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公路功能分类及其应用分析

2017-01-18卢奕羽

现代交通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路网城镇江苏省

彭 涛,熊 琴,卢奕羽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7)

江苏省公路功能分类及其应用分析

彭 涛,熊 琴,卢奕羽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7)

文章在总结国外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实际要求,提出了江苏省公路功能分类的基本框架及其服务对象,并从体制机制、管理手段、技术标准层面提出了公路功能分类的应用建议。

公路功能;分类;交通需求;体制;管理;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功能是指公路在路网中为车辆出行提供畅通直达、汇集疏散和出入通达的交通服务能力。公路功能分类是通过研究公路的服务功能,确定特定公路在公路网中扮演的角色,并为相应的交通出行提供服务[1]。公路功能分类的实质是通过促进公路供给与交通需求相匹配,从而提高公路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与按行政等级、技术等级两种公路分类方法相比,按功能分类法是基础,技术等级和行政等级是公路功能分类的重要表征,一般而言,公路功能层次越高,行政等级和技术等级相对较高。

1 国外经验

以美国为典型代表,国外在公路功能分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已相当成熟。美国运输部于1969—1970年、1970—1990年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道路功能分类研究,并结合实践,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分类理论、系统的分类标准和严密的分类程序。

按照联邦公路局《公路功能分类指导手册》,公路功能划分为三个大类:干线道路(Arterials roads/ streets)、集散道路(Collector streets)和地方道路(Local streets),各类功能的服务对象如表1所示。

美国在公路功能分类过程中发现,从土地使用的密度和类型、街道和公路网密度、出行方式等角度来看,城市和乡村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公路功能分类指导手册》中还分别明确了各公路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服务对象及其交通特征。美国运输部提供的公路等级划分只是一个基础框架和参考,各州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2]。

美国公路功能分类被广泛应用于管理权限分配、投资决策、公路网规划、公路设计等公路交通发展的各个重要领域。

(1)道路几何设计

美国运输部通过研究不同交通出行阶段所需要的道路服务特征,对道路服务特征进行划分,进而展开公路等级划分。反过来,在某条公路的等级确定后,它所服务的交通出行特征基本明确,根据交通出行的需求,进行道路几何设计。详见《A Policy on Geometric Design of Highways and Streets》(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俗称“绿皮书”),该绿皮书针对技术标准、车速、断面形式、交叉形式等展开了研究。

表1 美国公路分类及其服务对象[3]

(2)接入管理

接入管理是一项严谨而复杂的工作,当修建一个新接入口或者一个正在使用的接入口的路权发生改变时都会影响路段甚至局部路网的运行效率。接入管理是基于道路功能分类的管理体系,包括接入口等级、接入口位置、接入口间距、接入口微观设计以及接入口管理流程等内容。详见美国《道路接入管理手册》(Access Management Manual)。

2 江苏省公路功能分类基本框架及其服务对象

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按照交通功能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支路三类。干线公路细分为主要干线和次要干线公路,集散公路细分为主要集散公路与次要集散公路,如表2所示。这一划分方案与美国、中国台湾等现行做法一致。因此,本文建议将这一分类方案作为江苏省公路功能分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表2 我国公路功能分类

图1 我国功能分类的基本框架

从划分条件上来看,由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适用于全国的范围,而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群/城镇集中区密度较高,同类型城镇节点规模较大。因此,需要结合江苏省省情,进一步明确各类公路在江苏省的服务对象[4]。

2.1 交通需求类型界定

结合相关课题研究,江苏省各类交通需求基本定义特征梳理如下:

(1)I类交通需求

国家级城市群及省内城镇片区间的高速快捷通道交通需求。具体是指5大国家级城市群以及江苏省城镇片区中心城市间的交通需求。这类交通需求一般运距较长,对运输的高效性、快捷性要求高。

(2)II类交通需求

城镇片区内区域性中心城市间高强度、快捷的轴线交通需求。区域性中心城市特指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次中心城市,这类交通需求又可细分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之间、次中心城市之间3种交通。这一类需求一般运距较短,对运输的高效性、快捷性要求也较高。

(3)III类交通需求

城镇片区内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网格化需求。这类交通需求具体可分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间的需求、中小城市之间的需求两种。这类需求兼顾运输的快捷性和可达性。

(4)IV类交通需求

农村地区镇村便捷性交通需求。这类需求是由于农村镇村节点居民的日常出行而产生的,总体呈现较为分散的分布状态,对快速化要求不高。未来随着江苏省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这类交通对出行的便捷性、通达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还存在各类节点的出入交通需求,即各类城镇节点、经济产业节点、枢纽场站等出入道路网络的需求,承接集散公路或干线公路,出行距离短,通达性要求高。

需要说明的是,综合考虑城镇节点的规模、行政等级、交通区位、城市定位等因素,本文依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将江苏省城镇节点分为4类,即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次中心城市、地方一般城市、地方小城市/小城镇,2030年江苏省各城镇片区城镇节点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江苏省各城镇片区的城镇节点分布

2.2 交通需求与公路功能对应关系

参照我国《公路功能技术标准》(JTG B01—2014)基本要求,结合江苏省交通需求类型,梳理得到各类公路功能与交通需求类型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公路功能分类与需求类型关系图

