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岗位能力需求的专科中医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2017-01-20李炜于明宇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中医药校企方向

李炜,于明宇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4100

针对岗位能力需求的专科中医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李炜,于明宇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4100

目的 围绕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岗位能力需求,探索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专科层次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加强校企合作,扩大校企合作数量,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方向班,更新教学方法,规范考核制度。结果 与12家企业合作成立12个专业方向班;初步构建了“四阶段、交叉循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结论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以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医药;专科人才;校企合作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宝藏”,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和发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指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实现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明确指出“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随着这一系列中医药利好政策的发布,从国家层面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药的发展可以说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尤其是《中医药法》的发布,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药以其独特的医疗和保健体系,显著的治疗效果,简、便、廉、验的医疗特点,也逐渐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可。

另一方面,中医药职业教育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然而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制短、在校学习内容多和中医思维定式形成周期长的矛盾仍较突出[1],随着现代健康产业的兴起,传统的单一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多样化的岗位需求。因此针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适应现代健康产业发展,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背景下专科层次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 衔接职业教育理念,开展中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时代性

纵观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主要包括了家传世学、学徒教育和学校职业教育三种形态[2],而对于目前主流的学校职业教育来讲一直褒贬不一,因为学校理论知识传授和企业实际操作的各行其是,将职业教育的有机体生硬地割裂开来,而这种“破坏”目前来说只有校企合作才能做到“缝合”。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应坚持“能力为重”的培养方针,丰富其社会实践,强化其能力培养。要做到这点,高职院校就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同时,《纲要》还指出,职业教育应“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为提升学生能力为重的培养方针,从战略上指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3]。

中医职业教育做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应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明确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办学特色,加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而且中医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医学,在成立专门中医学校之前,中医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师承教育,这种模式主要是徒弟亲自受到为师者的耳提面授,也可称为“亲炙”。这种模式一直是历史上培养中医人才的主要方式,对中医传承起到重要作用[4]。由师傅临床带教真正的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方式,但是也存在着教学规模小、使用范围窄、流派多、周期长等问题。传统中医师承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中医临床人才,面向的是中医医疗体系。而现代社会健康主要分为健康产业体系和医疗体系,产业和行业内都需要大量的中医人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不便于大量培养适应现代多样化岗位的需求。所以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积极深化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中医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是中医职业教育的一条必由之路。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1 对接岗位需求,多方向培养中医人才

中医学专业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依照“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学融合、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紧密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先后12家健康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12个校企合作专业方向班,专业方向涵盖了中医养生、女性养生、小儿推拿、中医骨伤等12个方向,分别从不同方向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符合合作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这种多方向、多途径的校企合作,发挥学校、企业的双主体作用,实现学习与生产的无缝对接,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

2.2 构建“四阶段、交叉循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构建“四阶段、交叉式”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校内课程、校外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按照有利于学生理论学习与企业生产两不误为原则统筹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进程。

2.2.1 四阶段“1+1+0.5+0.5”模式 第一阶段指在校第1、2学期,这两个学期是专业认知期,主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同时开设校企合作专业方向班旁听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方向和合作企业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为后期的学生、企业双向选择奠定基础,完成专业认知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指在校的第3、4学期,这两个学期是校企共管期,通过组织学生报名、面试、录取等环节确定进入校企合作专业方向班人选,成立班级,班级内部实行校企共管方式,校企双方分别指派专人担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和授课安排等事务,校企双方共同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授课,根据专业方向和企业需求共同制定校内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课程。例如我校华康福寿中医食疗班,专业方向为中医饮食养生,所以侧重于构建中医食疗方面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共管的形式,完成第二阶段的学习。

第三阶段指第5学期,该阶段是根据医学专业人才主要面向的是有健康需求的人群这一特点所制定的,同时为了提高后期医师资格证书的考取率和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健康产业服务,第5学期安排学生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临床轮转实习,强化学生的医疗专业技术。

第四阶段指第6学期,根据合作行业、企业不同分为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跟岗实习指合作单位为医疗机构的单位,由于学生刚毕业未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实行传统的中医师承带教,由师傅带领徒弟完成临床疾病诊疗的全过程。顶岗实习是指合作单位为企业的,指定师傅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完成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为企业创造效益,同时企业付给学生一定的薪酬。

2.2.2 交叉循环模式 即让学生在在校学期期间(第二阶段)就开始接触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深入行业、企业了解或参与生产的某一过程,同时在学生顶岗、跟岗实习期间(第四阶段)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派遣校内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强化,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交叉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学习。

2.3 成效

依托学校校企合作平台,针对不同岗位能力需求,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方向班,实施了“四阶段、交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改革了考核制度,校企在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训室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3.1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启发引导、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融“教、学、做”与一体的教学方法。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与企业联合开展远程在线教学、远程生产参观、共建微信平台,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2.3.2 制定科学、规范、合理、量化的考核制度 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强化过程性考核,推进以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改革。创建与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相适应,更加全面、准确、科学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变理论考核为项目考核,变由学校一方评价为学校、企业、社会、家长、学生等组成的多方评价,探索构建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2.3.3 校企共建成果丰硕 校企合作5年间,组织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中医养生、中医骨伤、小儿推拿等校本教材10部,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8门,成立女性养生实训室、艾灸传承实训室、小儿推拿实训室3个校内校企共建实训室。截止目前共联合培养学生1 000余名,大部分进入合作行业、企业单位工作,因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过硬的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我校的校企合作成绩也被各大媒体报道。

3 结语

虽然中医学专业在校企合作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诸如顶层设计不够、规范程度不高、深度融合不足等问题还是存在,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责任不明确,师资队伍中部分教师对校企合作概念模糊,部分学生认可度不高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但是通过调研其他院校校企合作发现,这些也是目前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的阶段不过30多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提出也不过几年时间,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模式都处在摸索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校企合作在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避免学校与企业在学生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复性,使学校的人才输出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实现供需平衡,实现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等“多方共赢”等方向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1]赵增强.基于基层岗位需求的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4):27-28.

[2]聂伟.从职业教育发展史角度分析校企合作的必然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38-40.

[3]孙志勇,乐明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7(1):181-182.

[4]黄杰.浅谈中医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9(10):71-73.

R242

A

1672-5654(2017)07(b)-0084-02

2017-04-1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0.084

李炜(1988-),男,山东烟台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医、中西医治疗肝胆病研究。

猜你喜欢

中医药校企方向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2022年组稿方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