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乐种宜昌丝竹音乐调查研究

2017-01-18刘洋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传承

刘洋洋

摘 要:本文对非遗乐种宜昌丝竹进行音乐调查研究,将以宜昌丝竹的乐队编制、演奏风格与音乐特点进行论述与研究,并提出传承与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宜昌丝竹;乐队编制;丝竹曲牌;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60-03

一、宜昌丝竹概述

宜昌丝竹,湖北民间器乐分类中唯宜昌独有的,与打击乐合成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器乐艺术品种。“宜昌丝竹”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丝竹和竹管类乐器,其作为中国丝竹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三国古战场猇亭附近的鸦鹊岭地区传统音乐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其庄重典雅的独特音乐魅力。

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是“宜昌丝竹”发现地,也是“宜昌丝竹”的发源地。过去对“宜昌丝竹”这一乐种并没有给予专门的称呼。20世纪80年代,丝竹艺人刘长新收集整理的乐曲被当地文化部门发掘,并作为一个丝竹乐种正式命名为“宜昌丝竹”。2006年6月“宜昌丝竹”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鸦鹊岭镇被宜昌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宜昌丝竹乐保护之乡”;2010年,被湖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湖北丝竹乐之乡”;2011年,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宜昌丝竹乐班与乐队编制

乐班乐队在演奏时作为乐队主奏的乐器通常为两类:一为弹拨类乐器;二为笛子和二胡。宜昌丝竹乐器不论是丝弦、竹管还是打击类,也可以单独演奏乐曲,进行独奏。

宜昌丝竹作为鸦鹊岭地区文化标志性的丝竹乐合奏形式,其传统乐队编制(乐器组合)也是以具有本地区文化特征的乐器组成。民间艺人的手抄本《礼乐须知》中清楚记载着:“自三皇五帝各有音乐,用于宗庙以荐祖先,用于天地以享鬼神,用于朝廷以彰威仪,用于酒筳以宴宾客,所谓礼乐也。”因为有了此说法,后人在传承丝竹文化的时候,提到丝竹音乐属于宫廷音乐,但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与考量。宜昌丝竹音乐的乐器数量随演奏人数变化,通常是一人演奏一种(件)乐器,特殊情况会一人分别演奏多种乐器,如演奏小型打击乐器的乐手会同时或先后演奏多件打击乐器。由此,可以将“宜昌丝竹”划分到中小型的丝竹乐合奏范围。宜昌丝竹在民间演出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总是与礼、奏乐相伴而生的。演奏时乐器的位置都是大致相同的:

如图所示:丝弦弹拨类乐器在最前排,一般演奏二胡、中胡、秦琴、月琴、琵琶、中阮这几种轻便小巧的丝弦弹拨乐器,而基本上不用扬琴,一般是拉奏乐器在左,弹拨乐器在右;

竹管类乐器位于丝弦乐器之后,一般会使用笛和笙这两种乐器,红白喜事场合时会使用唢呐;

打击乐器位于最后,一般使用梆子、小锣、铛铛这几种轻便的打击乐器演奏,有时也会用到大鼓。

21世纪以来,宜昌丝竹多为12人的演奏乐队,大型演出时可达30多人,甚至达到50人。现在乐队编制中很少使用秦琴和月琴这两类乐器演奏,而自制乐器四弦的运用就更少了。现代乐队用琵琶代替了秦琴演奏,并将扬琴加入了固定建制之中,还创新加入了大提琴这门西洋乐器,至于这门西洋乐器是否能使乐曲的音域扩大,丰富传统配器这一问题,还值得研究和商榷。

三、宜昌丝竹乐器类型与曲牌类型

宜昌丝竹乐器分为,丝弦类乐器,如:二胡、中胡、低胡(大胡)、四弦、琵琶、中阮、秦琴(如图1)、月琴(如图2)、古琴、古筝、扬琴等。其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乐器是二胡、中胡、琵琶、中阮、秦琴和扬琴。这类乐器大多是人们所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大多由专门制作乐器的作坊制作而成,也有由乐师自己制作,四弦是乐师自己制作的一种拉奏类乐器,整体感觉与二胡相似,但音箱比二胡大得多,与琵琶的音箱大小相似。因其是由四根丝弦制作的拉奏乐器,故名曰“四弦”(如图3);

竹管类乐器:笛、箫、笙、唢呐、大号等。其中唢呐一般吹奏比较喜庆的乐曲,用于民俗中红喜事较多;打击类乐器:大鼓、边鼓、花鼓、铃鼓、梆子、恒锣、马锣、小锣、镲、铛铛、碰铃、钹、三角铁等。演奏打击乐器的乐师通常会演奏多件打击乐器,在乐队中起基本拍节奏的作用。宜昌丝竹乐队不用指挥,其他乐师们都是听着打击乐器的节奏来起节奏的,因此打击乐器可以说是宜昌丝竹乐队的核心。

