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1-16张营营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针药肌电图通络

张营营

(辽宁奉天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营营

(辽宁奉天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目的 分析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接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稳定血糖等治疗方式,观察组配以针灸治疗和中药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49.8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23%;观察组患者在疼痛、发凉灼热、肢端麻木和肢端肌肉萎缩无力改善率分别78.64%、72.68%、62.35%、54.42%,其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肌电图改善率36.33%,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肌电图改善率62.32%,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和中药养血通络汤的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有效优化机体神经电生理异常,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针灸联合中药治疗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快生活节奏的到来,饮食方面的习惯不断被改变,糖尿病的病发率越来越高[1]。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末梢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主要临床特征有四肢末端麻木疼痛、呈接触型手套、袜套感觉、灼热感或发凉、手足痛温觉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等[2]。为分析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以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以本院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接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9 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37例;日常治疗中,口服降糖药24例,使用胰岛素降糖者35例。观察组男25例,女34例,年龄41~68岁,平均52岁;口服降糖药26例,胰岛素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接受能力、病情发展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入选标准[4]: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诊断标准:有糖尿病原发病的基础,临床特点为肢体乏力、四肢肌肉萎缩、末端疼痛麻木、发凉或其他感觉障碍明显,排除其他神经疾病引发的感觉异常,如大血管病变、外伤、风湿免疫性等。

1.3 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调节血糖、营养末梢神经、优化血管循环等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灸联合中药养血通络汤的方法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养血通络汤处方:鸡血藤、生黄芪、山药各30 g、当归15 g、熟地、地龙、丹参、丝瓜络各10 g、甘草6 g。加400 mL冷水大火烧开后文火煎煮至约150 mL,早晚饭后各服用1次,15 d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针刺穴位:太冲、阳陵泉、三阴交、天沟、太溪、肾俞、足三里、脾俞、胰俞、曲池、支沟、关元等,在TDP照射穴位下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

1.4 疗效评价:①以临床肌电图为判断标准,分为良好、显效、有效、无效4种临床结果。良好: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临床肌电图基本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肌电图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肌电图有好转现象;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肌电图无改变。总有效率=(良好+显效+有效)/总例数。②临床症改善情况。③肌电图改善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述(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良好5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42例,有效率为71.1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发凉灼热、肢端麻木、肌肉萎缩改善率分别78.64%、72.68%、62.35%、54.42%,对照组相应改善率为51.21%、57.63%、51.54%、46.32%,观察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肌电图改善率36.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采取针药结合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临床中关于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还处在小样本观察的阶段,尚未应用于大样本。在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的治疗中,中药和针灸结合比传统的西药治疗较为显著。

有研究表明,针刺加常规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有着明显的优势。中医传统辩证理论和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表明,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发病根源在于消渴,又称为“消渴痹”及“消渴痿”,应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痹、痿等证区别开来。中药方中,熟地、山药具有补脾益肝肾,鸡血藤、当归、生黄芪益气补血的功效,地龙、丹参、丝瓜具有络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甘草则能止痛调和诸药,共取补益肝肾气血和活血化瘀通络功效。针灸以足三里、脾俞、三阴交、曲池益气养阴,肝俞、肾俞、太冲、支沟、胰俞、关元补益肝肾。中药与针灸同用,协调整体与局部,实现对脏腑与经络的有效控制,瘀血去除、经络通达而发挥治疗作用。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达到了整体与局部同调,脏腑与经络达到同治的效果,实现扬长避短,使经络通达、瘀血去除、有效改善患者体质质量,此治疗方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 刘希民,张秀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11):63.

[2] 吴玉兰.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7):71-72.

R587.1

B

1671-8194(2017)26-0188-01

猜你喜欢

针药肌电图通络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