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概述

2017-01-16向志宇赵宝凯

猪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流行性传染性仔猪

耿 健,向志宇,赵宝凯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27)

仔猪腹泻概述

耿 健,向志宇,赵宝凯*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27)

仔猪腹泻是影响生猪养殖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明确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及合理的用药,对仔猪腹泻的防治及养猪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仔猪腹泻的病因、致病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期望对仔猪腹泻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仔猪腹泻;病因;防治措施

腹泻是仔猪阶段经常发生疾病,是造成母猪生产效率低下和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以出生21日龄内的仔猪为高发群体。而近些年来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发病时常见混有组织碎片及血丝的水样便,表现精神沉郁、腹痛等特征,严重时还伴随脱水、呕吐等特征性症状。仔猪抗病力差,发病后死亡率高,研究表明,仔猪腹泻导致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8.9%。即使治愈也会影响仔猪后期的生长发育,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仔猪腹泻的发病机理复杂,除有害病原外,一些非传染性的管理因素以及应激刺激都可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因此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就该病的病因、致病机理及防控措施等进行概述,为仔猪腹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1 发病原因

1.1 传染性腹泻

根据导致仔猪腹泻的病原体不同,可将传染性腹泻分为细菌性仔猪腹泻、病毒性仔猪腹泻、寄生虫性仔猪腹泻三类。

1.1.1 细菌性仔猪腹泻

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等多种肠道内在菌均可导致仔猪腹泻疾病的发生。此外,衣原体、螺旋体、猪痢疾密螺旋体等同样可以引起仔猪腹泻。最常见细菌性腹泻,就是由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造成的,世界上约40%的腹泻病例由于大肠杆菌导致,目前中国占的比例也超过36%。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郑龙龙等对云南地区发生仔猪腹泻的粪便进行分析,在检测的270份样本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率占到47.6%,而致病性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1.4%[1]。陈强等对福建省16个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有大肠杆菌K88和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F18同时感染的情况[2]。研究陕西地区仔猪腹泻病原菌,从病料中分离细菌,大肠杆菌分离率高达100%,变形杆菌18.6%,粪链球菌16.28%,其他致病菌占25.58%[3]。F.M.Coura等对67头仔猪进行了长达70d的观察,对粪便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得到沙门氏菌(16.4%)、大肠杆菌(12.1%)和轮状病毒,并发现其毒力因子与日龄有关,随着日龄的增大毒力因子有所改变[4],可见各地区细菌性腹泻致病菌大体相同,但分布略有差异。

1.1.2 病毒性仔猪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毒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等。仔猪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冬、春季,温度低导致易发病,同时多伴随细菌的感染。仔猪死亡率高达50%~80%,并且发病快,时间短。检测上海地区仔猪腹泻病毒时发现,流行性腹泻病毒检出率为15%,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出率为67%,提示该地区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就是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2005-2007年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仔猪腹泻的粪便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现流行性腹泻阳性率为46%,传染性胃肠炎阳性率为15%,轮状病毒为8%。得出流行性腹泻在腹泻发生中占主导地位[5]。2010年浙江地区流行性腹泻阳性率为42.83%,2011年73.24%,近两年略有下降但均超过70%,说明流行性腹泻的阳性率逐年上升[6]。2013-2016年,福建省龙岩地区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与浙江省有相同的趋势。上述临床仔猪腹泻资料表明,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是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因素。

1.1.3 寄生虫性仔猪腹泻

猪隐孢子虫、猪类圆线虫、猪球虫是诱发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虫,此外还有蛔虫、绦虫、线虫。寄生虫主要通过释放毒素酶损伤肠道绒毛,引起肠道绒毛的损伤和吸收功能不全发生炎症反应最终发生腹泻。一般寄生虫的感染还受到季节以及天气变化的影响。

1.2 非传染性腹泻

非传染性腹泻大多数由于饲养环境、营养、应激、母体等因素造成。如妊娠母猪在妊娠后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造成营养不良,从而仔猪出生后会出现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诱发腹泻。而仔猪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对外界气温适应力差,温度变化、空气混浊、湿度大等都容易引起腹泻[7]。同时饲养过程中噪音过大、饲喂过饱、消毒不严等因素易造成致病菌的大量繁殖,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各种应激因素,注射疫苗及药物,长途运输、环境突然改变等均可成为仔猪腹泻的诱发因素。

2 发病机理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根据其毒力分为3种类型,即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粘附与脱落性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有两种主要的致病因子,分别是定居因子和肠毒素。大肠杆菌导致仔猪腹泻主要通过定居因子附着在小肠内上皮细胞分泌肠毒素造成的。而其他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主要还有沙门氏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是因为引发仔猪副伤寒。魏氏梭菌主要有A、B、C、D、E、F6个血清型。其中C型魏氏梭菌危害最大,可导致仔猪排血便。近年来,研究发现A型魏氏梭菌与大肠杆菌可混合感染引起仔猪腹泻。而仔猪流行性腹泻作为一种冠状病毒,其主要蛋白为纤突蛋白S、膜蛋白M、小包膜蛋白E,这3种蛋白是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纤突蛋白S可与受体结合及细胞膜融合,作为仔猪重要的免疫蛋白可诱导仔猪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流行性腹泻病毒中ORF3编码的非结构蛋白,与其毒力有关[8]。研究结果表明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ORF3基因的变化对于了解流行性腹泻病毒具有重要意义。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只有1种血清型,但在长期的流行过程中,病毒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差异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异。膜蛋白M是一种穿膜蛋白,对病毒的装配成熟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病毒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重要结构蛋白[9]。研究发现,M基因(681 bp)极为保守,各地分离株有很高的同源性(96.92%~97.94%)[10]。