(二)宜昌丝竹曲牌类型

宜昌丝竹作为一个传统器乐合奏的丝竹乐种,乐曲曲牌是其核心部分。丝竹类曲牌:分为常用与不常用曲牌,不常用丝竹曲牌共有108个,常用丝竹曲牌中有单曲41首、套曲57首、联曲2首,共100首:单曲是指单独、完整的一首曲子,并无其它曲牌延伸及关联的曲牌,清末以演奏“单曲牌体”为主,如:《柳叶金》《汉东山》《满宫调》《小桃红》等。套曲是指在C大调及6个升号调中,每首曲牌至少可转两个调,每次转调又可在乐曲最开始的音上延伸出3-5首曲牌。因此,套曲是宜昌丝竹中最富有变化的曲牌,可长可短,灵活多变。故民间有“一曲生五曲”“一曲变七调”说法。如:《北平》套曲、《水露依》套曲、《小开门》套曲等。联曲是指一个曲牌中又下分几个单独的小曲牌,这些小曲牌有的与主曲名字相同,有的有也有各自的名称。如:《粉荷莲》联曲(《进男房》《义卧狼》《粉荷莲》)、《万年欢》联曲(《万年欢一》《万年欢二》);唢呐专用曲牌和吹、打乐曲牌:唢呐专用曲牌共有21首,其中《清江引》《雷角》《水仙子》《端正好》4首是丝竹乐班在酒席开场和收尾时所用的主曲牌,也可以与当地吹打乐种共用。其余17首是酒席上菜的曲牌,上一碗菜演奏(吹)一个曲牌。吹、打乐曲牌共有116个,其中打击乐45首,唢呐72首。

四、宜昌丝竹音乐曲牌特点与乐器演奏风格

(一)宜昌丝竹音乐的曲牌特点

宜昌丝竹的曲调主要由五声音阶构成。在39首乐曲中,五声音阶25首,六声音阶13首,七声音阶1首。其中五声音阶约占六成以上。清角、变宫两音在六、七声音阶的乐曲中也出现极少。终止于宫音的有8首,商音有9首,角音有5首,徵音有6首,羽音有11首。结音多寡顺序为:羽商宫徵角。乐曲一般在大堂边鼓奏出“打打打”后起于中眼,最后终止于板上。旋律几乎大部分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仅在散起和最后的终止处,才出现二分音符以上的长音。中间较少有停顿。因此,宜昌丝竹的旋律就像是一根绵长婉转的时线,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效果。

宜昌丝竹曲牌的派生方法“一曲生五曲,一曲变七调”是宜昌丝竹音乐曲牌中最重要的特点: “一曲生五曲”,以《小开门》为例,就有工字、尺字、上字、四字、合字等五首子曲。其中的“工字”、“尺字”等,是以工尺谱唱名分别表示这五首派生曲的起调毕曲音。如上字,即表示该曲起于官音;尺字,即表示该曲起于商音而止于商音。起调毕曲音的不同,是形成五首曲调个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五首曲调还均以自己的起调毕曲音为主干,构成一个主导句及其变体而贯穿全曲。从五个主导乐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一种不严格的移位关系。“一曲生五曲”,使其各具个性,是统一在母曲的总体风格之内进行的。五首曲调的共同特点是:调高相同,二胡的定弦与竹笛的筒音相同,打击乐器的基本节奏相同和演奏速度相同是其一;其二,五首曲调中均贯穿有一、二个相同的短句或旋律片段,这也是维系它们共性的重要因素。“五曲生七调”,即将母曲派生的每首子曲,再用七种不同二胡定弦来演奏。其中改变了乐曲的调高,而且不同的定弦使得这一子曲的旋律走向也发生了某些变化,使同一子曲具有不同的风格韵味。

