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逐步扩大石墨烯、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应用领域,重点提升发展先进建筑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轻纺材料(高端产业用纺织材料)、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等高技术纤维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形成稀土永磁材料产业链、含氟新材料产业链、石墨烯产业链等特色优势产业链。

拓展带动新装备产业。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开发计划,鼓励发展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配套的关联装备制造业,以及提供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装备开发、安装维护等专业服务的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拓展强化创新设计等新服务产业。支持服装、皮革、纺织面料、家纺、毛衫、袜业、水晶灯等块状经济,对标意大利、法国、韩国等国际知名设计集聚区,加强国际战略合作,引进知名设计院校、设计师团队、创意设计机构等,集聚知名设计师,建设一批专业服务能力强的时尚设计示范平台、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创新设计小镇。重点推进杭州余杭艺尚小镇、宁波镇海i设计小镇、义乌工业设计中心、诸暨市工业设计基地等创新设计载体建设,支持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赛、全球创新设计大会、时尚设计大赛等。探索“互联网+全球设计师+网上设计学院”新路径,发展C(用户)-D(设计师)-B(制造商)等新业态,打造永不落幕的创新设计大会。

全面推进组织创新

培育一批组织创新能力较强的知名企业。加快传统制造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推进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建设,打造集商务办公、品牌展示、研发设计、信息交流和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总部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小型巨人”“隐形冠军”。培育跨国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及境外产业基地。支持优势企业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联合重组,优化产能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探索由大型企业和社会资本出资建立产业基金,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化解过剩产能。

建设“工业4.0”智能工厂。支持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加快建立以智能工厂为典型的现代生产组织体系。鼓励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建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专项。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和使用云服务平台,推进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生产、制造、销售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建立以产品订单、产品质量、物料消耗和排放相适应的原燃材料进场、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稳定优化运行的工业互联网系统。深化“大数据+”在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应用。

全面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发展“互联网+制造+消费”模式,支持扩大国内外市场。鼓励服装、非金属、橡塑、皮革、农副加工等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创新基于产品营销模式,开发网上交易、产品展示、信息发布等功能。支持绍兴轻纺城、义乌小商品城、海宁皮革城、余姚中国塑料城等加快“互联网+专业市场”模式创新,拓展创意设计和产品定制,建立网上展销平台。鼓励开展“线上营销+线下体验”模式,探索众筹、微营销等新兴营销模式。依托杭州、宁波等跨境电子商务国家试点,发展跨境电商平台,建设跨境电商园,拓展国际营销渠道。引导大企业采购销售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建立设计、选材、配送、安装一体化网络平台。

发展“互联网+制造+物流”,促进传统制造业降本增效。支持在杭州萧山、嘉兴秀洲、宁波奉化、湖州开发区等长三角经济圈、杭宁产业带、浙江省四大城市群、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关键节点,建立若干个制造业智慧物流小镇、智慧电商物流小镇以及空港物流小镇。推动龙头企业、物流园区搭建服装、建材、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依托各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传统制造业物流业务流程,创新企业物流组织方式,提高仓储、配送等环节运行效率及安全水平。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探索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等智慧物流新模式,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着力提升社会物流效率。

作者为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工业室主任

猜你喜欢

制造业物流传统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老传统当传承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