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磁共振成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2017-01-14贾宏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8期
关键词:子宫颈鳞状鳞癌

贾宏波

3.0T磁共振成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贾宏波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6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鳞状细胞癌41例, 腺鳞癌15例, 透明细胞腺癌4例。20例行健康体检结果无异常的女性作为对照。所有被检女性均行3.0T MRI检查, 对盆腔行矢状位、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 采用3.0T超导MRI系统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 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病变情况, 进行术前诊断和分期,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不同类型的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的ADC值, 分析宫颈癌各期MRI成像特点。结果术前MRI检查显示病灶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相符率为100%;术前MRI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率为88.3%。鳞状细胞癌患者ADC平均值为(0.91±0.22)×10-3mm2/s, 腺鳞癌患者ADC平均值为(0.78±0.13)×10-3mm2/s,正常子宫颈者ADC平均值为(1.27±0.22)×10-3mm2/s, 鳞状细胞癌患者、腺鳞癌患者ADC平均值均低于正常子宫颈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鳞癌患者ADC平均值低于鳞状细胞癌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在各分期呈现不同的MRI表现。结论3.0T MRI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准确率极高, 分期与病理结果相符率高, 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3.0T磁共振成像;老年宫颈癌;术前诊断;分期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 41~52岁是此病好发年龄段[1]。在早期宫颈癌中, 大部分为鳞癌, 对宫颈癌病变及早诊断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疾病的控制, 以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2]。本研究旨在探讨3.0TMRI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4±4.2)岁, 所有患者经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碘试验等确诊为宫颈癌, 其中鳞状细胞癌41例, 腺鳞癌15例,透明细胞腺癌4例。本研究所选患者均意识清楚、神智正常,能配合检查并对事物和感受进行清晰的描述。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结果无异常的女性20例作为对照,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65.6±4.1)岁。

1.2 方法所有被检女性均行3.0T MRI检查, 在检查前4~6 h嘱患者饮水300~600 ml充盈膀胱, 在行MRI扫描前对患者静脉注射消旋山莨菪碱10~20 ml, 患者取仰卧位, 足先进, 扫描层厚5 mm, 间隔为层厚的20%, 对盆腔行矢状位、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 采用3.0T超导MRI系统, 横断面常规T1加权成像、轴位压脂T2加权成像, 矢状位压脂T2加权成像, b=0、1000 s/mm2。DW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 测量ADC值。MRI资料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分析。

1.3 观察指标观察病灶病变情况, 进行术前诊断和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不同类型的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的ADC值, 分析宫颈癌各期MRI成像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MRI诊断准确率 术前MRI检查显示病灶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相符率为100%。

2.2 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 本组60例病例中,病理结果显示0期2例、ⅠA期5例、ⅠB期48例、ⅡA期2例、ⅡB期3例, 术前MRI分期结果相符率为88.3%(53/60), 2例ⅠA期无明显MRI表现, 被低估;1例ⅡA期, 因肿瘤边缘炎性组织MRI成像被误诊为ⅡB期;3例ⅠB期较小病灶, 受周围组织信号影响, 被高估;1例ⅡB期被低估, 原因可能是T2WI不能准确区分病灶与宫颈基质、阴道穹窿水肿。

2.3 不同类型的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的ADC值测量 鳞状细胞癌患者ADC平均值为(0.91±0.22)×10-3mm2/s, 腺鳞癌患者ADC平均值为(0.78±0.13)×10-3mm2/s, 正常子宫颈者ADC平均值为(1.27±0.22)×10-3mm2/s。鳞状细胞癌患者、腺鳞癌患者ADC平均值均低于正常子宫颈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鳞癌患者ADC平均值低于鳞状细胞癌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宫颈癌MRI表现 0期:T1WI、T2WI和增强扫描, 宫颈信号无改变。ⅠA期:MRI可无阳性发现。ⅠB期:宫颈增大增厚, 轴位宫颈中等信号, 宫颈间质部分受侵, T2WI肿瘤病灶不均匀高信号, 周围宫颈间质正常低信号环;宫颈间质全层受侵, 未及宫旁, 宫颈外缘光整, 周围宫颈间质低信号环消失或中断, 与宫旁脂肪间隙分界清晰。ⅡA期:阴道受侵,瘤体向下侵及阴道上2/3, 矢状位宫颈中等信号, 病灶侵入阴道形成肿块, 部分病例表现为T2WI阴道壁高信号。ⅡB期:宫旁受侵, 轴位宫颈增大, 宫颈外缘毛糙、不规则, 部分病例表现为宫旁软组织影, 未及盆壁。

