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新格局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价值

2017-01-24谭建光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国志愿志愿者

■ 谭建光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507)

世界新格局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价值

■ 谭建光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507)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政治大国、经济大国、文化大国、志愿大国的作用。中国青年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青年”,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大国青年的责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于培育大国青年的素质、培养大国青年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中国青年需要承担重塑世界的责任、捍卫国家的责任、提升文明的责任、融合社群的责任、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责任等。为此,中国青年要经历“由小到大”的素质转变,实现从“小追求”到大志向、从“小心眼”到大胸怀、从“小圈子”到大社会、从“小习俗”到大文明、从“小聪明”到大智慧等的改变,真正为中国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生活繁荣做出贡献。

世界新格局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大国青年 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同时,逐渐在国际社会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G20国际首脑峰会”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国家领导人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国际重要活动到志愿者积极参与援外服务、南南合作服务等,无不显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青年一代生活在网络信息发达、国际交往密切的环境中,也逐渐承担着“大国青年”的国际责任,需要培养“大国青年”的公民素质。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青年的愿望及行动仅仅是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改变国家的发展状况,那么,进入21世纪的中国青年,其愿望和行动会直接影响国际社会,甚至改变世界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1]同时,针对中国青年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时指出,希望青年志愿者“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促进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的梦相通相融,共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2]。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青年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我们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拓宽青年参与国际交往的渠道,为青年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完善选拔方式、丰富选拔手段,让更多的青年群体代表参与国际交流”[4]。与此同时,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指出:“加快志愿服务‘走出去’,按照‘一带一路’的战略,调整优化海外志愿者服务计划,推进中国青年快步走向国际舞台。”[5]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团中央领导人的讲话,都激励青年审视世界发展局势,把握中国振兴机遇,主动培养“大国青年”素质,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此,本文提出中国青年研究的新视野,即“大国青年”的责任承担及其素质培养,与学界同仁交流。

一、中国青年正在成为真正的“大国青年”

长期以来,虽然从中小学教材到历史文化宣传都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往往只是“人口大国”和“地域大国”。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四万万同胞”到如今的13亿人口,以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都显示出中国作为大国的部分特征。但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积贫积弱使得其在近代、现代都成为政治、经济上的“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政治上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具备政治大国的条件,但是经济上的发展缓慢,文化上的封闭,政治运动的冲击,导致许多方面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包括青年一代“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推进社会建设和治理创新,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逐渐具备全方位的“大国”要素,青年也真正成为“大国青年”。这样,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00后,就不知不觉地成为“大国”的新生代力量,要承担起“大国青年”的责任。因此,新时代的青年思想教育、青年素质培养,就必须将“大国青年”责任的承担纳入其主要内容,引导和激励年轻一代主动认知、积极认同。

(一)政治大国的青年

作为21世纪在世界舞台、国际社会积极承担责任的政治大国,中国从积极参加、主动承办G20世界首脑会议、“一带一路”国家首脑会议、金砖国家首脑会议、达沃斯经济论坛、全球财富论坛,到承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南京青奥会等等,都体现了大国的承担,主动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都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都说过“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含义包括:一是要做好本国的稳定与发展,预防动乱发生并祸及国际社会;二是要积极参与协调周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三是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四是要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公平、互助、环保做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6]

那么,作为政治大国的中国青年,就要转变过去“小农意识”“各自为政”“个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主动关心世界动态、国际趋势,主动关心其他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需求,乐于参与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在这方面,既要学习和借鉴各国青年参与国际政治事务的经验,也要有所鉴别、有所抵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中国青年在国际政治中的积极作用。“进步或衰退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要批判当今社会,我们只需要知道目前仍然有严重的不公平,有一些阻碍人类进步的因素摆在我们面前,等着我们去消除;重建社会所需要的资源是有的,等着我们去寻找。”[7]全球青年都拥有倡导公平、提高正义的责任,中国青年也要主动承担这种政治责任,做到在国际事务中有作为、有贡献。