对于交通性枢纽、经济性枢纽,为确保节点尽快进入路网,提高衔接效率,视节点的重要度,建议纳入主集散或次集散层。其中,连云港港、太仓港、南京龙潭港以及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无锡硕放机场等国家级或省级重要枢纽,其与路网的连接道路建议作为主集散道路考虑。

3 公路功能分类的应用

以公路功能分类为基础,加强公路功能分类在体制机制、管理手段、技术标准等层面的应用,共同服务于公路网运行效率的稳步提升。

3.1 体制机制层面

(1)完善公路管理事、权、责体系

目前,我国各地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路管理的事、权、责划分较为粗放[5],不适应江苏省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对公路发展的需要,建议按照公路功能分类梳理公路建管养的事、权、责体系:对于服务于国家级城市群间、省内城镇片区间以及城镇片区内中心城市间联系的干线公路,其建管养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为主体;服务于城镇片区内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间联系的集散公路,其建管养以市县交通主管部门为主体;服务于枢纽场站、经济产业节点等交通发生吸引源的出入交通的支路,其建管养可根据节点所属的层次,分别纳入省级、市县级管理的范畴。

(2)完善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协作机制

一是强化公路与土地、规划部门的协作机制,推动多规融合。进一步明确公路、规划以及城建等部门相关事、权、责,形成完善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并及时相互通报重要工作信息。加强各级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的衔接与落地,并纳入“一张图”管理,从规划层面共同解决城市出入口拥堵、公路沿线随意开口等问题。

二是加强联合执法,确保运营阶段公路功能的发挥。建立与公路功能分类相适应的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级别,分级分类落实道路红线,形成路政部门与城镇综合执法部门间通力合作机制,实现联合巡查、联合执法,积极有效地维护路产路权。

3.2 管理手段层面[6]

(1)建立接入管理流程及监管

一是建立规范化的接入管理流程和审批条件。从路网规划层面,明确各类公路的可接入道路名称、接入口选位,并分别针对已纳入规划和未纳入规划的接入口,建立不同的接入管理流程和审批条件,明确管理流程中各部门的工作界面和职责。

二是加强接入管理的监督和考评。在协调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建议由省级公路主管部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各类公路的路政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考评,并制定奖惩措施。

(2)构建一体化的路网运行监管平台

一是建立点线面结合的路网交通动态监测及评估机制。立足于城镇片区,针对区域内重要干线公路、中心城市出入口、重要过江通道等,从实际运行车速、断面交通流量、服务水平、交通安全等指标实施动态监测,开展定期评估分析,整合优化路网交通组织、加强信息化管理服务、完善路网基础设施等手段,达到发挥公路预期功能的目的。

二是制定区域一体化的交通需求管理及路网组织方案。统筹城镇片区内外、城市内外,从出行链各出行阶段特征出发,兼顾出行经济性和路网可达性,在路网运行监测与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交通出行路径,缓解干线公路局部路段拥堵以及城市出入交通拥堵等问题。

3.3 技术标准层面

(1)完善城镇段公路横断面设计标准

服务于城镇片区内中心城市间联系的次干公路、服务于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间的主集散公路,在穿越城镇节点时往往承担了城市道路的功能,一味的“遇城则绕”带来公路建设成本的增加,也不利于城镇的利用,需完善城镇段公路的横断面形式,突出“以人为本”,统筹机动车道、慢行系统、公交站台以及管网设施、照明、监控等市政配套设施,在满足公路、城市道路基本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公路城镇段的横断面功能区,并明确相应的设计要求。

(2)建立公路接入标准体系

接入标准体系是实施公路接入管理的重要基础。可结合美国等做法,在明确各类公路可接入性(含公路与公路、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基础上,需分别建立和完善基于接入口分级的接入口选位和间距标准,细化各级各类接入口微观设计标准,从技术层面改善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6]。

4 结语

本文结合江苏省交通需求特征,梳理了江苏公路功能分类及其服务对象,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公路功能层次划分在江苏省的应用,后续还需结合专题研究,细化各具体措施。

[1]曾学福,蔡建华.公路功能分类理论研究初步[J].公路,[1]2005(1):4-14.

[2]奚少.公路功能分类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5:[1]2-3.

[3]吴金顺.中美两国公路的功能分类比较[J].交通科技,[1]2007(1):87-90.

[4]蒋大治,李峰,林莹,等.江苏省公路功能分类方法初探[C]∥[1]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2005:198-201.

[5]余红峰.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D].济南:山东大学,2011.

[6]潘福全,张丽霞,陆键,等.接入管理技术在公路交叉口安[1]全改善中的运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2):237-242.

Analysis of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way Function in Jiangsu

Peng Tao, Xiong Qin, Lu Yiyu
(JSTI Group, Nanjing 210017,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Jiangsu new urbaniz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basic frame of Jiangsu highway function, and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from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management mean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highway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traffic demand; mechanism; management; technical standard

U412.1

A

1672-9889(2016)06-0076-04

2016-10-10)

江苏省交通厅《新型城镇化下公路功能体系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06325)

彭涛(1979-),男,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设计、交通规划相关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路网城镇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