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词析句?追求实效

2017-01-19林美琴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能力靠语言文字训练形成,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深化语言积累,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有效实现语文学科发展语言的任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品词析句;扎实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能力靠语言文字训练形成,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教学有效呢?关键在于词句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词句,深化语言积累;品析词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抓词句,带动全篇

“拈一叶知天下秋,拈一朵梅花,带出的是整个春天。”在阅读教学中,这带出春秋的“花”和“叶”就像是重点的词和句。教学时,要巧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抓住一词,带动全篇

教学《草船借箭》时,可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以下是初读课文《草船借箭》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诸葛亮为什么能如期交箭,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能概括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

学生很快地在课文中找到了“神机妙算”这个词语。接着,师追问:“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

生:诸葛亮在周瑜面前立下“军令状”,三天造十万支箭。可是,他不找自己手下的人帮忙。而是找鲁肃帮忙弄船,并且要求鲁肃“不能让都督知道”。诸葛亮了解鲁肃为人忠厚老实,是个靠得住的朋友。

师:诸葛亮如果找自己的手下弄船,不是更方便吗?

生:不行。那样容易引起周瑜的怀疑,而找鲁肃帮忙,周瑜就不会怀疑。可见,诸葛亮识朋友,说明他“神机妙算”。

生: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然而,他前两天没有动静,一直到第三天的四更时,才带船队去江上借箭。因为他推算出这时江上有大雾,所以才行动。可见,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神机妙算”。

生:诸葛亮向鲁肃借二十条船,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这样便于受箭;等船的一旁受满箭后,又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使船保持平衡又便于撤离;还让军士擂鼓呐喊,曹军不敢轻易出动,箭才射得多。可见,诸葛亮懂战术,说明他“神机妙算”。

生:在江中,鲁肃吃惊地问诸葛亮,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而诸葛亮笑着回答,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深知曹操性格多疑,使得借箭成功,说明他“神机妙算”。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神机妙算”一词,从“识朋友、晓天气、懂战术、知敌情”四个方面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教学体现了理解课文内容与语言文字训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整体联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抓住一句,通晓全文

中心句对文章起总括全文,提纲挈领,总结归纳,深化内容的作用。把握了中心句,也就是把握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如《詹天佑》一文,可以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先让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接着讨论交流课文内容:(1)介绍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2)从勘测路线,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3)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最后紧扣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引导学生深究课文中的有关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理解,使詹天佑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通过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达到通晓全文的目的。

语文学习是一种知识习得、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形成的。有效的导练可以强化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知识的把握和技能的形成。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拥有了这把“金钥匙”,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随心所欲地“点石成金”,提高学习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品析词句,深化积累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更需要积累语言,丰富储备。因为积累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词句中积累,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鸟的天堂》一文中描写榕树的语句十分优美,教学时抓住“一簇”“堆”“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等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揣摩鉴赏:从“一簇”“堆”看出叶子又多又密,叶间没有“一点儿缝隙”,说明榕树长得很茂盛;“翠绿”“明亮”说明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流的感觉,榕树充满活力,充满蓬勃生机;“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人感到风一吹,叶子颤动,绿光闪闪,仿佛树叶在使劲地伸展着,更让人感到榕树生命力的旺盛,再现了勃勃生机的大榕树。这样边读边议,边细细品味边展开想象的赏读,使学生领悟到榕树的“内涵美”,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如此将读、品、赏紧密结合起来,审美积累和语言积累有机地渗透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秋天的雨》一文中,用了多种形式的叠词,读时音韵和谐。整体感知课文后,出示本课叠词让学生自由读、齐读;找出文中带有叠词的句子,画好波浪线,再小声读一读;师生交流,引导读出叠词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做到从读中感悟语言的美。之后要求学生把本课叠词分类写下来,ABB式的有:一把把、一枚枚、油亮亮,AAB式的有:轻轻地、黄黄的、红红的、香香的、甜甜的、厚厚的,AABB式的有:舒舒服服,ABAB式的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还要学生写出自己知道的同类词语,全班交流。通过这样的训练,激起了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内驱力,学生不仅丰富了语汇,而且从中领悟到汉语构词方式的灵活多样和汉语语汇的丰富多彩,在训练中渗透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

阅读教学,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积累,学生的语言世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干涸。积学如储室,持之以恒地进行积累语言,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为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

基础。

三、触类旁通,放飞词句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还要设计各种训练形式,打通积累与运用的管道,让积累与运用相辅相成,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提高。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五彩缤纷”一词,把秋天的色彩写活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五彩缤纷”一词,教师先提出问题:秋天都把好看的颜色给了谁呢?学生读书,找到答案后,再让学生在括号内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的银杏树,(                 )的枫树等;然后出示与物品相对应的图片,问: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五彩缤纷)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是色彩很多;接着换词练习(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万紫千红);最后,让学生用“五彩缤纷”说说文中的其他景物。在此活动中,教师由一个词带出了一组词,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紧扣文本,设计了“语言操练场”,让一个个词语在学生笔下鲜活跳跃,也从中欣赏到语言缤纷的色彩。

一位教师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围绕“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个语句展开读写活动。

师:读着这两句话,你会想到些什么?

生:我觉得秋天真美。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这两句写了银杏树和枫树的颜色,还写了它们像什么,让我们感到它美。

生:这里说黄色的叶子像扇子,红红的枫叶像邮票,很形象、很生动。

生:还用了“一把把”“一枚枚”告诉我们叶子的茂密。

生:“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是把叶子当人来写,很美。

师:那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生读得不够好)。我们可以边读边想象银杏叶子扇动,枫叶飘动的样子。这样就容易把它的美读出来。(指名读,越读越有感情。全班齐读)

师:能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它们有什么地方写得一样呢?

生:它们都是先说“秋天把什么给了谁。”

生:然后“_______像_________”的句式。

生:最后,“是什么啊什么,什么了什么。”

师:眼睛真尖。如果我们学着用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式来写稻田、橘子和菊花,能写吗?

(交流时,学生呈现的句子精彩无比。)

生:你看,它把黄色给了稻田,金黄的稻谷像一串串珠宝,摇啊摇啊,摇来了丰收的喜悦。

生:它把橙红色给了橘树,橙红的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照啊照啊,照出了果农的笑脸。

生:它把紫红色给了菊花,紫红的菊花像一位位仙女,跳啊跳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在移情想象、咀嚼品味、感情诵读中感受秋天美,感受语言美。然后通过比较,深刻认识到作家遣词造句的精确。最后在学生把握了句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迁移练习。学生吸纳、内化了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养分”,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语言文字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紧紧借助文本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品词析句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进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迸发他们的智慧火花,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

作者简介:林美琴,女,1968年生,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西中心龙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曾主持完成市级课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研究》,参赛和发表过多篇论文。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