3 讨论

MRI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和无创性, 一般宫颈癌发展到ⅠB期以上, MRI有阳性表现,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 有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的优势, 有调查指出[3],MRI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为81%~92%, <2 mm的微小病灶、瘤周的炎性反应或压缩的正常组织不能准确的表达宫旁侵犯情况。

本研究中, 术前MRI检查显示病灶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相符率为100%;术前MRI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率为88.3%。DWI能间接反映征象结构或病变的功能信息, 而测量ADC值的意义在于, 它能反映细胞外水分子弥散程度。有研究表明[4], 病灶的恶性程度越大, 病变组织的ADC值越低。在本研究中, 不论是鳞状细胞癌还是腺鳞癌, 其ADC值均低于正常子宫颈ADC值。

MRI能多方位多序列成像, 较直观、清晰地显示盆腔内个器官、结构间的解剖结构, 轴位是最基础的成像方位, MRI对肿瘤治疗后变化和复发情况的评价可观性已被证实[5-7]。

宫颈癌的MRI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 在T2WI, 宫颈癌呈高信号, 与正常子宫颈间质形成良好的信号对比, 有宫旁浸润时, 显示为癌肿周围正常低信号带中断或消失, 多能清晰显示肿瘤病灶对子宫颈的浸润程度[8,9]。宫颈癌病灶T1WI与周围宫颈组织相比呈等信号, 盆壁肌肉及阴道壁在T2WI呈低信号。但MRI不易区分宫颈周围条带状影是宫旁浸润亦或是肿瘤周围炎症。在T2WI横断位上宫颈基质低信号环是否完整是宫颈癌Ⅰ期与Ⅱ期的分界标志[10]。

综上所述, 宫颈癌在各期具有不同的MRI表现, 为诊断和分期提供依据, 3.0T MRI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准确率极高, 分期与病理结果相符率高, 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1] 李相生, 李德昌, 宋云龙, 等.3.0T MR弥散成像参数与宫颈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的相关性研究.现代肿瘤医学,2014(6):1395-1398.

[2] 梁汉祥.3.0T磁共振成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1):81-82.

[3] 兰国宾, 戴士林, 郭福庆, 等.3.0T磁共振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3):251.

[4] 覃飞, 车锦连, 薛元领, 等.MRI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0(2):258-260.

[5] 赵惠鹏.分析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9):37-38.

[6] 陈维.3.0T磁共振成像在老年宫颈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意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3):156-157.

[7] 王继萍, 童岚, 张丽, 等.3.0T磁共振成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12):1090-1091.

[8] 周红林, 许林萍, 王念, 等.3.0T磁共振成像在早中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 2014(24):3684-3686.

[9] 王园园.3.0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价值研究.复旦大学, 2014.

[10] 相世峰, 王玉方, 董晓雷, 等.3.0T MRI 在子宫颈癌诊断分期及分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山东医药, 2015(42):90-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17

2017-07-21]

113000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影像科

猜你喜欢

子宫颈鳞状鳞癌
经阴道子宫颈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孕晚期早产中的应用*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与欣普贝生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W+8字”缝合法在子宫颈冷刀锥切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醋酸棉酚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侵袭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宫颈在妊娠中起什么作用?
Aurora-A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