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合唱训练方法探析

2017-01-24肖海秀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声部歌唱中学生

肖海秀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广东 东莞 523000)

中学生合唱训练方法探析

肖海秀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广东 东莞 523000)

合唱是在多互相配合而完成歌唱效果的一种表演形式,也是中学生音乐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合唱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学生间的默契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因此,本文立足中学生合唱教学实践,从合唱艺术的优越性来探析合唱训练的具体方法,以期更好地推进合唱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生;合唱教学;训练方法

在中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合唱教学占据重要地位。相比而言,合唱训练具有更广的学习空间,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组织合唱训练、突出合唱教学效能上,要立足合唱艺术的独立性、协调性、均衡性,增强学生对合唱中不同声部的理解与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现就合唱教学的优势及合唱训练的具体方法阐释如下。

一、合唱教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中学音乐教育要注重合唱教学的应用,帮助学生从合唱训练和合唱实践中感受人声的魅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情谊。合唱不同于一般的独唱,更需要从不断的训练中来把握不同声部的和谐统一,从合唱中来升华综合音乐感知。因此,开展合唱教学,其意义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基本水平。合唱过程中需要对发声的方法、音色、音准及节奏进行训练,这些合唱中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调整气息,控制呼吸,表现声部的不同魅力。同时,在音色训练中,关注学生间的协同配合能力,实现音色、声部的均衡发展;二是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乐趣。中学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的应用,要着重从合唱训练的多种方式来拓宽学生对合唱的认识,帮助学生感受合唱的技巧,体验合唱的情绪与心理感受。比如引入国内、国际合唱大赛中的视频素材,从演唱的神态、仪表仪容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来获得合唱的“美观性”,陶冶学生的情操;三是能够增进师生间默契配合,提升班级凝聚力。在合唱实践中,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声部来与整体保持有序关联,特别是在整体合唱效果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注重声部间的和谐与平衡,要从自我声部调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密切配合,在齐唱中传递思想感情,在合唱中共享喜悦。

二、合唱训练中的呼吸方法调节

呼吸是合唱教学的首要内容,“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对于合唱中的呼吸,要能够与歌唱者自己对乐曲的起音、触音、音量、音色、音质等进行合理的调适。我们说“气乃声之本”,呼吸就是要调整气息,离开了呼吸的调整,发声就无从谈起。怎样正确的发声,如何调节声音的高低位置,这些都是合唱训练中需要认真体会并很好把握的。教师在合唱训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呼吸的节奏。比如在训练慢呼吸方法时,要让学生体验“闻花”的感觉,假设面前摆放着一盆芳香四溢的鲜花,如何去嗅那份芳香,为了不让花香被快速呼出来,就需要我们慢慢地、深深地去吸,然后慢慢地、一丝一丝地均匀地呼出来。同时,在训练呼吸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几点要求。一要多用鼻子来呼吸,少用嘴;呼吸的时候鼻梁要打开,要吸得深、呼得匀。在训练吐气时,也要让学生注意吐气的节奏,控制好吐气的力度。就好像是要在吹灭蜡烛,当吹的时候,不能让火苗前后左右晃动,而要保持呼气时的“均匀、稳定”;另外,对于胸腹部与呼吸的调节也要注意,特别是呼气时,腹部要像抬重的东西,形成腹腔凝重感。

三、合唱训练中发声与声音的训练调节

一般的发声很简单,只要张口,利用唇齿舌、上下颚等器官来调整口腔气流,从而引起声带的振动而发声。但对于合唱训练中的发声,需要注意正确的方法。

(一)姿势要正确

合唱中的姿势一般有两种,要么站姿,要么坐姿。无论是那种姿势,对身体各部位的协同性都要注意。比如头部要正直,颈部要放松,不能伸长,自然地放松有助于喉部等发音器官的正常运用。同时,上身要保持自然的挺直,双肩放松,稍微向后但不要耸肩,要保障胸腔的正常运用,避免压迫。另外,腿要自然,不能弯曲。

(二)找准发音共鸣部位

发声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发声部位。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在合唱训练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践来调整发声方法,找准发声位置。比如引导学生在运用气息进行呼吸时,要将面颊微微抬起,以打哈欠的口型来发声歌唱;接着,由头带动口、咽、鼻、胸腔等部位形成统一的共鸣感觉。另外,对于歌唱时软腭的调整要适度抬高,并从气息的调整上将声音尽力扩展起来,保持“竖立感”。一些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头腔共鸣位置,要侧重于练习,从发声、聆听中来体会。

