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建伟临证验案撷菁

2017-01-14张谈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证属舌苔大枣

张谈

浙江省慈溪市中医医院浙江慈溪315300

医案医话

连建伟临证验案撷菁

张谈

浙江省慈溪市中医医院浙江慈溪315300

连建伟 便秘 盗汗 痤疮 太阳少阳并病 医案

连建伟教授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并且非常重视医案记录。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左右,连老师诊案上放着他亲自记录的病案资料,甚至连40余年前的病历也都记录在案,保存如初。现选四则医案,介绍如下。

1 便秘案

毛某,女,44岁,杭州人。2014年1月26日初诊:脉缓,舌苔薄白,食少,畏寒,大便干。辨证属气血亏虚,拟十全大补汤法。处方:党参、生黄芪各20g,炒白术、茯苓各12g,炙甘草5g,陈皮6g,当归、赤芍各10g,川芎、肉桂各3g,生地、大枣各15g。14剂。2月9日二诊:诸症好转,脉缓,舌苔薄白,再守方出入。上方党参改为30g,炙甘草改为6g,生黄芪改为30g,当归改为15g。14剂。2月23日三诊:精神好转,大便已不干,脉缓,舌苔薄白,守方再进7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表现出气血亏虚之证,气虚则推动大肠无力,血虚则肠道失于濡养,则大便干。治用十全大补汤,方中用八珍汤补气养血,黄芪甘温益气,肉桂辛热鼓舞气血生长,加陈皮理气健脾,大枣补气养血,共奏甘温益气、补血通便之效。方中黄芪生用遵张锡纯“黄芪生用补中有宣通之功,重用则力专而善走,有升陷之力”之义。连师常云“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患者习惯性便秘,非一朝一夕可愈,缓缓图治,方获良效。

2 盗汗案

朱某,男,10岁,嘉兴人。2014年2月7日初诊:诊得右关虚大,舌红、苔薄,有自汗盗汗。证属气虚卫表不固,治拟补气敛阴。处方:太子参、生黄芪、糯稻根、大枣各15g,炒白术、当归各6g,炙甘草、升麻各5g,陈皮、柴胡各3g。21剂。3月2日二诊:盗汗已不出,仍有白昼自汗,右关虚大,左关小弦,舌苔薄白。上方加炒白芍、茯苓各10g。再服21剂。汗出明显缓解。

按:连师应用补中益气汤以右关虚大,重按无力为诊脉要点。清代徐灵胎《脉诀启悟注释》中云:“东垣有云:‘气口脉大而虚者,为内伤于气’……可知虚脉多为脾家气分之病,大则气虚不敛之故。”本案连师在补中益气汤中加糯稻根、大枣敛汗养血。二诊脉左关小弦,兼血虚肝郁,故加白芍、茯苓(含逍遥散意)以巩固之。

3 痤疮案

俞某,女,24岁,临安人。2014年2月14日初诊:面部发痘瘙痒,经行有瘀块,左关弦,右关实,舌苔腻、尖有瘀点。证属肝热血瘀,热毒内盛。拟温清饮法。处方:当归、黑山栀、黄芩各10g,赤芍、连翘各15g,川芎、川柏各6g,生地、银花各20g,川连、生甘草各5g。7剂。2月28日二诊:面部发痘已好转,左关弦,右关实,舌尖红、苔薄腻,前方加丹参15g。再服7剂。

按:温清饮出自明代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又名解毒四物汤,是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的复方,具有养血清火、调营解毒之功。本案患者素有经行有瘀块,且左关小弦,右关实,舌苔腻、尖有瘀点,其病机当为血瘀肝热,冲任失调,脾胃热毒内蕴,故而选用温清饮合银花甘草汤加味,以调冲任血分,清脾胃热毒。二诊面部发痘好转,舌尖红,加丹参凉血清热,诸症好转。

4 太阳少阳并病案

王某,女,52岁,嘉兴人。2015年1月26日初诊:半月来外感咳嗽,现胸闷咳嗽,畏寒,汗出,左关弦,舌苔薄腻。诊为太阳少阳并病,拟柴胡桂枝汤法。处方:柴胡、制半夏各12g,黄芩、炒白芍、杏仁各10g,党参、大枣、茯苓各15g,桂枝、川朴、化橘红各6g,炙甘草5g。14剂。2月9日二诊:胸闷咳嗽汗出均瘥,然有口苦,泛恶欲吐,脘胀,左关小弦,右关大,舌苔白腻。治拟柴平汤法。处方:柴胡、黄芩各10g,制半夏12g,党参、大枣、制苍术、茯苓各15g,炙甘草5g,制川朴、陈皮各6g。14剂。药后病愈。

按:张景岳云:“邪在太阳者,当知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清……邪在少阳者,当知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皆治表之法也。”患者太阳中风未罢,邪又入于少阳,证属枢机不利,营卫不和,兼夹痰阻气机,肺气上逆。治宜调达枢机,解肌发表,降气镇咳,故以柴胡桂枝汤调达上下,和畅气机,合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二陈汤降气镇咳。二诊外感已解,然口苦,泛恶欲吐,脘胀,证属湿浊中阻,肝胃失和,治拟柴平汤和解少阳、舒肝健胃、燥湿化浊、理气宽中。方证相应,而病获愈。

2017-03-10

猜你喜欢

证属舌苔大枣
甘麦大枣汤研究进展
大枣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十枣汤中大枣的作用之我见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