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茶海丝行”实践及启示

2017-01-13王昕何孝延高峰

中国茶叶加工 2017年1期
关键词:海丝福建省福建

王昕,何孝延,高峰*

(1.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福州 350003)

“闽茶海丝行”实践及启示

王昕1,何孝延2,高峰2*

(1.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福州 350003)

福建茶叶历史悠久,源于汉朝、晋有文考、唐入茶经、三朝贡品、首创四茶,与世界各地有着久远且广泛的交往史。茶叶是福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为加快茶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施茶叶“走出去”战略,福建省组织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开启了茶产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探索与实践。通过活动得以近距离了解欧洲茶叶市场,感受国际主流茶叶品牌的先进经营理念,看到福建省茶产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以此为契机,为推进福建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打造千亿茶产业的目标提供新的思路。

福建茶产业;闽茶海丝行;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进行新一轮经济开放格局的调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立足于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审时度势做出的决策部署。茶叶自古就是中国对外经贸往来的商品,茶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明传播于全世界的象征。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正在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茶叶是福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为加快茶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施茶叶“走出去”战略,从2016年开始,福建省组织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开启了茶产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探索与实践。

1 福建茶叶对外交往的历史回顾

福建茶叶源于汉朝、晋有文考、唐入茶经、三朝贡品、首创四茶。早在1600多年前,福建就有茶叶出产,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于南安丰州莲花峰的摩崖石刻 “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公元376年),比陆羽《茶经》问世要早400多年。唐时,福建已成为中国茶叶主产茶区之一,制茶业发达,方山露芽、武夷茶等被列为贡品,驰名中原。宋朝福建茶在国内达到首屈一指的地位,在福建至少有五个州产茶,产量多、质量高、品种迭出。著名的建瓯北苑御茶园,生产当时国内最名贵的贡茶,有着“建溪官茶天下绝”的美誉,茶叶成为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宝货之一。明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携带包括武夷茶在内的各种名茶作为礼品赠给各国,打开了茶叶之门。1610年,荷兰商船首次把福建武夷茶运回欧洲,1640年,红茶始由荷兰转至英伦,在英国及西欧上流社会流行后,很快传遍欧洲和世界许多地方,至此,英式饮茶之风引发了全球饮茶风尚的形成。福建武夷山是当时世界红茶主产地,在五口通商前中国茶叶被欧洲人称为武夷茶叶,在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福建茶叶出口贸易迅速扩大,茶叶也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至清朝,福建茶叶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兴起,影响甚广,这是继丝绸之路后中欧之间最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也被称为茶叶之路。1875年前后福建茶叶出口进入又一盛期,1899年出口茶叶达2.4万吨,为历史最多。

2 “闽茶海丝行”活动基本情况

2016年5月8日至17日,由福建省政府牵头组织农业等有关部门及12家福建品牌茶企,组成“闽茶军团”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首发欧洲,历时10天,共在德国、波兰、捷克等三个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欧洲站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活动可以用“3、2、4”这三个数字来概括。

“3”:开展了三场福建茶叶与茶文化的宣传推介活动。分别在德国柏林中餐馆进行闽茶宣传推介;在波兰克拉科夫的茶与咖啡世界杯博览会上,由12家福建品牌茶企组成“闽茶军团”集中展示与宣传;在捷克中国文化周福建茶叶日的“多彩闽茶、韵动五洲”论坛上,由代表团的专家与茶企代表,对福建茶叶与茶文化进行宣传。

“2”:开展了两个重大经贸签约活动。一是在波兰有8家福建茶叶企业与欧洲13家经贸企业、在外华商进行经贸合同签约;二是福建省农业厅与捷克外事投资局签订农业合作与交流备忘录。

“4”:开展了四个层面的经贸交流、洽谈与对接。一是与有关国家的官方机构进行交流与探讨;二是与有关国家的贸易伙伴进行商贸洽谈与对接;三是与相关国家当地华人商会、侨资企业进行交流、沟通与经贸对接;四是考察茶叶市场、走访茶店、茶馆,了解相关国家的茶叶市场经营现状与当地茶叶消费习惯,为进一步的开展经贸合作做前期准备。

