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浅探

2017-01-19吴建炜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质疑能力新课程改革

吴建炜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勇于创新;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答问的积极性。质疑求异是探索新知识的不竭之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大都是教师问的多学生问的少,学生只有沿着教师的思路解答问题,根本没有表达自己思想和质疑的愿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这就先要弄清学生质疑能力低下的原因。新课程改革要求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现在许多学生提问能力低下是有目共睹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没有认真预习自学,只是掌握不牢;2.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的笑料;3.师生关系紧张不融洽,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4.课堂气氛不活跃、沉闷,导致学生没有质疑求异的兴趣。

以上种种原因,严重制约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成为学生质疑能力养成的瓶颈。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一、从思想上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

要使学生有疑,首先必须令其愿疑、敢疑、乐疑,我想通过下列途径可鼓励学生起疑:

(一)讲明白质疑的作用,让学生愿于质疑。

质疑会打破思维的平衡状态,出现活跃的不平衡,激发求得新的不平衡。黄宗羲言:“读书开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种无疑、多疑、解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必须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做到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同时要允许学生出错。教师刻意拉近师生距离,创造宽松学习氛围。

(三)积极地评价鼓励每一份结果,让学生乐于质疑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学生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唯有如此,学生才愿意质疑,敢于质疑。

二、多给学生创造提问的空间,让每个学生有机会问

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调查我们周围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提问题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提问,教师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1.关注课堂及课后。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这就是疑问,是感知过程的障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要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我常常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大胆的说”“说错了没关系”“可以挑战一下自己”“不要只做一个旁观者”……鼓励学生发言。然后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当有疑问时可以“肆无忌惮”地提问。

假如说课堂上学生质疑还有限制的话,那么课后就宽松得多。课后质疑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巩固、再完善。我鼓励学生课后随时随地,直接找老师,或者写纸条问问题,楼道里,办公室,课间,饭后……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问题都可以询问老师。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为兼顾知识点传授和学生质疑自由,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给课堂质疑环节设置要求,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主动当堂提出自己的疑问,即“关键之处不理解要提,重点之处不明白要提,和别人见解不同要提。”

(一)关键之处不理解要提

何谓关键之处?关键的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都是关键之处。关键的词语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用得好的词语。关键的句子指:①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②含意隽永深邃,蕴含哲理的句子(推动情节的关键句及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③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一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句子);④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特别是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句、分论点句、总结句。

碰到这些词语、句子,如果不理解就必须问,一定要问。

(二)重点之处不理解要提

一篇文章的阅读总有重难点之处,这些地方需要学生去反复阅读思考,如果碰到疑难,一定要提出来。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孔子的施政理念是本文的重点,当学到此时,有学生提到:他们四人所描述的世界在当时是否能实现?如果不能,有哪些条件起到阻碍作用?这个问题一出,作为老师我非常惊讶,很显然,这位学生的发散思维已经被激活。当然,这个问题单单使用语文知识是无法解答的,它需要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来解答。我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学生于是更深刻地认识到孔子政治理念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三)和别人见解不同要提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如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有学生提问:对待子路,评价其轻率自大还是勇敢自信?放在现代又该如何判断?既然有不同见解,就提出来,于质疑讨论中明事理。

贯彻新课改精神,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鼓励学生经过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逐步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质疑能力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