(三)强调以中声区练习为主

发声训练要注意高、中、低声区的协调,平时在低声区训练时,很容易获得好的效果;但高声区因呼吸压力大,容易造成声带、喉头的紧张,需要太高软腭,打开喉咙,用半音向上的方法来进行逐步练习。另外,对于高位置的发声训练,要注重声音的圆润,要让发声位置集中一点,克服尖声喊叫等坏习惯。

(四)注重发声技巧的运用

合唱训练也要注重发声技巧的使用与练习,特别是在合唱教学时,保持流畅的合唱效果是营造良好合唱氛围的基础,持续的气息调整是保障合唱练习的前提。学生在合唱技巧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从柔和的、连贯的声音训练入手,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每个音的连续性,保持响声不要中断。另外,对于顿音练习时,要注重发音的快速调节,要能够从唇齿舌咽喉等器官的协同上来确保声音的集中和靠拢。

(五)强调发声与歌词的融合

发声训练是基础,比如在范音“噜”的发声过程中,进一步拓宽其他语音,如“哩”“嘿”“啷”“啦”“唠”等元音字,依次进行过渡性训练。对于“嘿”字在训练时,要找准发声高位,可以适当增加假声成分;对于其他几个字的发声,多从“L”音起,更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声器官进行感觉,对上颚进行调整,以保持声音的流畅。另外,在练声过程中要注意音阶的变化,由中音上行改为由高音跳跃下行。

四、对不同合唱者选择适宜的声部训练方法

合唱训练与教学要对学生的声部进行合理分配,保障各自能够找准自己的声部,唱准、唱熟自己的声部。有些学生识谱能力强,但对音准的听辨能力不足。合唱不同于独唱,要对自己的声音、音准进行准确把握,然后才能确保合唱效果。比如在和声音准训练上,唱主旋律的声部学习效果很明显,而唱和声的声部,学生的歌唱效果不理想,很容易被主旋律带“跑”。从原因梳理来看,主要还是学生之间训练的时间短,对合唱中和声声部的调节能力不足,特别是一些学生容易被主旋律带走。当然,从音乐文化与合唱歌曲的音乐表现来看,旋律是主导,和声是辅助,学生往往对旋律偏爱,不由自主的被旋律所“俘虏”,造成跑音走调。所以,在合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不同的音准变化,对于声音条件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在不同的声部,增强其对声部的感知力与理解力,有助于发挥其带头作用;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逐渐放开声音跟自己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伴奏或唱可以由大声变为小声,完整地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之后,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五、强调吐字、咬字训练来丰富合唱效果

合唱中的吐字、咬字训练也是歌唱技巧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不断巩固和提升。语言的发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合唱中的吐字、咬字,只有准确地把握字音,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合唱的艺术效果,才能增强合唱艺术的感染力。我们在平时的咬字、吐字训练时,对于汉字的发音分为三阶段,即起声、保持、收声。每个字的字头声母为起声,合唱的起身很重要,良好的起声能够激发学生的合唱激情,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声音效果。对于起声的练习,需要注意四点:一是气息支持,二是声带闭合,三是共鸣腔打开,四是必须将即将发出的声音的高度、音量、情绪、音色、韵母的形态考虑好,然后在一瞬间发出声音。所以说,字腹为韵母保持,字尾为收声。对于歌唱时“说声母、唱韵母”,就是强调声母不能发出乐音,但在开口发声时要用韵母的发声形态和口腔状态来瞬间送出声母。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时,对声母歌唱要准、紧,韵母歌唱要长而润。

六、强调合唱训练的统一性

合唱是统一的歌唱,对于合唱训练中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声音要统一,作为集体歌唱,要从音色、力度、速度上保持高度的统一性,来突出歌唱作品的音乐主题。降低合唱中个性的东西,来突出合唱的整体效果。二是表情要统一。对于合唱训练中表情的保持,要自然,要有情感。如果目光呆滞,则缺乏合唱艺术魅力。三是声部要均衡统一。对于合唱中的声部协同,要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学会聆听,与其他声部进行配合,营造良好的和声效果。

[1]刘静.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中职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17).

[2]叶华高.浅谈农村初中男生小合唱训练[J].北方音乐,2014(9).

[3]毛丹.中学合唱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初探[J].音乐时空,2014(5).

G632

A

肖海秀(1977-),女,广东潮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声部歌唱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为你而歌唱
多声部视唱训练
为你歌唱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