3 欧洲茶叶市场现状分析

欧洲总人口约7.5亿,是全球经济水平、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数较高的地区,也是茶叶主销区。据统计,2014年欧洲共进口茶叶35万吨,占当年世界茶叶产量的7%。德国、波兰、捷克均为欧洲茶叶消费大国,尤其是波兰年人均消费茶叶1千克以上,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和英国的第三大茶叶消费国。

受西方传统饮茶习惯影响,欧洲消费者偏好色泽较深、口感较重的红茶,并喜欢在茶中添加牛奶、糖、柠檬汁等调味品。红茶占欧洲茶叶总消费量近80%,绿茶和其他茶类占比较低,但呈缓慢上升趋势。此外,花草茶、果茶等以其养生、美容等功效和较佳的口感在欧洲饮料市场也十分流行。在欧洲,茶叶销售渠道以超市、茶叶店零售为主,便于冲泡的袋泡茶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散茶销售相对较少。市场销售的主要品牌为联合利华的立顿以及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些低端品牌,占市场份额近30%,国产茶叶品牌在欧洲茶叶市场中所占比重不到5%。尽管目前在世界三大非酒精类饮料中,咖啡仍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消费者选择茶作为日常饮品,原因:一是欧洲消费者更加关注自然、健康的饮品,认同饮茶有益身体健康;二是随着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希望品尝和体验更多的诸如乌龙茶、白茶和花茶等特色茶。可以预见未来茶叶国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闽茶出口欧洲市场前景广阔。

4 闽茶海丝行欧洲站活动主要成效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各项活动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

一是经贸成果丰硕。在欧期间,福建省有8家茶叶企业与欧洲客商签订了茶叶经贸合同,总金额达3.8亿元,此外还签订合作意向协议总金额达11.2亿元。福建省农业厅与捷克外事投资局签订了农业合作与交流备忘录,将在包括茶叶在内的农业种植加工、技术推广、机械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深入开展广泛合作,力求实现合作双赢。

二是展示闽茶良好形象。让欧洲消费者更加了解福建茶,接受福建茶、热爱福建茶是此次欧洲站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代表团及省内的知名茶企,通过参加全球性的专业茶叶博览会、举办茶叶论坛、开展现场推介与茶叶品鉴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突出展示了福建茶叶的悠久历史、深厚内涵、多样茶品和过硬品质,很好地宣传了福建茶文化、茶产业与茶品牌,引发了所到国家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关注,成功塑造了福建茶就是健康茶、安全茶、放心茶的良好形象。

三是搭建合作平台。“闽茶海丝行”欧洲站活动的成功举办,初步搭建起福建茶企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平台,积累了开展国际茶叶经贸合作的经验,为福建省茶企更好地开拓广阔的欧洲市场、吸引国际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活动期间,三和茶业与意大利TWB集团签订合同,双方约定5年内在安溪建成2000公顷茶叶种植专供基地,所产茶叶直接输送到开设在意大利的500个中国茶叶销售点和100家专营店,为今后闽茶走出去提供了更多可能与范例。

四是弘扬“海丝”精神。在积极推介闽茶的同时,大力宣传福建投资贸易政策,吸引欧洲投资商和经销商更加关注福建,主动参与到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福建省农业厅厅长张立先在捷克中国文化周福建茶叶日活动期间,接受当地主流媒体的采访,讲述福建茶叶与欧洲的历史渊源,宣传推介“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与有关政策。欧洲站活动期间,《欧洲时报》、捷克《经济报》等媒体和德国、波兰、捷克等三国电视台对活动情况给予了连续报道,内容丰富多彩,客观友好。