(二)经济大国的青年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已居于世界前列。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8]虽然中国人口多、基数大,按照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财富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总量确实令人瞩目。中国青年也逐渐成为经济大国的青年,意味着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中对世界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主动、自觉地承担国际经济发展的责任,包括在经济转型发展、消除低端经济产业污染等方面的责任。很多青年对这些方面的责任尚未充分认识与重视,仍然停留在“落后就要挨打”的心态,仅仅追求个体和集体经济状况的改变、物质财富的增加,没有意识到这种经济增长、财富增加引起的其他社会影响,没有主动承担经济发展健康运行的责任。所以,当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际社会附加诸多责任要求的时候,中国青年难以主动回应、主动协调、主动创新和转型。

(三)文化大国的青年

文化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复兴、繁荣,逐渐为建设文化大国奠定了基础。中国青年在其中不断增长见识、增强素质。一方面,中国积极承担国际重要活动,展示大国的文化责任。如承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承办“G20”国际峰会、世界财富论坛、金砖国家首脑会议等,让国际文化与中国社会生活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中国不断发掘优良传统文化,面向世界交流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9]。青年人在接触国际文化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文化大国的意识和心态,既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也乐于学习和借鉴各国优秀文化,丰富自我、充实自我,真正成为富有内涵的大国青年。

(四)志愿大国的青年

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经历了“从青年到全民、从社区到社会”的历程,现在成为越来越多城乡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热衷参与、共同享受的高尚事业。据统计,从1983年北京市“综合包户”志愿服务、1987年广州市“手拉手热线”志愿服务、1989年天津市社区居民志愿者“友善服务”、1990年深圳市注册义工联“关爱服务”,到如今全国已拥有1.3亿志愿者,以及遍布城市和农村的众多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成为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家庭、深入人心的普遍现象。“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提出和推广,将中国特色与国际理念相结合,将党的宗旨与助人信念相结合,成为世界志愿服务领域的‘中国品牌’。”[10]

目前,中国志愿服务从参与人数、活动领域、服务项目、理论创新等方面,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一是志愿者的类型多样。从原来临时以团员青年、大中学生为主体,到现在发展为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专业志愿者、民间组织志愿者、外籍人士志愿者等多样化的志愿者群体,发挥各自的特长,不断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与内容。二是志愿活动领域拓展。从原来仅仅是扶老助幼,拓展为民生改善、扶贫助困、文明创建、习俗保护、生态环保、应急救援等,覆盖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各领域。三是志愿服务走出去,走向国际社会。既有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援外服务计划”,每年向亚洲、非洲等国家派遣志愿者,从事教育、农业、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服务,受到受援国及其人民的好评;也有联合国“青年志愿者”项目,选拔中国青年志愿者参与联合国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服务。四是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创新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训与研究专家库、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北京市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等为纽带,联系和凝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社团的专家学者,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志愿服务国际化研究等,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世界志愿服务理论大厦添砖加瓦。中国志愿服务在国际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青年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作用。

二、中国青年需要承担起大国青年的责任

中国长期以来以“摆脱贫困”“实现温饱”为发展目标。因此,青年较多关心和关注自身状况改变及周围环境改变,较少关心和关注国际社会变化、世界各国状况。如今,中国走向复兴和崛起,从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到政治、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突出作用,都需要培养大国青年意识、承担大国青年责任。最重要的是承担起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

(一)重塑世界的责任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维护我们共同的世界”等新理念、新意识,对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青年影响不大。因为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青年就投身于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状况,以“救亡图存”作为奋斗目标。然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的新长征,面对世界各国、融入国际社会,就成为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中国青年与青年组织“积极参与到联合国青年事务中去,既‘走出去’,也‘引进来’,并呼吁各国青年组织共同推进青年发展视野,广泛开展青年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青年问题上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世界青年的共同发展”[11]。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并充满矛盾冲突的。从原来美、苏“两级霸权”,到美国寻求“全球霸权”,再到世界各国“多极发展”,力求制约霸权、消除霸权,这就需要青年一代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大国之间、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各种政治纷争、经济纷争、军事纷争、文化纷争,最终都是利益的争夺。但是,当今世界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即从绝对的利益竞争走向利益竞合的趋势,既有在竞争中互相促进、互相推动,也有在合作中寻求互利、寻求共赢。中国积极参与“G20国家高峰会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积极推动“金砖国家”合作、“亚投行”合作。

