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

2017-01-24胡吉亚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道德风险单车成本

■ 胡吉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9)

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

■ 胡吉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共享经济”因其前瞻性和网络化的特点,尤其受到青年人群的青睐。目前,“共享经济”在学术界尚未形成权威的定义,边界也不是非常明晰,但这丝毫不能阻碍“共享经济”对人们特别是青年生产、生活的逐步渗透、影响甚至重塑。“共享经济”正以明快的发展节奏在当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享单车无疑是当前“共享经济”应用最为广泛、最为人们熟知的形式。

一、共享单车的经济学定位

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行业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一起步就备受关注并以自身的绿色概念赢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风险资本的青睐。由于造型时尚、使用便捷,共享单车尤其受青年人群的喜爱。共享单车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的特征又吸引了大量厂家跃跃欲试、纷至沓来,在宏观经济低迷、国家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共享单车的出现和发展无疑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单车的总量和使用频率在国际上一直高居榜首,《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 886万[1]。 仅杭州市已有超过80 000辆公共自行车,日最高租用量达到了44万人次[2]。全国范围内两轮车出行市场规模约为每年1 720亿次;按照客单价1元以及10%的渗透率估算,市场规模约为172亿元[3]。

共享单车属于共享经济的一个市场领域,从共享单车的发展可以总结出共享经济存在的条件。共享经济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物质的富裕,或者说存在大量的闲置物品。同时,绿色发展、减少浪费已经成为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共识。共享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将闲置物品共享,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共享经济不应以赚取利润为目的,但是包含一定程度上的利润再分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共享单车的使用和结算都是以网络支撑为条件的。 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资源整合、重新分配成为可能,大量的供需双方可以无缝联接,海量信息能够汇聚分类,移动终端手机的普及又使得青年人群能够快速的获得和更新这些信息。社会信用体系和法制的逐步建立健全是共享经济发展的辅助条件。任何经济体系的发展都离不开健全的征信体系和法律体系,共享经济相比其他经济形式而言,涉及的层面更广,各利益方的权责利关系更复杂,因此,更加需要配套的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共享经济的内涵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过程。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点:(1)强调使用权和产权的分离,以网络平台为桥梁将私人用品使用权公共化,供需双方直接接洽,减少搜寻成本。(2)共享经济本身并未带来经济的增长,只是利润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再分配,但是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模式的改变,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正效应。(3)共享经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为平台,影响多种经济体。

二、共享单车化解信息不对称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买卖双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同而造成一方比另一方更有利的情况,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实生活中,情况更加复杂,经济活动中的各方都可能存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因而造成交易的低效率和资源的非优化配置。以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出行市场为例,信息不对称常常影响市场各方的选择,造成交通拥堵和出行难。由于青年人群的通勤需求大,因此,信息不对称给他们造成的交通问题更加突出。

(一)破解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的一个定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4]。以交通领域为例,假定只存在公共交通、出租车、黑车、私家车和步行五类出行方式,那么需求信息只由出行者自己掌握。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最优的选择无疑是公共交通四通八达、所有人全部绿色出行。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由于出行需求信息不对称,公共交通线路的设计就要以各区域的历史出行人数进行测算和规划,更极端的情况是,人口向地铁周边汇聚。加之人口的流动、出行需求的不确定和财力约束,公共交通往往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而出租车和黑车由于不能获得准确及时的出行需求信息,只能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人口聚集区“趴活”,这会加大时间成本;二是在路上行驶随机遇见客户,这会加大油耗成本,而这些都会算进客户的乘车费用里。私家车购车成本高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还要面临车牌资源紧张等问题,但是出行方便,供需双方高度统一。步行当然也是供需双方的高度统一,但是只适合短途出行。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人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短途步行、长途开私家车,而非乘坐公共交通。逆向选择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共享单车以网络为平台共享出行需求信息,实现供需一体化,双方可以匹配合适的时间和路线,大大降低了搜寻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此外,车辆的GPS定位和车辆的统筹管理都与高科技相关,把实体经济与网络信息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由于共享单车数量充足不用担心供需匹配问题,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小三轮、电瓶车和摩的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弥补了公交线路覆盖率的缺失,使“最后一公里”出行方式在选择上实现了优化和绿色出行,破解了逆向选择的难题。