5 闽茶海丝行活动的启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举办“闽茶海丝行”经贸活动,可以近距离了解欧洲茶叶市场,感受国际主流茶叶品牌的先进经营理念,看到福建省茶产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下一步“闽茶海丝行”活动还将走进东南亚有关国家,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纳入视野。要发挥好福建省茶产业传统优势,有效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快福建省茶产业“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茶产品,增加市场占有率。[2-3]

5.1 持续深入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我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区,目前福建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第一,但出口量只有1.7万吨、出口金额1.7亿美元,仅占全国出口量、出口金额的5.2%和12.3%。在当前国内茶叶市场疲软的大背景下,我国完全有能力也更应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为世界广大茶叶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安全、更健康的茶产品。

“闽茶海丝行”活动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让福建茶叶集体亮相国际市场,受到了随访茶企的热烈欢迎,茶企对继续参与 “闽茶海丝行”抱有极大的热情;欧洲各国华人华侨也积极响应,奥地利、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等国的福建商会纷纷表达了希望承办活动的意愿。立足当前福建省茶叶出口和国际茶叶市场的实际情况,要把“闽茶海丝行”作为全省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具体抓手,建立健全活动长效机制,以重点国家重点城市为目标,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觅商、以茶传道,推动茶企茶商走出国门,拓展市场。

5.2 不断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一要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始终制约着中国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目前,欧盟的茶叶检测指标增加到了近500个,比我国高、严很多。近年来,由于我国出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无法达到欧盟要求,被欧盟通报10余次。2014年欧盟提高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涉及的异丙隆、啶氧菌酯、嘧霉胺、啶虫脒和唑虫酰胺等5种农药,其中异丙隆、啶氧菌酯、嘧霉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中的限量至今未在最新国标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出现。因此,我国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应合理参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不断动态调整、完善和更新,为茶叶生产和出口提供技术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要加强茶叶出口备案基地管理。出口茶叶的生产应推行“公司+基地”模式,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和加工,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彻底改变茶叶收购分散、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局面。有条件的茶叶企业应学习借鉴三和茶业与意大利合作的模式,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吸引国际企业投资,引进其先进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及销售渠道,将产品在国内生产并返销进口国。

三要强化茶叶企业系列认证制度。鼓励和引导茶叶企业建立健全HACCP(危害分析临界控制点)、GMP(良好操作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雨林联盟认证等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提高质量档次,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茶叶。同时,要大力推进茶叶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原产地认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残留控制、检验检测、产品追溯等为主要内容的源头管理及过程控制体系,让闽茶真正飘香世界。

5.3 积极引导茶企转型创新

面对潜力巨大的国际茶叶市场,亟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茶企创新升级,将需求和潜力变为实实在在的市场占有率。

一要推动茶叶产品创新。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能够占据市场份额的必然是适应快节奏生活的小包装茶叶品牌。立顿主打袋泡茶产品,是它能成为世界最大茶叶品牌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引导茶叶企业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创新茶叶产品、包装和泡饮器具,准确制定营销策略,例如可将茶与草本植物相结合,研发袋泡茶、速溶茶产品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更快捷的茶叶产品,让福建茶更容易得到国际消费者的认可,更适应国际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二要加快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立顿在推出袋泡茶这种产品形态的同时,不断提升其茶叶拼配技术,从根本上弱化了茶叶的原产地和品种的概念。立顿原料采购自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中国等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拼配中心用不同产地的茶叶拼配出每年基本固定的口感,确保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在各个季节买到的都是统一品质的立顿茶。把茶叶生产从手工作坊提升到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的水平,让茶叶从农产品进化到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商品,这是福建省茶叶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前提。

三要合理确定产品层次。经过对国际主流茶叶品牌多年的调查发现,质量中上等、价格大众化的红茶是世界红茶销区最受欢迎的茶叶。我们要引导企业两条腿走路,在维持高端市场、保持个性化产品的同时,更要着力打造质量可靠、价格又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大众化茶叶消费产品,才能尽快实现茶叶出口数量上的扩张。

