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慢性鼻炎32例

2017-01-14赵丽娜

中医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印堂鼻部鼻塞

赵丽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针灸经络·

针刺治疗慢性鼻炎32例

赵丽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鼻炎患者32例,给予脐针(离位、艮位、兑位)配合迎香穴治疗,1 d 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21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90.63%。结论:针刺治疗慢性鼻炎疗效确切。

慢性鼻炎/治疗;脐针;迎香穴;临床观察

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CR)临床以间歇、交替、持续的鼻塞、多涕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所致。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手术、激光、电熨法、微波、液氮冷冻、射频等治疗方法,但疗效往往以破坏生理结构为代价,且远期疗效不满意[1]。耳鼻咽喉科是传统专科之一,采取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对耳鼻喉科慢性疾病如慢性鼻炎等,临床上具有损伤小、疗效优等特点[2]。本病久治不愈易诱发慢性咽炎、失眠、情绪障碍等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等,更甚者诱导哮喘发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隐患。本病由于治疗上甚是棘手,许多患者治疗数年难以痊愈[3]。因此,寻求更好的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是众多医者的共同目标。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慢性鼻炎32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32例慢性鼻炎患者,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 20 a。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主症:长期持续鼻塞,或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鼻涕量多。次症:头昏,记忆力下降,失眠,耳鸣,耳内闭塞感,气短乏力,大便溏薄,病程较长,疲劳,感寒后症状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6~60岁;③病程较长,经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无效或疗效不理想。④因患者年龄较小,为防止副作用或后遗症父母要求进行针灸治疗的。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慢性鼻炎诊断标准;②对针刺畏惧及对艾灸的烟味不能接受者;③妊娠者;④合并有肝、心、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⑤有精神病史,严重的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者。符合以上任何一项即予以排除[5]。

4 治疗方法

给予脐针,选穴:离位、艮位、兑位。局部选穴:迎香穴(双)和上迎香穴(双),印堂穴。操作方法:肚脐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 mm 的毫针,按照离位、艮位、兑位的顺序依次捻转平刺进针(医者应详细观察各部位,在有色素沉着、褶皱、结节等处进针为佳),留针55 min。迎香穴针刺: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 40 mm 的毫针,迎香穴、上迎香穴向鼻根部斜刺0.8 mm,印堂穴向鼻尖方向平刺 0.8 mm,强刺激捻转提插至得气后(患者自觉鼻部酸沉感),留针55 min。1 d 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3]的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嗅觉功能恢复正常,鼻腔无炎性分泌物。显效:鼻塞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好转:症状较治疗前有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6 结 果

治愈21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90.63%。

7 讨 论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常见鼻塞、鼻音闭塞,流涕迁延日久不愈,头闷、头痛、嗅觉,甚至听力减退或丧失等。近些年,由于社会环境等问题,慢性鼻炎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慢性鼻炎反复发作致使嗅觉甚至味觉丧失的情况时有报道。现代医学治疗慢性鼻炎的手段越来越多,如微波、激光、冷冻、鼻腔冲洗或者激素类治疗,虽能发挥抗炎和抗水肿作用,但往往留下鼻干、鼻黏膜粘连及鼻黏膜功能受损等后遗症[6]。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鼻窒”“鼻鼽”“鼻渊”等范畴。《说文》载:“鼽,病寒鼻窒也。”《释名》曰:“鼻塞曰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致窒塞也。”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曰:“夫鼻者肺之候,职欲常和,和则吸引香臭矣。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致鼻气不得宣调,清道雍塞。其为病也,为息肉,为疮疡,为清涕,为窒塞而然也。风寒乘之,阳经不利,则为雍塞,或为清涕,蕴结不散,则不闻香臭,或生息肉鼻痛之患矣。”可见本病因于肺气宣肃失常,发于风寒侵袭,因此治疗上应重视升阳散寒、调补肺气。

印堂位于督脉循行线上且接近鼻,刺之可宣通鼻窍。迎香位于鼻翼旁,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终止穴,又是与足阳明胃经的交接穴,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因此针刺迎香不仅可以直接宣通肺气,利鼻通窍,还可促进鼻部气血循环,加强祛邪外出之功。上迎香(又名鼻通穴,在鼻孔两侧,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与印堂、迎香三穴合用称为“鼻三针”,是靳瑞教授所创的一组主要用于治疗有关鼻部疾病的常用针灸穴位。鼻三针以调理肺及大肠经络为主,具有开窍通经、固卫止涕之功[5]。治疗期间患者避免挖鼻孔和用力擤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脐针是指在脐部实施针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经多年临床验证,脐针对于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受到医生与患者的一致认可。离位,五行属火,五脏属心,针刺离位具有振奋一身阳气之功。《医方考·卷五》补脑散方中曰:“人身之上,天之阳也,故六阳之气皆会于首。若阳气自虚,则阴气凑之,令人脑寒而流清涕。”鼻塞、流涕本属清阳不足、浊阴郁滞之象,一针离火,日光昭彰,阴霾自散,又离位洛书属头,用来治疗头部之鼻之慢性炎症最不为过。艮位,五行属土,在体属鼻,可用于治疗鼻部一切病症。艮位属胃,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慢性鼻炎诸症均因气机不利,故针刺艮位以调脏腑气机。这与“七窍以脾为本”的理论不谋而合,脾胃之气虚,则耳鼻口目为病,需进行清阳之气的濡养[7]。兑位,五行属金,五脏属肺,肺主鼻,鼻为肺之外窍,明代《证治要诀》记载:“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古人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识香臭矣。”而且在《素问·十九病机》中指出:“诸气郁,皆属于肺。”由此可知,慢性鼻炎与肺脏关系密切。又艮与兑相配,名山泽通气,该法为通之大法,一身之气皆可由此而通,一切不通之症皆可由此而治。离位、艮位、兑位依次进针成火生土、土生金之意,培土生金,以治肺本。局部选取迎香穴、上迎香穴、印堂穴,因三穴均为临床治疗鼻部疾患的常用穴位,针刺三穴以调节鼻部经络气血,配合脐针,远近同施,共奏良效。

[1]储成志,胡军平,王东方.慢性鼻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光明中医,2008,23(6):814-815.

[2]常向辉.中医治疗耳鼻咽喉科慢性疾病的优势[J].光明中医,2016,31(14):1997-1998.

[3]王远华.刺血配合针刺治疗慢性鼻炎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1):3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袁海光,贾乐乐.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鼻炎37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5):79-80,88.

[6]范新华,谢强.针灸治疗阳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55-656.

[7]汪勤,熊丽辉,工铭,等.论医案研究在中医防治慢性疾病中的助推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086-1088.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4-0063-03

R765.2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4.27

2017-01-18;

2017-04-01

猜你喜欢

印堂鼻部鼻塞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面部形态特征及美学标准的研究进展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常挖鼻孔招来感染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球迷·缪印堂荐评
9种处理宝宝鼻塞的好方法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