最近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的社会、经济、文化、福利等建设,就是努力构建世界各国新的竞合格局。这样,中国青年就必须改变“夜郎自大”或“斤斤计较”的心态,既不能自满自足地固守“小国寡民”的利益,也不能到处与他国计较竞争乃至引发冲突。青年一代要在大力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基础上,以雄厚的实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要积极了解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文化、繁荣民众生活的状况,从而建立世界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福利保障共同体、志愿服务共同体等等,重塑世界的格局、创造新世界的希望。

(二)捍卫国家的责任

当代中国青年融入世界潮流的时候,有两个基本点是不能忘记或忽略的。一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中国国家的领土和利益必须获得保障;二是当代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执政为民理念的国家,必须明确党的领导和人民利益的保障。同时,需要引导青年学会面对复杂多样的世界关系。“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面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压力。我国防止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中国共青团如何肩负起中国共产党赋予他的职能,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组织和青年,有效调动各种资源,有力应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必须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12]随着传统的美苏两级霸权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于中国国家统一和利益保障的冲击,也呈现多元化、善变化的状态。

因此,引导中国青年在世界视野、国际交往中捍卫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非常重要。

一是面对国际重大思潮时,青年要善于从中国的战略发展着眼,发出积极有益的声音。如在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的时候,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发出“中国友好”“中国热情”的声音;在“一带一路”建设、世界经济合作的时候,发出“中国友善”“合作共赢”的声音。这样,通过青年的参与和传播,为党和国家的对外战略、国际合作提供支持。

二是面对敌对国家、敌对势力诋毁中国共产党、中国国家形象的时候,青年群体敢于站出来、勇于站出来,捍卫党和国家的形象与利益。包括在国际会议与论坛上,敌对势力对中国“泼脏水”“射暗箭”的时候,青年能够及时警觉、及时反驳、戳穿骗局、以正视听;针对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媒体、新媒体等抓住中国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小搅大”“以偏概全”,散布全面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党的开放路线、否定中华民族复兴的言论,青年要善于辨别,运用大量事实以及纵向的发展变化比较、横向的国家发展比较,传递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带来国家民族复兴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信息,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认同。目前,随着网络交往、媒体传播、人际往来、资源互动等多样化的途径,国际敌对势力针对中国的攻击和渗透方式多样、不断变化。中国青年要善于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及时发现并揭穿敌对势力的骗局,为国家领土统一、和平发展的根本利益发挥作用。

(三)提升文明的责任

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明的提升和交流。中国青年在促进世界各国文明相互学习、不断提升方面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通过青年志愿服务的方式与途径。青年“志愿群体的社会参与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动力,既有物质成果的贡献,还有文化引领作用,更有伦理精神启发。就自身而言,志愿精神陶冶了志愿者的健康人格,不仅能实现自我的和谐,而且还能实现与他人的和谐及与自然的和谐”[13]。近代以来,欧美国家面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传播西方文明的时候,一方面利用了传教士的力量;另一方面运用了志愿者的力量,甚至常常是两者合一的力量。

然而,时至今日,单向传播西方文明,虽然在经济发展、文化多元等领域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带来了宗教冲突、种族冲突、文明冲突等等,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当今世界的文明提升,不是单向、单级的传播,而是互相学习、共同提升。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国际文明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将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相融合,同时积极发现、发掘其他各大洲、各国家的文明元素,以欣赏的态度进行传播,构建世界文明丰富多彩的格局。一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援外服务,或参与联合国青年志愿服务计划等项目的时候,到受援国服务期间进行文明交流,通过教育、卫生、农业、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合作服务,既要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也要发掘和吸收受援国文化的新元素和新魅力。二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各省市开展国际志愿服务交流合作的时候,既要积极引进和吸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对志愿服务发展的文明滋养,也积极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对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哺育滋养,从而催生具有国际融合特色的新志愿文化、新公益文明。

