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2017-01-16万志全许永华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问题研究高职学生

万志全++许永华

摘要:当前高职学生整体就业心理呈积极健康的发展形势,但是,由于受社会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就业认知和社会心理层面存在着各种就业心理压力等问题。本文以海南省各高职学生为例,在对其就业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从家庭、高职院校和社会各个层面着手,创造适合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政策,强化教学质量,及时对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与疏导等措施,引导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中高速的新常态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更是如此。同时,高职学生又处于心理日趋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期,其心理活动主观性较强,波动性较大。“三期”叠加,高职学生在学习和求职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大、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挫折,因而也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就业心理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内涵

1、就业心理。通常人们把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作准备以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称为就业心理①。从内容上来说,就业心理主要涵盖了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理素质和就业心态三个方面的内容。就业心理的形成与个人的需要、人格、学习等心理密切相关,同时也受个人所处的学校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整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其本质而言,它是有关就业的各种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2、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就是指高职学生在各种就业现实的基础上,在其它心理现象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关于就业、求职及求职准备等问题的各种心理现象。

就业认知心理是指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②。它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认知三方面内容。

就业心理情绪是指高学生在就业认知、感觉和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就业、求职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和生理状态,它是高职学生对就业、求职等问题在态度的主观反映。一般来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情绪主要集中表现为认识层面的主观体验和和表达层面的行为外部行为。

就业社会心理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内,高职学生基于生活条件和社会就业环境的自发反映而形成的关于择业、就业问题的整体心理状态。它主要包括就业地域选择、就业待遇倾向和各种就业价值取向等内容。就形成而言,高职学生的就业社会心理直接形成于各种现实生活要求和就业活动迹象对高职学生的刺激和高职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它是社会整体就业情绪、共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从上述三个层面来看,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就是高职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和自身特点等客观现实在其择业过程中的主观反映。它贯穿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全程,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和择业、就业选择等活动,对高职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还直接影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素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整体就业心理现状

高职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不断充实着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人生阅历。虽然高职学生的认知、价值观、所处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尽相同,所形成的有关职业的认识,择业、就业选择等问题就业心理存在着不同的差相异,但在特定的社会和学校教育等下,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整体上呈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就业认知心理整体趋于客观化

1.自我认知偏差不大,主体呈现自我肯定心理态势

从海南省各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上来看,认为大学生活中最大的收获是综合能力获得提高的学生占66.02%,认为专业水平提高的学生占26.21%;认为自我的能力和水平总体能适应社会占70.87%,认为很需要加强的占20.39%;在同一岗位如果有人比自己强,78.64%的学生会向他学习;如果有人不如自己,77.67%的学生会更谦虚。上述数据表明,当前高职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虽然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它们能够将自我的能力、特长与社会接受性进行客观比较,从而得出关于自我就业行为与就业心理的正确观念。

2.择业、就业多样化,整体具有普遍的求稳意识

受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高职业学生在择业就业时依然将职业的稳定性看得很重。36.89%的学生将理想就业单位定位于科研、高校和公务员等稳定性较高的单位上,选择企业的占47.57%,选择自谋职业的仅占 15.53%;在就业途径上,希望国家分配的占16.5%,希望学校推荐的占54.37%,29.13%的学生愿意自主择业。

3.勇于创业,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

但从调查数据上看,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敢于实践,愿意自谋职业。在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和自主创业政策的鼓励下,一部分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怀揣创业梦想,充分利用在校学习、实习、兼职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身综合素质,积极准备艰苦创业。

(二)就业心理情绪普遍乐观自信

虽然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定位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定位,但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整体仍呈普遍乐观自信的状态。

从调查数据上来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66.95%的高职学生有信心,30.47%的学生信心不足,而只有2.58%的学生毫无信心;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能适应社会的占70.87%,认为不能适应社会占8.74%;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85.76%的学生选择下决心克服,12.56 %的学生选择找关系,1.68%的学生选择完全回避。

面对就业后的工作,76.7%的学生持努力为社会做贡献,也为自己挣大钱的态度;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81.55%的学生选择服从国家和社会;对于赚钱的态度,86.41%的学生要求以不损国家、他人利益为前提;对于社会上出现 的不正之风,61.17%的学生坚决抑制,28.16%的学生选择不予理睬。

三、高职学生的就业认知心理问题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以来,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职业、声望和地位一直抱以热切的期盼,社会对个别成功案例持续、过分的评价。当高职学生将自我能力、特长、兴趣等就业要素与之对照时,往往会差生较大的认知差距。

1.自我否定的心理

在对海南各大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中,认为大学生活没有大收获的学生占7.77%;认为自我的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占8.74%,认为很需要加强的占20.39%;认为就业压力大毕业就失业的高职学生占14.56%;45.39%的学生就业以后最担心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部分学生往往参加社会实践较少,对就业形势、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率等也不十分关注和了解,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不知所措。这就必然造成学生对所学专业、对自我、对社会认识不全面的局面。

2.“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面对就业的压力,一部分学生把就业希望寄托于家长和学校身上。据调查,14.36%的学生认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是能否就业的关键因素;16.5%的学生希望国家分配工作,54.37%的学生希望学校推荐工作。这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一定的“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3.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情绪状况

受就业的压力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不一,在就业情绪心理问题上主要表现在悲观自馁的情绪、焦虑恐惧的情绪、以及极度的自负和自卑心理四个方面。

四、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外部成因

除上述学生自身主观上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外,造成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还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外部的因素有关。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它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高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长的百般溺爱和迁就,任何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任何困难都由父母解决。

2.高职院校因素

高职教育工作不到位是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外部成因。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数量上的增长较快,但在教育质量上的提高却相对缓慢,存在许多不足或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由中专升级而成后,其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并没有发生改变,受此限制,其教育质量很难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其次,当前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特色不够鲜明,定位不准。对于学校的专业教育,53.4%的学生很满意,35.92%的学生认为一般,10.68%的学生不满意。这是因为在设置专业时,部分高校对学校自身的条件考虑较少,又缺乏对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调查和了解,盲目跟风,甚至模仿本科院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定位,增加了高职学生就业的压力。再次,当前高职院校虽然非常重视就业指导教育,72.82%的学生表示很需要就业指导,但是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存在内容陈旧、非常态化、机制不健全等不足。66.99%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尚需完善,这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状。如不改变这一现状,将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认知和就业价值取向的偏离。

社会因素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数量在急剧增加。截止到2015年,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人数已由2000年的112.9万人增长为977.4万人,其中高职学毕业生人数由17.9万人上升为318万人;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由657万人增长为3554.3成人,其中在校高职学生由100.9万人上升为1006.6万人③。

五、应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为承前所述,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其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相互协作,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举措,多管齐下合力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干预、疏导和调适。

国家积极提供优惠政策,为高职学生的就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在执行的具体过程中,有些仍处于悬搁状态,或不健全的状态。为此,国家必须发挥其强而有效的调控作用,以行政手段促进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高职学生营造良好的就氛围,保护并促进其就业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各方因素交错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也必然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家庭、各高职院校和社会各个层面必须要积极配合,立足于现实,努力在环境、制度、教学等方面为高职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发展所需的良好条件,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与疏导,才能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才华.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3]李玲,陈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职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4]刘慧,狄敏.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3(09)。

注释:

①刘慧,狄敏.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3(09)。

②杨巧云.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12)。

③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

本文所属课题: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课题(QJY125058)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问题研究高职学生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