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昌汉针药并施临证治验举隅*

2017-01-14张国梁刘芳洁唐蕾郑忠国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少商尿急针药

张国梁 刘芳洁 唐蕾 郑忠国

浙江省舟山医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冯昌汉针药并施临证治验举隅*

张国梁 刘芳洁 唐蕾 郑忠国

浙江省舟山医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针药结合 冯昌汉 医案

冯昌汉主任中医师出身中医世家,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临证以内外兼治、针药并施为特长,擅长治疗时病、肝病、胃病、小儿泄泻、小儿咳嗽及疑难杂病。现就冯老针药并施治疗小儿急症、疑难病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1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金某,女,4岁。2011年12月30日初诊。主诉:发热3天。3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6℃,自服“美林”后出汗,体温下降至37℃,次日上午体温又开始上升,来本院儿科门诊,查:T:39.3℃,咽红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Ⅱ度,可见黄白色脓点,两肺呼吸音清,无啰音。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予抗炎、抗病毒治疗2天后仍有发热,今下午来诊。诊见:发热(T:39.1℃),咽痛,乳蛾红肿,咳嗽少痰,舌边尖红、苔净,脉弦数。外感风寒,郁火犯肺。治拟疏风散热,解郁清肺。方选:柴胡、淡豆豉各15g,黄芩、清半夏、杏仁、生石膏、绞股蓝、前胡各10g,焦山栀9g,僵蚕、蝉衣各6g,三叶青、炙甘草各3g。3剂。针:少商(双)、大椎点刺,外关(左)泻法,留针15分钟。针后测体温38.3℃离院。3天后复诊,其母诉次日即未发热,现稍有咳嗽,无咽痛。诊见: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舌红、苔薄白,脉细。予桑菊饮3剂,愈。

按语:冯老认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为小儿急诊,往往先求治西医,迭进抗生素,甚或激素,加上小儿稚阳之体,使外邪极易入里化热,导致郁热内甚。该患儿高热,乳蛾红肿,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考虑少阳郁火犯肺。风温客热,化火循经上逆,少阳枢机不利,相火不得泄越,上犯于肺,热毒结于肺之门户,因此选仲景小柴胡汤解少阳郁热,栀子豉汤加石膏清解上焦郁热,僵蚕、蝉衣、绞股蓝、三叶青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再加点刺少商(双)、大椎,泻外关(左),起立竿见影之效。其中少商为肺经井穴,具有解表清热,通利咽喉的作用;大椎配少商增强退热作用;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为八脉交会穴,维系太阳少阳二经,主治发热,喉痹,与少商、大椎相配,具有泻热解毒的功效。针药并施,见效快,疗效好。小儿皮肤稚嫩,针刺易哭闹,冯老多用点刺法取效。

2 溃疡性结肠炎

王某某,女,47岁,职工。2011年9月2日初诊。主诉:间歇性脐周疼痛,下利3年余,再发1周。3年前夏天因食用冰镇西瓜,出现左下腹痛、腹泻,日10余次,并夹有粘液脓血便,无发热,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抗炎治疗后好转出院。曾服用美沙拉嗪片,半年后病情稳定自行停药。近1年来,每在食用冷饮或油腻食品时,均要出现腹痛、腹泻,自服黄连素片能好转。1周前受凉后再次出现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自服黄连素片未好转,行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直肠)溃疡性结肠炎”,遂来就诊。诊见:脐周及左下腹隐痛,轻压痛,大便每天5~6次,量少色黄,夹有白色粘冻,无血便,伴有便后肛门重坠感,舌红、苔黄略厚,脉滑重按无力。证属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热积滞肠道。治拟清热导滞,利湿。处方:槟榔、青皮、陈皮、制大黄、炒黄柏、枳实各6g,川连5g,吴茱萸2g,木香、知母各9g,马齿苋15g,苍术10g。5剂。针灸取穴:天枢(双),上、下巨虚(双),平补平泻,人、地部得气,留针30分钟,1次。二诊:自诉诊后次日腹痛、腹泻减轻,粘冻样便消失,现无腹痛,大便1次/日。为求巩固,再来就诊。予香砂六君丸善后。半年后复查肠镜提示“慢性结肠炎”。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语: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属于中医“久泻”“休息痢”的范畴。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或外邪侵袭,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等,导致脾运不健,邪阻大肠,传导失司发为本病。冯老认为本病往往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缠绵难愈,且易于复发,因此可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针对该患者湿热内蕴的病机,先予木香槟榔丸加减清化湿热,行气导滞,少佐吴茱萸助阳止泻;并针天枢,上、下巨虚调理肠胃,迅速改善症状。诸穴均属足阳明胃经,其中天枢为大肠之募穴,配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小肠之下合穴下巨虚,具有泌清别浊,清热解毒,化湿的作用,然后再用香砂六君丸益气健脾和胃,以防复发。人部主中焦,地部主下焦,两部“得气”,并治脾胃和大小肠病。针药并施、汤丸结合、标本兼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尿道综合征