(二)乐器演奏风格

宜昌丝竹的演奏风格,以“庄重、典雅、辉煌、华丽”为主,这是宜昌丝竹音乐的演奏场合、作用决定的。乐曲的配器和演奏技法也是决定宜昌丝竹演奏风格的重要因素。在演奏技法上朴实无华,少有各种装饰音、滑音出现。乐器合奏时,旋律几乎完全一致,较少见到民间合奏中的“支声复调”。吹奏类乐器,分为两类:一类是笛、笙等吹奏乐器,一类是单指唢呐。竹笛演奏风格:宜昌丝竹“庄重、华丽”的音乐风格,其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笛、笙之类的吹奏类乐器,这些吹奏类乐器,尤其是笙,它们的音色更能突出宜昌丝竹音乐的辉煌华丽之感。因宜昌丝竹通常是齐奏为主,少有装饰音,多用平吹,因此乐曲音色变化是在不同乐段使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体现的。丝弦类乐器通常是演奏全曲,而竹笛则是在乐曲开头演奏引子部分和乐曲主题乐句,起引领、导向作用,突出了乐曲的主题乐句。以乐曲《粉荷莲》为例,竹笛吹奏的乐曲引子部分,之后与笙、丝弦类乐器一起演奏了乐曲的主题乐段。演奏时经常使用颤音和倚音的演奏技法,因乐曲中加入了梆子,形制类似北派戏曲乐队的梆笛。笛子在吹奏时高音部分音质明亮却不刺耳,低音饱满低沉,音乐华丽典雅。在宜昌丝竹曲牌中也有专门的笛调曲牌,如《水露依》套曲。宜昌丝竹在民间广泛运用于当地的红白喜事之中,而唢呐是最能够烘托这类气氛的乐器。不论是笛箫还是唢呐,过去基本上是用于当地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之中,现在虽然也沿袭了以往的民俗,但多半用于民间艺人在家中自娱自乐;丝弦类乐器演奏风格:宜昌丝竹的丝弦类乐器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奏类乐器,一类是弹拨类乐器。宜昌丝竹中拉奏类的代表乐器是二胡,而弹拨类的代表乐器是琵琶;打击类乐器演奏风格:在宜昌丝竹音乐当中,打击类乐器起的是衬托作用,是为统一旋律乐器的基本节拍而存在,旋律乐器必须听着打击乐器起的节奏来演奏才能演奏整齐,因此,打击乐器在宜昌丝竹音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打击乐器种类繁多,为使其音色更适合乐曲,不止是演奏方式上,不同乐曲中使用的打击乐器也不同。

五、宜昌丝竹传承与保护

宜昌丝竹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生存空间萎缩,如今随着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宜昌丝竹这类民俗文化受到较大的冲击;人类思想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少了解宜昌丝竹,宜昌丝竹缺乏社会的关注,导致宜昌丝竹的传承岌岌可危;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音乐有了新的、更高的审美要求和情趣,宜昌丝竹的演奏方式不是那么容易勾起人们的欲望。正是这些现状致使宜昌丝竹生存空间逐渐萎缩,甚至可能会有失传的可能性。

宜昌丝竹的传统传承方式长期以纵向的家族代际传承,家族成员之间的纵向代际传承是宜昌丝竹的重要传承途径;社会传承,主要包括师徒传承、业缘传承和地缘传承。传统的传承方式是丝竹文化传承的基础和保障,是让它能够流传至今的根本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依靠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有传统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发掘新的传承方式,采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传承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联合政府、民间、演出团体、学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宜昌丝竹“活态”传承与保护运行机制,具体举措如下:完善专家指导和民间采风制度,确保丝竹传习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重视对传承人的扶持及资料的抢救工作;加强完善教育普及制度,必须采取坚实有效的法律和相关政策的约束来保障保护措施的进行;依托高校促进宜昌丝竹的发展,例如:鸦鹊岭镇梅林小学作为典型案例,秉承“传丝竹文化 扬传统美德 育美好心灵”的理念,将丝竹文化传承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目标之中,创建了“丝竹神韵”文化,开展了“非遗”进课堂活动,并于2010年将学校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丝竹传承基地”,定期邀请乡村老民间艺人和市内器乐专家到校进行手把手的教授演奏技巧。除此之外,还应该以数字化保护为核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站的建设;在传承中对宜昌丝竹进行创新,创新是推动宜昌丝竹发展的源动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丝竹文化应该与现代因素相融合,进而丰富宜昌丝竹文化。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宜昌丝竹的概述,乐班与乐队编制,乐器类型与曲牌类型,音乐曲牌特点与乐器演奏风格以及宜昌丝竹传承与保护这五个方面对宜昌丝竹音乐进行调查研究。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以及知识技术的进步等,人们往往忽略了宜昌丝竹这一类民俗文化的存在,导致宜昌丝竹的传承岌岌可危。通过这一调查研究,我们应该号召社会对宜昌丝竹音乐的保护,运用“活态”传承的措施使得宜昌丝竹文化蓬勃发展。

基金项目:1.2015年度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青年项目《巴楚民间音乐调查研究—以“非遗”乐种宜昌丝竹为例》(编号:2015KF22);

2.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非遗”乐种宜昌丝竹“活态”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编号:16Q060)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江南丝竹[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田翠华.宜昌丝竹传承现状与保护研究[M].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出版,2013.

[3]蔡际洲,熊谷平.宜昌丝竹的艺术特点[M].北京:中国音乐出版社,1993.

[4]伍国栋.江南丝竹乐队编制的历史继承与创新拓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6(04).

[5]郎樱.田野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08(09).

[6]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江帆.生态民俗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8]冯弈.湖北民歌的保护、传承策略研究[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2009.

[ 9]陈伟.民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以广西三江酮族自治县为例[J].贵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院报出版,2008(03).

[10]伊晓华.论民间艺人”的保护与传承--也谈非遗物质文化的保护[M].广州:东南文化出版,2006.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