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交叉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

2017-01-17丁宇随从标王洋王贵新曹磊李晓波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企业实践交叉学科

丁宇+随从标+王洋+王贵新+曹磊+李晓波

摘要:当前,为响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但由于许多高校及导师经验不足,目前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对交叉学科背景下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叉学科;专业硕士;应用型人才;企业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逐渐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为了更好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从2009年开始大力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应以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专业硕士研究生进入企业后应能迅速转化角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研发,而高新技术不只涉及一个学科,它是多学科交叉发展的产物[1],因此交叉学科应是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即企业未来创新发展主力军,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当前,为了响应国家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政策,为了向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式。但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许多高校及导师经验不足,目前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国家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贯彻力度与准确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设计不合理;课程设置上与学术型硕士的差别不大;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学位论文偏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交叉学科背景下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需要同时培养出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传统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偏向于培养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人才,忽略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更迫切的需要[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为了克服原来学术型学位硕士只培养教学科研的理论型人才的缺陷而新增的一直硕士类型,在学位层次和地位上与学术型学位硕士处于同等级别,但在培养目标上须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区别。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现代化生产工作,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3,4]。

培养目标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在业务上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工程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顺利阅读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科技资料和文献、获取本领域的技术信息并与同行进行技术交流,自主学习能力强[5]。

2.培养模式

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基本上脱离企业,重点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如果将学生培养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则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的总和[6]。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应在坚持“实际问题导向”的基础上适当加强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出有较好理论基础的应用型研究人才。

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种有效模式。加强校企间的全程合作是产学研培养模式的关键。在整个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企业应与学校积极合作,在教学实践环节以及评价产出等方面提供支持。学校也应该积极与企业配合,调整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指导研究生参与企业的实践生产和管理过程;另一方面,学校应请熟悉行业最新情况和发展的人士到学校来讲座,提供最新的工业信息。

建立健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以学校导师指导为主,企业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在导师制上,采用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可以弥补单一学校导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缺乏经验的缺点。在资源利用上,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3.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硕士进入后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必备条件。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科学的课程设置不仅起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学科交叉知识基础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专业硕士复合型能力的养成。根据工程领域特色和企业迫切需要,全日制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应具有以下特点:

(1)实用性

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结合行业需求,反映工程前沿,积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

(2)先进性

授课内容不仅要包含先进理论和理念,还要包含先进的研发工具、生产管理技术和工艺流程。

(3)实践性

教学过程要探索创新性实践教育模式,开发研究型和项目训练型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注重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多学科交叉性

有针对性地设立若干学科交叉课程,把多学科内容的实质性整合作为对课程的要求之一。鼓励学生选择本专业之外的其他课程,允许学生有相对的自由选择修课内容。重视开展相关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

4.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实践环节研究生应参与到导师应用课题研究中,或者是到企业及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实践环节培养时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现实技术水平及制造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通过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或企业的具体工作,训练研究生发现及解决工程应用中技术及管理问题的能力。

(1)与学位论文相结合

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位论文的选题可来源于企业合作的应用课题,或直接将他们派往企业,以突破企业关键技术来命题。通过论文工作,不仅提高科研工作水平,而且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增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2)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出资建设,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校外实践基地为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为研究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既可有效地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较好地解决研究生的实践质量和管理问题,同时也能为高校培养一批实践教学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解决全日制专业学位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7]。

5.评价标准

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估是对修满学位课程、达到毕业年限的全日制硕士生实施的质量评估。根据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目标,应从职业素质、应用研究素质与创新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8]。

(1)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评估应以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实践或实习单位为评价主体,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人际交往、工作态度、职业发展潜力等方面做出的一种评估。

(2)应用研究素质

应用研究素质评估应以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单位为评价主体,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应用研究意识与能力开展的评估。在应用研究素质评估中,评价主体可以是高校,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两者的联合体,由具体的培养模式决定。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作品和成果评价法。

(3)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评估应以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单位为评价主体,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开展的评估,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意志品质、思维特点等多个方面。

小结

当今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应与学术型硕士明确区分,采用合理的培养模式,坚持以“实际问题导向”的培养出具有较好理论基础的高层次、应用型研究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应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应用研究、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分别从职业素质、应用研究素质与创新素质等方面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等.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1):46-48.

[2]郭亚平,姚勇波,郭亚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28-30.

[3]曹洁,张小玲,武文洁.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1):60-63.

[4]宋平,杨连茂,甄良,等.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3):61-64.

[5]杨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6]程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04):7-9.

[7]柴松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8]王玲.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20-25.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企业实践交叉学科
给交叉学科 多一些支撑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交叉学科下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