四要注重培育新兴消费群体。福建省茶企比较重视传统的茶叶市场和原有的饮茶消费者,往往忽视了年轻一代新兴消费者的需求。花草茶、果茶在欧洲的成功,关键在于迎合了新一代年轻消费者追求健康、追求美容的需求。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推介以健康、美容、便捷、速溶为主打的茶叶产品,吸引更多年轻的消费群体。

5.4 要多渠道助推闽茶“走出去”

一是搭建茶文化推广展示平台。鼓励茶叶企业与当地华人社团、福建商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在海外设立闽茶展示推广中心,为福建省知名茶叶品牌提供形象展示、品茗鉴赏的窗口。

支持华人华侨、华商团体或其它文化组织建立中华茶道艺术馆,对华人和当地人开展茶艺培训,发挥其传播展示茶文化的重要作用。在茶艺人才培养方面,福建省可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师资力量,为茶企在海外设立的分公司、专卖店、茶艺馆、展销中心培训人才。

二是茶文化走进孔子学院。目前,我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学员总数达190多万人。要发挥孔子学院的桥梁作用,在孔子学院开设茶艺与茶文化课程,使孔子学院成为学习、传播茶文化的园地和开展茶文化交流的平台。

三是茶叶走进中餐馆。借助各国福建商会及华商团体的力量,在世界各国众多的中餐馆开辟宣传展示窗口,通过设立闽茶展示专柜、品茗体验区等多样的形式,让当地消费者更直观地体验、感受多彩闽茶的香韵和悠久文化。

四是设立闽茶品牌专营店。鼓励和支持实力雄厚的茶企联合在国外重点城市设立品牌专营店、茶艺馆,向各国人民展现多彩闽茶魅力和茶叶企业风采的同时,打造闽茶拓展海外市场的“桥头堡”。2011年安溪就有5家茶叶企业联合在法国巴黎设立欧洲营销中心“福德茶”,其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5.5 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继续实施茶产业重大项目。继续实施第四轮中央财政支持福建现代农业 (茶业)项目(2017~2019年)等茶产业重大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生态茶园建设,提升茶叶加工技术水平,积极拓展茶叶深度加工和系列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茶叶出口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是加强对茶叶出口的政策指导。充分发挥茶叶行业组织作用,帮助其建立完善茶叶出口信息收集、标准制定、风险预警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指导茶叶行业协会完善制度建设,通过提升自身组织化程度吸引茶叶企业加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

[1] 高峰.福建省茶产业“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中国茶叶加工,2016(3):13-18.

[2] 胡炜.中国茶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茶叶,2016 (11):32-34.

[3] 沈雁飞.我国茶叶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探析[J].福建茶叶,2016(9):47-49.

Practice and Revelation of Fujian Tea on Maritime Silk Road

WANG Xin1,HE Xiao-yan2,GAO Feng2*

(1.Planting Section of Agriculture Department,Fujian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Fuzhou 350003,China; 2.Fujian Central Station for Technical Extension of Crop Farming,Fuzhou 350003,China)

Tea history in Fujian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Han Dynasty,tea is a specialized agricultural product of Fujian Province.An event called Fujian Tea on Maritime Silk Road has been organized by Fujian Province to speed up the restructuring and promotion of tea industry and implement its globalization strategy.This blazes a trail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 industry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This event gave people a glimpse into the European tea market in person,so that people can study advanced management concepts of world-class tea brands.As a result,the insufficiency of Fujian tea industry in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markets can be seen.The aim of this event is to take it as an opportunity to speed up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Fujian tea industry and provide newthought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reating a 100 billion-yuan tea industry.

Fujian tea industry;Fujian tea on maritime silk road;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grade;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571.1;F316.12

A

2095-0306(2017)01-0020-05

中国茶叶加工 2017(1):20-23,27

2016-11-14

王昕(1980-),男,福建福州人,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fgao66@126.com

猜你喜欢

海丝福建省福建
我校成功主办2022年闽港澳大学生海丝文化研学夏令营活动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艺术战“疫”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