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保教 创建特色区域游戏活动

2017-01-13刘时银李孔林李凡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

刘时银+李孔林+李凡

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潜江市确立了“室内游戏与户外游戏并重,区域活动向户外延伸”的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经过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区域多样、材料丰富、游戏自主、评价多元”的区域游戏活动潜江特色。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抓园长教师观念的转变。一方面强化理论学习。通过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同伴互学、自主学习,帮助园长教师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和前沿理论,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强化教育实践。鼓励园长教师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用科学的学习观、课程观,不断优化一日活动组织形式,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抓幼儿家长观念的转变。办宣传专栏。各幼儿园在园所醒目处、人口密集的社区开办专栏,进行学前教育政策理念宣传。选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小学化”危害、幼小衔接等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免费向家长发放。办家长培训班。各幼儿园根据每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在家长培训班、家长学校中举办专题讲座、家长沙龙等活动,帮助家长更新育儿观念。搭建信息互动平台。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搭建家园沟通平台,引领广大幼儿家长、教师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观和儿童发展观,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引领社会自觉创设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组织家园活动。开展亲子运动会、“六一”游园、家长开放日、毕业典礼、家长评膳食等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增强家园间的了解与合作,帮助家长在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孩子在行为习惯、社会交往、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转变和成长,认识到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抓小学教师观念的转变。2014年,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小学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督促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并与幼儿园进行有效沟通;要求小学教师严格落实课程标准,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以学生的文化知识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为学龄前儿童顺利入学做好各项准备。

创设环境,将幼儿园建成适合幼儿发展的“幸福摇篮”

加强园所文化建设。一是明确园所文化建设内容。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各幼儿园提炼了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培养目标等内容,并在醒目的地方予以展示。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全市形成了完整的幼儿园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了教职工管理、教科研、安全、卫生保健等制度。在行为文化建设上,切实把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将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物质文化建设上,为幼儿精心创设活动区、功能室、体验室,开设好家园栏,布置好主题墙,真正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凸显园所文化建设特色。在地域文化上做文章。立足本园实际,着眼地域特色,将潜江地域文化与园所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富有潜江地域标签的虾乡文化、水乡文化、农场文化等。在个性文化上做文章。各幼儿园注重提炼富有本园特色的主题文化,打造了独树一帜的绘本文化、采摘文化、木工文化、印染文化等,切实体现了“一园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办园格局。

加强室内外区域配建。在室内外区域的配建上,潜江市坚持做到“四好”,即谋划好方案,组织好施工,监督好过程,凸显好效果。精心打造户外区域,做到“变好看的幼儿园为好玩的幼儿园”。一是高标准设计。各幼儿园精心设计环境创设方案,经市教育局审查合格后方可组织施工。设计方案包括大门、活动室、区角、多功能室、寝室、卫生间、走廊和过道、主题墙饰、玩沙玩水池、户外拓展等10个基本空间,做到了“四有一符合”,即有效果图、有操作程序、有资金预算、有工期安排、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材料。二是高标准施工。严格落实施工形象进度周报制度和两级包点督办制,各幼儿园每周上报施工形象进度照片,市督查组每半月到蹲点学区督办一次,质检部门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三是高标准环创。市教育局对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各幼儿园按要求科学规划和配建室内外活动区。在室内区角的配置上,三级幼儿园每个班至少达到了5个区角,二级和一级幼儿园每个班至少达到了6个区角,市级示范园和省级示范园每个班配齐7个区角。户外区域配置上,市一级以下的幼儿园至少配建了包括玩沙区、涂鸦区、种植养殖区、拓展区在内的四种以上类型的活动区,市一级以上(含一级)幼儿园配建了六种以上类型的活动区。

加强区域材料配置。途径有三:其一,专项资金购买。2015年以来,潜江市投入近800万资金,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采购区角玩具、大型户外玩具、桌凳、睡床等生活设施设备,配送给全市各类幼儿园。其二,组织赛事充实。通过举办全市幼儿园教师教玩具、区域游戏材料制作大赛,促进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材料配置上重创新、重质量、重内涵,提高了教师在区域材料的制作、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其三,利用废旧自制。

有效组织区域活动,科学实施区域游戏评价

将游戏纳入教学计划。一是纳入每周教学计划。全市幼儿园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表,明确了区角活动、户外活动的时间节点、活动名称和组织形式,保障每天室内区角活动不少于1小时,户外活动(含户外区域游戏活动)不少于2小时,切实保证了幼儿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做到室内区角与室外区域活动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二是纳入教师备课内容。2014年以来,全市将区域游戏活动纳入教师备课内容,教师依据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区域游戏活动,在备课中全面反映区域游戏活动的活动主题、组织流程、材料准备、教师反思(活动结束后写)等,确保了区域游戏活动实施的科学性、实效性。

规范游戏组织流程。明确组织步骤。各幼儿园按照“游戏发起——游戏体验——评价整理”三环节规范开展室内外区域游戏活动。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分配每个环节的时间,保证区域游戏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80%的时间用于幼儿游戏体验。保障幼儿游戏权利。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低控制、少干预,尊重幼儿游戏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切实做到重过程、轻结果,真正将游戏的权力交给幼儿。

做好游戏观察记录。一要分工明确。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过程中,主班教师关注个体,配班教师面向全体。二要细致观察。用眼、用理念去捕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呈现的典型行为,关注幼儿的游戏动机、游戏兴趣、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情感体验和对材料的操作方式。三要规范记录。利用“观察记录表”如实记录有价值的游戏过程和行为表现,通过案例教研、个案跟踪等多种形式,科学分析幼儿表现,反思教师行为。

加强游戏过程指导。全市各幼儿园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切实做好区域游戏的过程指导,调整补充游戏材料。教师充分预设材料的操作方式及其辅助功能,从高结构到低结构分层投放,根据幼儿游戏进程和需要,对游戏材料的类型、功能和数量进行适时适宜的调整和补充,帮助幼儿突破操作瓶颈。做好角色介入。在幼儿兴趣倦怠期,教师能以尊重幼儿游戏意愿为原则,以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为目标,根据游戏主题营造情境,通过游戏角色的身份自然介入游戏,解决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遇到的材料不足、玩法单一、交往瓶颈等问题,积极与幼儿互动,有效推进幼儿的发展。

做好游戏活动评价。一是出台指导文件。2016年9月,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环节所涉及的评价对象、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二是规范实施过程。各幼儿园完善区域游戏活动评价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教师职责,确保区域游戏活动评价工作常态化、高质量开展。广大教师切实遵循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灵活运用引导式、分享式、总结式、表格式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目标设定、幼儿表现、教师指导策略、目标达成等内容进行科学、量化评价。三是保证实施效果。一方面形成了评价档案。教师在实施区域游戏评价过程中产生的“幼儿观察记录表”“区域游戏活动评价表”等资料,经过收集整理、数据汇总,形成了极具价值的评价档案。另一方面形成了研究专题。部分幼儿园在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提炼经验,梳理存在问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研究价值的专题,有的已经作为课题立项。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的理论研究已成为潜江市学前教育工作的新亮点。

(作者单位:潜江市教育局)

猜你喜欢

幼儿园区域游戏
爱“上”幼儿园
爆笑游戏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