(二)降低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5]。道德风险通常是由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在交通领域,道德风险往往发生在出租车和黑车市场,出租车和黑车司机希望拉到长途出行的乘客,乘客希望及时打到车,由于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往往出现出租车拒载或者潜在乘客打不到车的情况。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出租车的数量远远少于实际需求,加之天气等因素造成的供需紧张,使得黑车得以生存。公交车的线路规划往往落后于城市发展,导致上班族特别是财力有限的青年人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常以步行为主,或者依赖小三轮、电瓶车和摩的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

由于人们的利己性行为,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在交通领域,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供需双方的诉求不同导致的供需缺口。共享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口的供给方,降低了道德风险。共享单车品牌ofo的创始人是5名来自北大的骑行爱好者,致力于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它的宣传口号是“随时随地有车骑”。目前,ofo拥有超过300万的城市和高校用户,单车数量达16万,总订单量达4 000多万[6]。ofo以青年人的视角观察社会,缔造了“共享单车”概念,成就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时,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供需缺口。

(三)提高市场效率

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市场的效率低下,搜寻成本是供需双方面临的主要成本,除此之外,还有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以及由于交通工具缺失带来的其他成本。闲置资产的再利用虽然不能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可以使其产权所有者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让渡资产的使用权,获得较高的边际收益。比如,车辆的初始购置成本很高,但向更多用户提供这些资产使用权所产生的边际成本却很低。此外,对于大量的使用者而言,使用成本同样很低。据网上公开的资料显示,ofo单车的成本平均为300元1辆,而摩拜单车为3 000元1辆。再加上之后的维护费用、偷盗折损和人工搬运等,成本相对还是比较大。但是,就使用成本而言,共享单车价格亲民,例如,永安行的计费方式是1小时内免费,超出1小时每小时1元,5元封顶;ofo的计费方式是校内2元封顶,校外不封顶;摩拜单车是每半小时1元[7]。如果“最后一公里”乘坐出租车一般需要花费10元以上,电瓶车2元,三轮车4元,公交车1-2元,就价格和安全性而言,公交车无疑是最优选择,但公交车需要10-40分钟的等待时间成本,所以,共享单车更具优势。

三、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

共享经济在我国正在经历飞速发展,《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称,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 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8]。

虽然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具有成本高昂、管理混乱、面临道德风险和受环境限制的劣势,并受到前期盈利少、科技含量低、竞争激烈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挑战。但是,共享单车行业的优势和机遇更加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这些优势和机遇去弥补弱点、降低威胁。共享单车行业市场需求量大,在政府鼓励实体经济的背景下,盈利空间较少的挑战将会逐渐被克服;绿色环保理念和具有科技含量吸引了大量的风险资本,可以为前期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实现规模化经营之后,成本高昂的问题将被解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研发的推进,产品科技含量低和管理混乱的现象也将得到很好的改观。综合来看,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为人们提供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的同时,共享单车行业的盈利时代也会很快到来。

[1]成 程:《共享单车:城市移动的乐与痛》,载《环境》,2017年第3期。

[2]郭全中:《共享单车,能飞得起来吗》,载《互联网经济》,2016年第11期。

[3][7]郭师绪:《资本大战后 共享单车如何盈利?》,载《新产经》,2017年第3期。

[4]《逆向选择》: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JzqrwjKlEfMd_pvayC61uP_I3pmkpTNmqoP671uEYnIFASKATaOEO QL0MZrFqdT09leNN iq4XUNh7z6iXPWyDPcozpG-5wwftwq0k0Dw9rzE2LjN7yeyvIw31cgYyk1

[5]《道德风险》: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qpWn5zX7znmDQQn2tQHK78QTDkbA8DEXZZmVEW7ORHkLCy14_BV1dm BzQtHwAoSZs6yW98LedlIyz59XQxzDvSMS5eiTAcvbi-Drmt7xB5gEdcPSAFqsbbJkA2lkcwR

[6]周坤维:《共享经济时代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载《经营管理者》,2017年第3期。

[8]《分享经济吸引超千亿投资 未来10年或现5至10家巨无霸》,载《今日科技》,2017年第3期。

2017-07-12

胡吉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产业融资。

(责任编辑:张宇慧)

猜你喜欢

道德风险单车成本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飞吧,单车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道德风险的反应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