(四)融合社群的责任

当今世界格局,中国要积极融入、发挥作用,就要关注社群的崛起,发挥社群的作用。社群就是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他们在不同的国际场合与国家事务中发挥着作用和影响。中国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是政府发挥管理民众的职能,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企业吸收和凝聚民众的现象,现在逐渐发展为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社会机构聚集广大民众。中国青年开始了解和接触“社群”“社团”的时候,就受到世界各国“社团革命”潮流的影响。公民社会组织“发挥着如下重要的功能:帮助提供具有生机的人类社会的基本服务,如健康、教育、咨询、帮助穷人等,在这方面他们通常与国家和市场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赋权于弱势群体,将未强调的问题提醒公众关注;表达对艺术、宗教、文化、民族、社会、娱乐的感受;构建社区,加强培养信任和礼尚往来的纽带,这对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非常必要。概括地说,是动员私人力量追求共同利益”[14]。大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社群”“社团”作为一种社会领域的重要力量,从欧美国家扩散到世界各国,也影响到中国内地。“调研表明,青年之所以自我组织起来,形成社会组织,主要基于兴趣爱好、价值吸引、服务需求,这是青年社会组织形成的三大主因。”[15]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具有后来居上、发展迅猛的特点。所以,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青年社群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群的有益作用;另一方面要引导青年主动参与世界各国社群融合,促进不同的种族和社群求同存异,减少摩擦和冲突,增进合作与融合。中国青年在发展和创新自身社群、社团的同时,要积极拓展与国际青年社群、社团的沟通合作,释放善意、展示友好,吸引不同国家的社群、社团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共享共赢。

(五)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责任

“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世界家园”是各国青年共同的责任。近代以来,从欧美国家到其他各大洲国家,为了经济发展和物质需要,加大资源开发和商品生产速度,导致全球环境恶化。从空气污染到水质恶化,从“毒食品”到“地沟油”,从工业污染到生活污染,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环境恶化、生态恶化的状况。中国青年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成员,既有责任率先探索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有责任面向世界传播和推广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理念。

一是中国青年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推动环保生态事业获得重视。近年来,中国从中小学生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保护环境,到青年参加达沃斯论坛倡导低碳发展,都在国际社会产生良好的反响。这表明,中国青年不仅仅关注和关心自己及相关群体的利益,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关心全球利益、人类利益。

二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环保生态服务,并且通过宣传推广引起国际重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的渔民后代杨旭聪,看到原来洁净的海洋,由于过度商业开发、旅游消费造成污染,导致海洋变质、珊瑚绝迹,出于爱护自己家园、爱护古老海洋的心愿,组建“珊瑚虫”海洋生态保护志愿组织,从劝导游客文明游览、减少垃圾开始,逐渐拓展到认识海洋、热爱海洋的各种服务项目,还呼吁政府约束企业行为、商业行为,杜绝污染排放。通过多年的努力,大梅沙海洋生态状况获得恢复,近年重新出现美丽的珊瑚,重新呈现湛蓝的海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官员前来考察“珊瑚虫”志愿组织的时候,大为惊讶,连连说“想不到中国还有这种原生态的志愿组织,非常有生机”。如今,杨旭聪及“珊瑚虫”志愿组织联合志趣相投的生态保护组织,结成合作联盟,推动海洋、森林、湖泊、江河、草原等保护,为人类保留碧水蓝天。中国青年的环保生态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陆续出现,如今成为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从东南沿海地区,到中原内陆地区,再到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都拥有青年环保生态服务组织,也在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三是中国青年从事环保生态的文化传播,伴随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大量文化创意产品不断出现。其中,致力于全球生态保护、人类环境保护的主题,往往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内容,不论是电影、电视、音乐、视频,还是报纸、书刊等,都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作为热点、亮点,吸引观众、听众。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游戏产业的兴起,在一些游戏产品中也传播“爱护共同的地球”“保护人类的家园”等环保主题,用全世界青年共通的语言、画面表述执着的追求。为此,当全球普遍追逐经济、崇尚物质的时候,中国青年有责任关注和关心环保生态,呼吁全球青年共同爱护自己的家园,呼吁世界各国重视“一个地球”的保护。

