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指南》和《规程》的三个普遍困惑

2017-01-13胡秀玲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规程指南幼儿园

胡秀玲

2012年10月9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教基二[2012]4号)文件形式正式向社会公布。《指南》反映了3-6岁儿童在学习与发展上应遵循的方向和应达到的水平,引导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反映了早期教育应体现的基本价值追求、应达到的基本质量和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原则。

2016年3月1日,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开始施行。新《规程》主要在四个方面提高了标准,增加了细节要求,即:幼儿安全问题;幼儿身心健康;家园共育;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理解可以概括为“规范管理”,它对于提高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推进幼儿园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指南》颁布已经四年多,《规程》已修订并全面实施,“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也已经进入第三期,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经由重视规模开始走向重视质量。然而,当前幼儿园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

为什么《指南》和《规程》都直指“小学化”?

小学化倾向目前大量存在,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与内容小学化,如将认读汉字100个,背诵古诗60首,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作为教学目标;开设写字、拼音、运算、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国学等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二是教育形式小学化,如大班额,开设学前班、衔接班等,幼儿园内重教学轻游戏,还有行为规范上的小学化,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三是教学方法小学化,采用小学式的教学方法,以集体教学为主,多是口口相授,没有提供材料和操作练习的机会,布置书写、文字、拼音等家庭作业,重智力训练轻体育锻炼;四是教育评价小学化,评价关注知识经验的获得,缺乏过程性评价。

【对策建议】

广泛宣传小学化的危害,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绝不是知识经验的超前学习,在心理上、习惯上的衔接更为重要。

规范幼儿园招生编班,规范小学入学。幼儿园尽量避免大班额,除了正常的入园体检以外,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入园测试,小学坚持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一律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幼儿园要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不要被家长不合理的期望所裹挟,帮助家长理解和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终生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让家长成为预防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体。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实施科学保教。近年来,为了杜绝越演越烈的小学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做出了很多努力,如《指南》与《规程》的出台,《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都对去小学化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去小学化的重中之重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如果没有从观念上认识到小学化的危害,去教材化只是表面形式。如活动区被误读,失去自主自愿的空间,沦为第二个课堂;虽有重重禁令,但教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

怎样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近几年重要的幼教相关法规文件无一例外地共同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了很多年,为什么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有几个问题常常会妨碍广大教师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解。

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否就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刘焱教授根据幼儿活动自由度依次降低的程度,将游戏分为幼儿自由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的集体游戏和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三类。其中,自由游戏更能体现自由、自主、自愿的游戏精神,带给幼儿愉悦的游戏体验,因此,仅仅重视“寓教于乐”的游戏,距离真正的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还很远。

二是区域活动是否就是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区域活动的性质(是游戏或者不是游戏)取决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控制程度或指导方式。例如,在有的幼儿园活动区,幼儿虽然可以自选活动材料,但必须按照教师在集体活动时要求的操作方法来使用材料,这就不是真正的游戏。

三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如何完成“教育目标”?许多教师担心一味地让孩子“游戏、玩耍”,不能完成教育目标,这也是对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另一种误读。幼儿是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的。“教育目标”的实现绝不仅是通过集体教学来完成,自主自由的游戏同样是完成教育目标的的重要途径。例如:某中班教师在区域活动“装箱工”中提供的活动材料有各种各样的纸箱、罐子,小豆子,记录表等。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可以探究同样的箱子,谁装得整齐?谁的重,谁的轻?一样装满,谁装得最多?不同的箱子最适合装什么?同一箱子,谁装得最多?已经装满了,还能装吗?……

【对策建议】

注重幼儿的游戏是学前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特征,适宜有效的学前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时间保证。在一日生活安排中,保证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是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基本条件。每天要保证1小时左右的户内自由游戏活动(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这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时间;2小时户外游戏活动时间;来园、离园和过渡环节时段的游戏时间和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时间。

空间保证。活动室、寝室、功能室、走廊过道、户外都可以成为幼儿游戏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

指导方式——间接指导为主。相信幼儿,给予充分自由,少干预、少控制、少直接介入,多观察、多鼓励,让游戏中的幼儿真正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材料。材料要注意丰富性、层次性、探究性。游戏材料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高大上就好,不是越精致越好,也不是批量配置就好,幼儿悦纳认同最重要。

怎样优化一日活动?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忽略生活活动的价值。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时间最多的一类活动,“生活”一词在《指南》中出现了81次。可见,生活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生活就是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对于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没有重视,很多能渗透在生活环节中随机进行的教育活动如“我会系鞋带”却常常组织专门的集体教学来完成。

教学活动低效。华东师大的朱家雄教授做过一个调查,他走访了200所幼儿园,观察了300节集体教学活动,看的都是好老师、有准备的活动。看完后,他把这些活动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过得去的,有点好处的,占总数的25%;另一类是做了等于没做的,占总数的25%;第三类是有害的,占总数的50%。精心准备的观摩活动尚且如此,如果是推门就听的日常教学又会怎样呢?

缺乏游戏自主性。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但是,幼儿园普遍存在着对自主游戏关注不够,缺乏自主游戏的时间、空间和材料,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对幼儿干预过多等问题,不能很好地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户外活动单一。幼儿园将户外活动简单理解为体育锻炼,内容形式单一。同时,户外运动也大多以基本动作练习、有组织的体育游戏为主,缺乏幼儿自由自主自选的空间。

过渡环节的浪费。过渡环节中整齐划一的要求过多,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和集体行为造成不必要的等待。

【对策建议】

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日活动安排有一些具体的科学要求需要关注:如两餐间隔不少于3.5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活动安排要注意室内室外、集体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需要注意动静交替等。为了建立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幼儿园可以通过制定一日作息时间、周活动计划等方式帮助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

稳定性与灵活性。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重视活动的预设,也要关注生成与调整,给予教师调整的弹性空间,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支持幼儿园和教师根据实际需要个性安排。

规则与自由。注重建立良好的常规,培养自觉的纪律性,可以让幼儿参与和自主讨论制定规则,让幼儿有自主安排的一日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让幼儿自主制定“班级公约”,自主安排餐后活动内容、自主根据需要安排喝水、如厕的时间、频率,自主选择进餐座位和伙伴等。

全面与个性。一日活动的安排既要注意关注全面(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也要注意关注个性(即幼儿个性发展、关注个体差异),例如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安排不同的午睡时间,睡眠时间少的幼儿可以安排安静游戏等。

(作者单位: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教科研中心教研室)

猜你喜欢

规程指南幼儿园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爱“上”幼儿园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国内外风电有功控制规程要求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