严某某,女,37岁,职员。2011年6月27日初诊。主诉:反复尿频、尿急1年余。1年前劳累后出现发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某医院门诊诊断为“尿路感染”,予阿莫西林等抗炎治疗后好转。此后劳累后常出现尿频、尿急,自服氧氟沙星胶囊后能缓解,曾住院治疗,诊断为“尿道综合征”。近1月来又有反复,服用多种“消炎药”无好转,查尿常规正常,遂来就诊。诊见:腰脊酸软,神疲乏力,小便频数,每半小时到1小时1次,量少,排尿前有急迫感,偶有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舌偏红、苔根黄,脉沉细小数。证属脾肾亏虚,气化不利。予三才封髓丹加味。处方:熟地、党参各15g,黄柏6g,砂仁3g,甘草5g,补骨脂10g,益智仁9g。7剂。针灸取穴:肾俞、阴陵泉(双),平补平泻,地部得气,留针30分钟;耳针取穴:神门(双)、肝(双)、皮质下(双),华佗磁疗贴贴敷,每穴按压1分钟,1天3次。1周后复诊,诉:治疗次日尿频、尿急明显减轻,现仅稍感腰酸、乏力,无尿频、尿急和尿失禁。上方加狗脊10g,再进7剂。半年后电话随访,诉病愈。

按语:尿道综合征是指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膀胱和尿道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组非特异性症候群,多见于已婚的中青年女性。目前病因不清,疗效不一[1]。冯老认为本病属中医“劳淋”范畴,病机大多为脾肾亏虚,其原因一则为久淋不愈,耗伤正气;二则为过用寒凉(抗生素),伤及脾肾。本患者是由于湿热未清,热郁伤阴,湿遏阳气,导致脾肾两虚,膀胱气化不利。方中党参补脾益气;熟地补肾滋阴;黄柏坚阴泄火燥湿;砂仁行滞醒脾;甘草既助党参补中益气,又缓黄柏苦燥之弊;佐补骨脂、益智仁温补脾肾、助膀胱气化,与封髓丹合用有平调阴阳之妙。针肾俞、阴陵泉补肾健脾,通利水道。地部得气主治病位在下焦。压耳穴神门、肝、皮质下调畅气机。针药并用,标本兼顾,效如桴鼓。

4 慢性荨麻疹

虞某某,男,24岁,职员。2011年5月30日初诊。主诉:反复腹部疼痛3月余,加重1天。3个月前因食用“马鲛鱼”出现全身皮肤红色皮疹,伴有腹部疼痛,呕吐1次,无腹泻,用抗过敏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第2天皮疹消退,腹痛好转,此后腹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并伴有少量皮疹,间断服用抗过敏药物,曾在某医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考虑“过敏性腹痛”,予地塞米松针治疗3天后缓解。1天前腹痛再次加重,今就治中医。刻下诊见:仍有腹痛,以中上腹部为主,时呈绞痛状,伴有胸闷,胸前可见散在淡红色风团,稍感瘙痒,大便不成形,舌黯淡、苔薄白微润,脉弦数。证属痰瘀夹风。仿半夏厚朴汤合当归芍药散意出入。处方:制半夏、乌梅、苏叶、生姜各9g,当归12g,紫草、苏梗、苍术各10g,蚕砂(包)30g,甘草、赤芍各15g,大枣20g。7剂。耳穴取穴:风溪(双)、肝(双)、肺(双)、肾上腺(双)、神门(双)、皮质下(双),华佗磁疗贴贴敷,每穴按压1分钟,1天3次。1周后复诊,诉近3天未出现腹痛,睡眠也较前好转,大便成形,每天1次。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效不更方,上方7剂善后。3月后电话随访,告知腹痛、皮疹未再发生。

按语:冯老认为该例慢性荨麻疹以肠胃表现为主,结合病史和舌脉,因食入鱼类,禀赋不耐,内生痰湿,损伤脾胃,与风邪相合,郁久成瘀,而成痰瘀夹风之证。方中制半夏、苍术、苏梗、大枣、甘草健脾和胃,化痰理气;苏叶、生姜解鱼蟹毒;赤芍、当归调和气血止腹痛;乌梅,《本草纲目》谓其能“解鱼蟹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有抗过敏作用;紫草能凉血活血,解毒透疹;蚕砂祛风止痒化浊;重用甘草尚因其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2],能抗炎、抗过敏。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脾胃、化痰祛瘀、祛风止痒之功。耳穴贴敷诸穴有镇静、抗过敏和止痒作用。

冯老临证常告诫我们:针灸、汤药各有所长,泻实补虚各有所重,有时守药不应,配合针灸有出其不意的疗效。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说:“知针知药,固是良医。”“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因此,受其影响,冯老曾说过“不懂针灸,只能算半个中医”,针灸“不可不知,不可不用”。内服配合耳穴贴敷,简、便、廉、验,也为冯老常用方法。总之,针药并施是冯老临证特色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1]刘霞,宋武.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14(1):77-80.

[2]刘彬,齐云.甘草酸及甘草次酸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21(3):100-104.

2017-03-30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舟山专项冯昌汉临证经验、学术思想整理传承研究,编号:2014ZSZX09

猜你喜欢

少商尿急针药
秋季经络养生清肺止咳
嗓子不适 揉揉大拇指
耳尖、少商放血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及症状体征影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尿频、尿急 别轻易吃抗生素
膀胱的谎言——尿频、尿急、尿失禁
男女“尿频 尿急”科普书 9元领
明月千里,未随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