三、大国青年素质的培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逐步上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需要青年一代展示才华、做出贡献的时机越来越多。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由于传统教育的制约与复杂思潮的冲击,年轻人的“大国青年”意识比较薄弱、“大国青年”素质存在欠缺。一方面是传统“小农意识”“小富即安”心态制约了青年的大视野、大胸怀;另一方面是流行的“小确幸”“小而美”“小讨巧”心态制约着青年的大追求、大进取。为此,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时候,就要将培养“大国青年”的意识和素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引导与教育,提升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素质。

(一)从“小追求”到大志向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代青年,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年(六七十年代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一无所有、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持续努力,创造了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也实现了家庭和个人的财富增加与生活改善。进入21世纪,第二代青年即80后、90后乃至00后,拥有上一代人创造的财富与机会,逐渐滋生安逸心态、自足心态,停留于“小追求”:即在现有条件下,追求个人舒适、家庭富足;缺乏对自身进取发展的热情,缺乏对社会变革创新的热情。其实,很多国家在寻求改变、推进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二代”“三代”动力不足、追求降低的问题。美国人从建国之后追求“美国梦”,激励几代青年发奋、创新、进取、变革,但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现“自满”“安逸”“颓废”“消极”等倾向,导致社会发展的波动,也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

进入21世纪,美国再次通过“国家创新计划”激励新一代青年的大追求、大创新、大突破,才重新占据科技创新、网络创新的先机,引领世界经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都因为“二代”“三代”青年的进取与追求热情降低,安逸和享受情绪蔓延,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困境。目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是距离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强国、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青年一代应该树立大志向、大追求,不断进取创造,才能够共同赢得美好的社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16]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进程中,中国青年需要更加发奋进取、努力创造精彩,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生锻造辉煌。

(二)从“小心眼”到大胸怀

在传统“小农经济”环境中,民众包括青少年形成了“小心眼”“斤斤计较”的心态。一方面是对自己拥有的利益及财富非常看重、非常紧张,总是担心有所损失,竭尽所能给予保护;另一方面用同样心态猜忌他人、揣摩他人,对他人的言行及需求计较甚多,缺乏理解和信任。这些“小国寡民”的心态特征,面对当今中国“大国复兴”“大国崛起”的时代就显得非常不适应,具有负面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社会经济发展,积累社会财富、增强社会实力之后,青年一代就要培养“大胸怀”“大心襟”,善于理解和宽容其他人、其他群体的利益需求,不再斤斤计较。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中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都发生较大的改变,与改革开放之前比较,真正“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即使流浪到大中城市、沿海地区的人,都能够获得政府部门救济或公益组织资助,获得基本温饱。但是,“吃不好”“穿不好”的状况仍然存在,需要广大青年运用“大胸怀”给予关心和帮助。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很多青少年恰恰是在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充实和幸福,感觉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因此,要消除对他人和社会的计较心理,增强对生活与环境的理解和包容。中国融入国际社会,青年在与世界各国及其民众的交往中,也要消除“小心眼”,培育“大胸怀”,在理解和支持其他国家、其他国民生活发展的同时,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营造中华民族的国际发展空间。

(三)从“小圈子”到大社会

费孝通先生说:“被土地束缚住的人的生活方式是种田种出来的,种田规定了他一定的空间流动性,规定了人与人的接触面,相互往来的人中没有陌生人,整天在熟悉的人之间过生活。”[17]这些原来传统社会作为亲友互助、邻里互助的民俗,如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意放大、随处使用,容易导致消极效果。在这种小农意识影响下,当今的青年中仍然有不少人是习惯“小圈子”、喜好“小圈子”的。日常生活中的“小圈子”就是经常“呼朋唤友”去喝酒聚会、打牌猜拳,“熟人群体”其乐融融,即使噪音扰民也习以为常。

在工作中的“小圈子”就是“哥们义气”,什么都可以办,不是熟人就层层设卡;面对朋友不讲原则提供便利,面对陌生人再三刁难设置障碍。这些“小圈子”意识与行为,在生活与工作中有不少坏处,在国际交往中也会带来许多危害。从党和国家的战略看,正在创造“大国际”“大社会”的交往环境,不论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国际峰会”、北京“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都是不问政见、不分宗教,只要愿意携手发展、共建共享,就能赢得中国的友善相待、合作交流。青年在国际交往中也不能总是“分亲疏”“见远近”,而是要学会接触越来越多的“大社会”,建立越来越多的“大圈子”,在世界各国民众中传播中国好习俗、好风尚,从而营造更好的国际交流环境。

