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度文化时代背景下茶艺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2017-01-13张星海

中国茶叶加工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茶艺茶文化

张星海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08)

高度文化时代背景下茶艺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张星海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08)

在大力加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际,全社会都在自觉重树文化自信的高度文化背景下,具有传承与弘扬中国茶文化生力军角色的茶艺师该担负怎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文章从茶艺师职业资格历史回顾、茶艺传承与创新内涵及茶艺师使命与责任等三个方面去正视这个问题,希望能为今后的茶艺文化发展提供一些指导价值。

茶艺;茶艺师;资格证书;传承创新;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

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是本届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底,国务院先后分七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618项)削减70%以上,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减少职业资格的目标任务。但是在2016年12月1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通知中,仅保留了评茶员职业资格,而本来不在削减之列的茶艺师职业资格消失了。2016年12月13日,在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就第七批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答记者问时,又明确强调:“对取消前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继续有效,可作为水平能力的证明。”“取消职业资格不是取消岗位和职业标准,也不是取消相关职业评价活动,而是改由用人单位、行业组织按照岗位条件和职业标准开展自主评价。”以此保证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档。2017年2月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又将茶艺师职业资格恢复到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上,应《中国茶叶加工》编辑部的邀请,下面我将谈谈如何应对新形势下茶艺师职业资格鉴定的局面暨 “高度文化时代背景下茶艺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1 历史回顾

1995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把“茶艺师”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999 年5月颁布)。200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实施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向全国各地发文。《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将茶艺师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初级茶艺师(五级),中级茶艺师(四级),高级茶艺师(三级),茶艺技师(二级)和高级茶艺技师(一级)。茶艺师职业和国家职业标准的面世,为社会培育和输送了大量的茶艺技能人才,对中国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播、茶艺普及和中外茶文化交流,都发挥了积极重要和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曾以全国商指委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义恳请继续保留国家职业资格茶艺师目录,理由陈述如下:

第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享有国饮美誉,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誉为中华文化一体两翼中的一翼,相比中医之翼,茶叶还比较薄弱,需要支持和帮助,需要一大批茶艺师去传承创新。

第二,中国是茶的故乡,日本推崇茶道,韩国崇尚茶礼,中国科普茶艺,虽然茶道和茶礼都来源于中国,一旦取消茶艺师职业资格,势必逐步削弱中国作为世界茶文化的中心地位。

第三,国家早已将“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意志,习总书记多次在重大场合强调“文化自信”,无论是借力一带一路发展茶产业,还是坚守“文化自信”传承茶文化,茶艺师作为茶文化的生力军,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第四,2016年教育部刚开始将茶艺正式纳入全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全国有二十多个省都开设了该专业,茶艺师职业资格的取消,一定会影响茶艺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全国各地茶艺与茶文化爱好者的广泛诉求和大力支持下,2017年2月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公布,国家层面的茶艺师职业资格又重新回到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上。倡议大家爱护这来自不易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慎独恪守做好茶艺师培训与认证鉴定工作,争作新时代茶艺传承新楷模新典范!同时建议有识之士积极探索一种有 “行业组织及其用人单位按照茶艺师岗位条件和职业标准”进行的茶艺师培训和自主评价机制,让那些注重茶艺师培训质量和口碑的机构、院校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机遇。呼唤建立一套多平台茶艺师培训与评价市场化引导体系和舆论监督机制,真正实现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目的,促进茶艺师和茶产业健康自信发展。

2 茶艺传承与创新分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茶艺,首先是一种科学沏泡茶的技术,其次是在沏茶过程中融入诸多审美元素的艺术,再次是体现沏泡者身心修为的窗口,有的还是承载地方民俗民风独特文化的载体。茶艺有哪些社会作用呢?首先具有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尤其茶文化的作用,其次还有培养人们科学沏茶与健康品饮的功能,再次还能担负悟道、修身、立德、树人作用,最后还可以发挥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即促进地方茶产业健康发展。毋容置疑,在茶艺师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过程中,确实发生了一些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正因为有这么多年的茶艺师资格培训,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茶,喜欢上茶,养成喝茶的好习惯,也不乏培育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茶艺人才。这次国家层面“去茶艺师”事件,给我们这批一直在从事茶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大的刺激与阵痛,对于茶艺文化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赋予新时代茶艺师更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就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培育这种“高度文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两点是比较容易理解和践行的 (国家层面上去茶艺师职业资格或许就是一种“与茶艺文化相适应、与茶业发展相协调”吧),那么“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该如何理解与践行呢?其实就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重新包装,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用符合时代需要的形式对其作出新的阐释,达到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要求无疑为我们茶艺师指明了“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扛起自己的责任,一个真正的茶艺师是否还会纠结于一纸资格证书呢?就好比一个大学教师,当你走向讲台,你就该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传道授业的责任,谁又会再去纠缠于你是否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呢?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不忘本来方可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勇于创新,文化自觉方能文化自信。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茶之梦的实现。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活在当下又穿越时空,我们总是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只有了解时代,才会拥抱未来!

