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延伸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7-01-15王春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障碍护士实验组

王春红

(抚顺市第二医院护理部,辽宁 抚顺 113001)

评价延伸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王春红

(抚顺市第二医院护理部,辽宁 抚顺 113001)

目的 观察延伸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分级吞咽功能训练,出院后,对照组定期进行复查,实验组给予延伸护理,由护士定期做复诊指导和电话随访,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都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

延伸护理;脑卒中;吞咽障碍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吞咽障碍,并可能引起脱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病情恢复,严重地甚至会窒息死亡[1]。延伸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明显,对患者痊愈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延伸护理干预,观察延伸护理在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患者60例。其中男63例,女性57例,年龄40~89岁,平均年龄(59.2 ±2.1)岁;脑出血34例、脑梗死86例。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符合诊断标准;②患者有清醒意识,且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③患者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比较2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住院期间,均给予2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在护士指导下,帮助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科学评价其吞咽能力。出院后,对照组患者应定期回医院进行常规复查,实验组患者在责任护士与家属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分级吞咽功能训练培训,在此基础上,护士应适时进行电话回访并做复诊指导,如心理咨询、饮食指导、吞咽功能训练等,每天1次,每次30~35 min,持续时间为1个月[2]。此外,在患者回院复诊时,责任护士应询问其吞咽功能的康复状况,并做好记录。具体延伸护理办法如下。

1.2.1 鼻饲方法:①如患者吞咽能力高达5级,应给予其静脉营养或鼻饲护理:为患者提供流质食物,确保温度适宜(35~40 ℃较佳),约200毫升/次,1次/4小时。同时,应合理调整床头高度(30°较佳),然后以缓慢且均匀的速度推入鼻饲液(每天须配制新鲜鼻饲液),待鼻饲结束后,应让患者维持姿势0.5 h,并使用工具清洁卫生[3]。家属每天应为患者做3次口腔护理,并适时帮助患者进行间接吞咽训练,以有效刺激患者颊肌、咽喉部、口唇等部位,使其尽快恢复吞咽功能。②若患者吞咽能力属于3、4级,责任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吞咽训练的方法,使患者吞咽功能尽快恢复。③吞咽能力为2级及以的下患者,进食速度宜缓慢,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进食时不要说话,避免引起呛咳,鼓励患者进行舌操训练。患者进食完毕后及时漱口,以防食物残渣残留[4]。

1.2.2 进食方法:家属要为患者选择半流质食物,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时,在确保患者有一定吞咽意识的基础上,再做吞咽动作,并挑选适宜的工具喂患者稠粥(一般是放在舌根处,以便患者进行吞咽)。在喂食过程中,应确保每一口食物都适量,过少难以触发吞咽反射,过多会使食物漏出或留在咽部导致误吸,进食速度要慢。护士应教会患者运用交互吞咽、侧方吞咽、空吞咽等咽部残留食物去除法。家属要在进食时做好监护工作,如发现患者误吸或呛咳,应立即作出反应,并轻叩其后背。同时,患者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咳嗽训练,如确保食物完全咽下10 s后再咳嗽,以便清洁食道。进餐时,一般患者应保持半坐或直坐,且身体须微微向健侧倾斜,对卧床患者应抬高床头(30°较佳),可选取舒适仰卧位,头微微前屈,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且家属应位于患者健侧。进餐后,患者应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30 min,以免发生误吸或食物逆流情况[5]。

1.2.3 心理咨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多数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易产生焦虑情绪,责任护士应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抑郁情绪,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训练,争取早日康复。

1.3 评定标准: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法对患者护理后的吞咽功能进行判断,引导患者饮用温水(30 毫升为佳),观察其分饮次数,注意其是否出现呛咳情况。Ⅰ级:1次直接饮完,没有出现呛咳情况;Ⅱ级:分2次饮完,没有出现呛咳情况;Ⅲ级:1次直接饮完,但有出现呛咳情况;Ⅳ级:2次以上(包括2次)饮完,有出现呛咳情况。Ⅴ级:无法饮完,且多次出现呛咳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组的组间差距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60例中干预后达到Ⅰ级吞咽标准的19例,Ⅱ级22例,Ⅲ级14例,Ⅳ级3例,Ⅴ级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60例中干预后达到Ⅰ级吞咽标准的8例,Ⅱ级10例,Ⅲ级21例,Ⅳ级9例,Ⅴ级12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吞咽功能均有改善,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53.1649,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致残率高,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会延缓患者身体康复,带来沉重压力。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康复训练,可以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促进病灶周围组织及侧脑组织的修复和重建,加速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120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经过护理后,效果明显,具体来说,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偏瘫肢体延伸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洪俊平,马清华,崔俊晔,等.延续护理对社区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2):105-107.

[2] 丁娟.延伸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59-4560.

[3] 雷广兰.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患者行院外延伸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9):133-134.

[4] 薛朝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5.

[5] 谭亚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300-301.

R473.74

B

1671-8194(2017)06-0247-02

猜你喜欢

障碍护士实验组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