3 检测与诊断

对于仔猪腹泻可根据其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做出初步的诊断。但是由于病因复杂,常伴随有病毒和细菌发生,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为更快更好地诊断仔猪腹泻,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多重PCR方法可显著减少检出大肠杆菌菌株的时间,明显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苷酸扩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RT-PCR三种方法是目前检测仔猪腹泻病毒的常用手段。其中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苷酸扩增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还可以对商品血清进行检测,检测样本的阈值为0.1,此方法常用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11]。此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电镜技术、基因芯片技术、ELISA技术、乳胶凝集试验等均可用于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不同的诊断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应根据临床诊断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准确地选择诊断的方法,这样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针对病情采取综合预防及防治措施,从而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4 预防和治疗

仔猪腹泻具有发病快、病程短、死亡快、死亡率高、发病机理复杂等特征,合理的预防治疗措施是保证仔猪健康的关键。

抗生素是目前治疗仔猪腹泻的主要方法,通常与补液法联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性腹泻,还能预防病毒和寄生虫导致的传染性腹泻带来的继发性感染。薛雨佳等人在研究长春地区仔猪腹泻病原菌时,高死亡率的仔猪经多种药物反复治疗均无效[12]。分离仔猪肠壁内膜分离到2株大肠杆菌,鉴定后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均耐药。赵宝等人研究发现陕西省地区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对先锋必素、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12%和8%;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3%,27%和27%;对青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羧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85%以上;而对苯唑西林、氯洁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1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菌株产生耐药性,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同时易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在治疗过程中,杀死腹泻致病菌的同时也破坏了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平衡,造成机体生理机能紊乱、病情加重。

中药常被作为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及营养物质吸收等作用使用。目前,研究发现中药具有多种类似抗生素直接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醛类、黄酮类等[14]。研究表明,黄芩苷作为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具有抑菌作用,同时高剂量的黄芩苷还能够抑制炎性渗出,发挥治疗作用[15]。漆信桥等在研究中药治疗仔猪腹泻时研究发现,中药可以有效治疗仔猪腹泻,能有效降低仔猪腹泻率和腹泻指数[16]。黄沧海在用中药治疗仔猪腹泻的研究中发现,对腹泻的有效率高达94.6%,与环丙沙星、磺胺-6甲氧嘧啶对照中效果极显著高于这两组。说明中药在治疗仔猪腹泻过程中好于抗生素。王宏艳等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仔猪腹泻过程中有效率高达89.13%。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中药治疗腹泻的机理除抗菌活性高外,还具有增强免疫力及不产生耐药等优点[17]。

5 总结与展望

仔猪腹泻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尽管目前制定并实施了多种新的预防治疗措施,但是由此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显著。在导致仔猪腹泻的病因中,非传染性病因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因为新生仔猪的抵抗力差,受环境影响大,但是非传染因素经常被管理人员忽视,科学的管理和控制远比治疗更具有成本效益。在仔猪腹泻的诊断中,使用高灵敏度的诊断,从而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在仔猪腹泻治疗中,目前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致病因素复杂,抗生素治疗针对性差,对人畜健康安全造成了危害,建议使用中药制剂,研制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新兽药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郑龙龙, 朱玲云, 陈关雄,等. 断奶仔猪腹泻病因分析[J]. 中国兽医杂志,2015, 42(10):2772-2778.

[2] 陈强, 曾丽莉, 俞伏松,等. 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4种病原的感染情况调查[J].福建农业学报, 2010, 25(1): 8-13.

[3] 陈茹. 陕西某猪场仔猪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 COURAFM, FREITAS M D,RIBEIROJ , et al. Longitudinal s t u d y o f S a l m o n e l l a s p p,DiarrheagenicEscherichia coli,Rotavirus,andCoronavirus isolated from healthyand diarrheic calves in a Braziliandairy herd[J]. Trop Anim Health Prod, 2015, 47(1):3-11.

[5] 甘振磊, 汤德元, 李春燕,等.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特点及流行现状的研究[J]. 猪业科学,2010,27(12): 24-28.

[6] 杜晓莉, 王一成, 吴润,等. 2010-2013年浙江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临床检测及PEDV-S基因型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2014, 26(3):581-587.

[7] 扈新月. 仔猪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2017,25(1): 95.

[8] PARK S J, MOON H J, LUO Y,et al.Cloning an further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ORF3 gene of wild-and attenuated-type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es [J].Virus Genes,2008, 36(1):95-104.

[9] UTIGER A, TOBLER K, BRIDGEN 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mbrane protein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virus [J]. Virus Genes,1995,10(2): 137-148.

[10] 高慎阳, 邹运明, 李一经.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及其片段原核表达效果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7,29(1):27-31.

[11] ZHANG S Q, TAN B,LI P, et al.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RT-PCR,reverse-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nd SYBR green Ⅰ- based real-time RT-PCR in the bovine sera batches[J].J Virol Methods,2014, 207(10):204-209.

[12] 薛雨佳,于大勇,崔敏,等. 引发仔猪水样腹泻的多重耐药、高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畜牧兽医,2013, 40(9): 204-208.

[13] 赵宝,赵献军,王春江,等.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质粒谱型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38(7): 14-20.

[14] 杨洪早, 王东升, 董书伟,等.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16, 37(10): 89-93.

[15] 吕锦芳, 闻爱友, 宁康健,等. 黄芩苷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J]. 中国兽医学报, 2016, 36(8): 1401-1405.

[16] 漆信桥, 肖丹, 谢理,等. 中药治疗仔猪腹泻效果观察[J]. 中国兽医杂志,2015, 12(51):65-67.

[17] 卢伟, 尚丽元, 王春凤,等. 中草药在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4): 114-116.

2017-03-13)

耿健(1989-),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

*通讯作者:赵宝凯

猜你喜欢

流行性传染性仔猪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