当前茶业正处于百年难遇的重要发展期,传承茶艺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作为茶文化传播生力军的茶艺师们,我们是否该践行茶艺文化的“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品行,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独特标识呢?仔细深思,这种茶艺师职业资格鉴定的机制是否应该与时俱进呢?这就是顺应高度文化的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

3 茶艺师使命与责任

“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文化强国”,是历史的昭示,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期待。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惟有文化、精神的强大,才是民族国家强大的根本。每一种文化,都是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因为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结合当前国家基本上已经下放了茶艺师职业资格鉴定和认证工作,新时代的茶艺师该担负起怎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呢?建议在以下五个方面做些努力与探索。

第一,组织力量深入阐释茶艺文化的精髓。加强中华茶艺和茶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入研究阐释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茶艺和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着力构建茶艺文化价值基因和思维基因。

第二,探索构筑贯穿国民茶艺文化终身教育体系。遵循人类认知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茶艺和茶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构建中华茶艺和茶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第三,组织力量深入各地创作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茶艺作品。依靠全国性涉茶学会、研究会及教研机构,组建团队从中华优秀茶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将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创作,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茶艺文化作品。

第四,加强茶艺文化的宣传、传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综合运用新媒体传播工程,研究承接传统茶艺习俗、茶艺礼仪、服装服饰规范,大力彰显中华茶艺文化魅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艺文化交流合作,培养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中华茶艺文化代表人物。

第五,将茶艺更多融入生产生活,更好地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茶艺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用茶艺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现代企业文化。促进茶艺文化旅游,带动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茶艺师和评茶员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市场,引导茶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倡导茶艺师和评茶员为提升茶科技、传播茶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而努力,特向茶业界,乃至全社会发出倡议:一是倡导业界自律,遵循四不原则。严格遵守新职业标准,不组织、不推荐、不参加、不执教不符合规范的茶艺师和评茶员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活动,简称“四不原则”;二是倡导建立培训机构信誉星级评审制度,根据第三方(业界至少有2位专家参与)推荐参加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机构信誉星级评审,不接收自荐,共分5个星级,每年重新评审;三是倡导信誉星级评审专家团队11人,由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茶叶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及茶文化爱好者推荐随机抽签组成,团长负责制,人员一期一换;四是倡导采用优质表彰劣质曝光机制,评审专家团人员在任期内接受培训机构举荐与举报,一经核实,在业界媒体上对于劣质行为先诫勉后曝光,对于优质行为给予宣传表彰。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赢得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和制高点,需要的不仅是赶超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更是超越挑战的文化优势。推动中华茶艺和茶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我们站在时代高度,礼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所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当前茶艺师正逢“凤凰涅磐”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机遇,希望全国的茶艺文化倡导者、研究者、传播者及爱好者们伸出友爱互助之手,共筑茶艺健康发展共同体,为实现“茶和天下”茶之梦而奋斗。

品茶斗茶传承文化

第四届中华茶奥会将于10月底在杭启幕

第四届中华茶奥会将于2017年10月底在杭州茶都名园隆重开幕,这是自2014年首届茶奥会以来的第四次茶界盛宴。以赛、品、论、展等多种形式,展呈纷繁茶事,以“传承、创新、融合、共享”作主题,使茶成为民生之福、时尚之饮、文化之承、融合之美的最佳代言;立足关注茶之制造技艺,关注品质安全,更关注消费诉求,营造一个扁平、有效的供需对接层级,让中国茶的魅力影响世界,是我们举办“中华茶奥会”之缘由。

本届茶奥会分五大赛事,包括茶艺大赛、仿宋茗战、“茶+”调饮赛、茶品赛和茶席设计赛,此外,还有茶品赛获奖产品技艺交流、产品展示及拍卖,产品推荐会与展销等项目;今年,还将推出历届冠亚军擂台赛和首届茶奥杯茶叶评比赛等活动。

诚挚欢迎各地政府,国内外茶企、茶商、茶农,跨界企业与英才洽谈合作事宜。

联系人:刘彩迪 电话:18758581187 微信号:hzliucaidi

(中华茶奥会组委会办公室)

Historical Mi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ea Specialist in the Culture Context

ZHANG Xing-hai

(Zhejiang Economics and Trade Polytechnic,Hangzhou 310008,China)

As the whole society was strengthen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stering cultural confidence,what kind of historical mi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tea specialists have?This article addressed this problemfrom three aspect,respectivelyreview of tea ceremony qualification history,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onnotation of tea art and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tea specialists,hoping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Tea ceremony;Tea Specialist;Certificate;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Cultural confidence;Cultural soft power

TS971.21

A

2095-0306(2017)01-0049-04

中国茶叶加工 2017(1):49-52

2017-01-20

张星海(1973-),男,安徽合肥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茶叶生物化学与功能成分研究、茶文化推广等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茶艺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校园茶艺飘香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