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

2017-01-16冯慧萍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动脉血肝素抗凝

冯慧萍

(银川国龙医院内科,宁夏 银川750004)

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

冯慧萍

(银川国龙医院内科,宁夏 银川750004)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炎、平喘、化痰等常规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干粉剂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2次/d;对比两组不同方法用药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氢离子浓度指数(potentiel d'hydrogène,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PaO2)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pH、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且观察组的患者动脉血pH、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可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低分子肝素;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COPD患病率、病死率呈上升趋势,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肺功能受损所致的呼吸困难和活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COPD患者治疗目的是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通气功能[1]。为探究低分子肝素对COPD患者的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20例,其中男84例、女36例,年龄均>60岁、平均年龄68.6岁,病程4~2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COPD诊疗规范(修订版)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2)有COPD以外的其他严重疾病; (3)曾有肺切除病史;(4)近5年内有肺癌病史;(5) 12周内有脑出血、胃肠出血病史;(6)不能耐受肺功能检查。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炎、平喘、化痰等常规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干粉剂0.25 g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000 U皮下注射,2次/d;共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肺通气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采用氢离子浓度指数(potentiel d'hydrogène,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PaO2)表示,肺通气功能采用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表示。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 pH、PaCO2、PaO2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pH、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且观察组的患者动脉血pH、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3 讨论

目前认为气道、肺血管、肺实质的慢性炎症是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是COPD的主要标志,即使处于稳定期以上特征也存在。高发病率、高致残率是引起慢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问题。红细胞是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血红蛋白进行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完成组织代谢。COPD患者常见血液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的增加[3]。低氧血症患者血小板存活时间短,血小板生存期与动脉血氧张力有关。血小板消耗导致新生血小板增加、释放入血,而大型血小板具更强生理活性,可产生更多血栓形成因子,易凝集。COPD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抗凝治疗,10 d后临床症状、各项指标均有改善[4],这就证实了充分的抗凝治疗可有效防止血栓延伸,并且可以依靠机体自身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溶解已有血栓。抗凝治疗目的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延伸,抑制由血栓所致神经、体液因素分泌过多,同时阻止静脉血栓的进展[5]。因此COPD患者在抗感染、纠正缺氧、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基础上适当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内皮、调节凝血功能、改善组织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根本上纠正低氧状态[6]。这对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患者动脉血pH和PaO2值高于对照组,PaCO2值低于对照组,肺功能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因此,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能力差,降低肺栓塞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1] 姚婉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7):558-56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3] 王利,李昆,朱晓艳,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性及血小板改变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 (7):1182-1183.

[4] 张春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6075-6081.

[5] 刘瑞琪,徐文喜.抗凝治疗对肺栓塞高危因素的AECOPD的临床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1983-1984.

[6] 冯伟,刘晖.肺栓塞抗凝治疗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1):135-137.

2015-06-30)

猜你喜欢

动脉血肝素抗凝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勘误声明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