(四)从“小习俗”到大文明

中国地广人多、民族多样、习俗各异,长期以来不同地区的民众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青年从出生到成长,都受到家庭、家族、村落、社区的“小习俗”影响,习惯于用这种眼光看外面的事务,评价外界的生活。然而,伴随改革开放、中外交流的发展,就需要更多地传播共同的文明,尊重各种不同的习俗,在青年志愿者参与的过程中培育他们的大文明意识。“文化的最后目的是让这个世界更温暖。文化建设就是要培养共通感,促进理念的认同和情感的呼应。由内而外发自内心地从事志愿工作,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是一种人与社会的和谐境界。”[18]中国青年面对世界交流、国际交往的时候,一方面要了解和尊重人类共同的文明,包括相互尊重、遵守规则、富有同情心、乐于交往合作等等;另一方面要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不以自己的“小习俗”去评价和干预其他民族的习俗,而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目前,青年中有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固执地延续自己“小圈子”的习俗,不愿意学习和改变。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随手扔垃圾”“衣着不整洁”等等,自认为这是“率性”“个性”的体现,没有看到这些不良习俗损害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二是认为自己习惯的东西就是最好的,随意干预其他民族、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包括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不尊重,对于其他国家民族的不尊重等等。以前,青年在大街上看到不同肤色的人、不同穿戴的人,都习惯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就是非常不文明的做法。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少,说明青年的素质提高了,对于文明的领会深刻了。在走向现代化、追求国际合作的时代,中国青年培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心态非常重要。

(五)从“小聪明”到大智慧

中国长期的“小农经济”“村落文化”,使得一代代人形成“小农意识”,有很多“小聪明”。但是,新一代青年面对开放的世界,面对国际的竞争,“小聪明”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培养“大智慧”“大胆识”“大气魄”。我们认为,“大智慧”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青年“做人”有大格局。即思考问题、选择行动的时候,青年不能够仅仅只想到自己和小群体,要想到自己是“中国青年”,自己的观点与行动代表国家、民族的形象。特别是网络发达、信息泛滥的时代,任何一个地区的青年,发出的声音及举动,很快就会通过网络传遍世界。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引起各国关注,中国青年的举动也会受到关注,有时候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声誉。二是青年“做事”要有大视野。即放眼全球,参考各国各地区的经验之后,做出自己的抉择,从而让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能够立足更实、发展更好。三是青年“作秀”要有大风范。当代青年敢于“秀自己”“秀生活”“秀环境”,通过声频、视频、自拍、微博、微信等等,随时展示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然而,有些青年缺乏“大风范”,热衷于“秀”低俗的东西、猎奇的东西、炫耀的东西、刺激的东西,往往导致社会的反感,甚至引发各种矛盾争议。作为真正的大国青年,中国青年应该“秀正气、秀勇气、秀善意、秀爱心”,不仅仅在国内媒体与网络上展示正能量,而且也要在国际媒体与网络上展示友善热情、进取向上的形象。这样,伴随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复兴,青年一代的“大智慧”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宝贵财富。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7页。

[2]《习近平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

[3]《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4]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4/17/content_15948885.htm

[5]秦宜智:《面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推进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改革发展》,http://www.ccyl.org.cn/

[6]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

[7]迈克尔·舒德森:《好公民——美国公共生活史》,郑一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69页。

[8]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zhuanti/2017lhzfgzbg/index.htm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10]谭建光:《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成为中国品牌》,载《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8日。

[11]江广平:《联合国青年事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

[12]石国亮:《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233页。

[13]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14]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陈一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15]刘俊彦:《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

[1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17]费孝通:《学术自述与反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8页。

[18]陶 倩:《当代中国志愿精神的培养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27页。

2017-06-10

谭建光,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发展 。

(责任编辑:王俊华)

猜你喜欢

大国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吐槽大国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多想记住你的脸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