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效果观察及评定

2017-01-14张秋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8期
关键词:体重增加异位症经期

张秋妹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效果观察及评定

张秋妹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月经来潮后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 对照组患者在月经中期第14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 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治疗后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期间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出现体重增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阴道流血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体重增加、ALT异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阴道流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月经来潮后第1天开始应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少, 治疗成本低, 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女性疾病, 存在较高发病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 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存环境的改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依据研究显示, 在育龄女性中10%会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期痛、不孕、下腹疼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米非司酮属于抗孕激素药物, 长期应用可促进子宫内膜收缩, 缓解患者经期疼痛的症状[2]。米非司酮也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显著改善经期疼痛, 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过程中收缩异位子宫内膜是关键。本文对此次本院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效果予以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2016年诊治的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28.6±6.4)岁, 经期时间4~7 d, 平均经期时间(5.23±0.62)d,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经期疼痛。经过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且在医嘱下随机复诊。排除哺乳期、妊娠期女性, 药物过敏, 切除单双侧卵巢等患者, 患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例。观察组年龄 23~43 岁 , 平均年龄 (28.7±6.8)岁 , 经期时间 4~7 d, 平均经期时间(5.20±1.01)d;对照组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28.5±6.9)岁, 经期时间4~7 d, 平均经期时间(5.26±0.96)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在月经来潮后第1天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12.5 mg米非司酮, 空腹服药, 1次/d, 进行6个月的连续治疗,服药过程中定期检查。在月经中期第14天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6.25 mg米非司酮, 空腹服药, 1次/d, 进行4 d的连续治疗, 患者按照此方案治疗6个月, 用药治疗期间定期来院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经过6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效果[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月经期间患者不出现下腹疼痛等症状;有效:月经期间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 不影响患者生活;无效:患者月经期间疼痛情况无改变,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6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显效28例, 有效6例, 无效1例, 总有效34例, 总有效率为97.1%, 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8例, 无效7例, 总有效28例, 总有效率为80.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体重增加、ALT异常以及阴道流血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体重增加1例,ALT异常1例, 阴道流血1例, 对照组患者体重增加7例,ALT异常8例, 阴道流血3例, 观察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及ALT异常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流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育龄妇女疾病, 阴道、输尿管、盆腔、直肠等是疾病高发部位, 不少患者也出现在心包膜、膀胱、胸膜等部位[4]。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后以不孕、盆腔痛以及性交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严重影响女性心理健康与生殖健康。目前临床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还没有获得明确的说法, 可能与子宫腔上皮变化、经血倒流等存在关系, 但也可能与细胞内膜免疫缺陷等有关[5]。育龄女性卵巢功能越活跃,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会越高, 另外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负压也会导致子宫内膜异位。

米非司酮是抗孕酮药物, 可有效终止着床、早期妊娠,并起到诱导月经, 促进子宫颈成熟的作用。米非司酮在被人体吸收后, 可与激素受体结合, 从而降低体内激素的含量水平, 起到阻断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 具有抗孕酮的作用, 可对卵巢分泌激素进行抑制, 在无激素刺激下子宫内膜会萎缩, 进而对异位内膜生长进行抑制。并且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情况下, 可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起到闭经的效果[6,7]。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重点为收缩异位子宫内膜, 米非司酮治疗可显著提升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程度[8-10]。

本文研究发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应用口服米非司酮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体重增加、ALT异常以及阴道流血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及ALT异常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流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米非司酮在临床治疗中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观察, 而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于月经来潮后第1天开始应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少, 治疗成本低, 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1] 张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47):392.

[2] 陆贯芬.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3):2435-2436.

[3] 李淼.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33):342-343.

[4] 马月芬.米非司酮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中国乡村医药, 2015(14):46-47.

[5] 林艳霞.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初步评定.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 16(5):45-46.

[6] 王满英, 冯瑞华.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2):47-48.

[7] 黄玫.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初步研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31):154-155.

[8] 陈瑾, 黄守国, 吴清萍, 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山东医药, 2011, 51(14):81-82.

[9] 杨琴.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山东医药, 2013, 53(48):52-53.

[10] 姚晓红.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5):513-5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64

2017-07-03]

117100 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体重增加异位症经期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经期如何穿衣
社会版(十一)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