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张帅《三首前奏曲》的创作特征

2017-01-13林葳蕤

长江丛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半音前奏曲调性

林葳蕤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音乐学院)



刍议张帅《三首前奏曲》的创作特征

林葳蕤

《三首前奏曲》是张帅于1998年创作的一首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元素融合的现代钢琴作品。本文通过作品创作特征中旋律、和声、节奏和曲式等不同方面,对五声调式与西方半音化的交织,切分节奏爵士风格的色彩,单一主题的再现单三部曲式三首作品的运用进行分析,为更好地理解和弹奏现代钢琴作品进行一点思考。

前奏曲 现代音乐 创作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现代钢琴作品多元化特征体现的愈加明显。在西方音乐思潮不断涌入,现代作曲技法不断更新的基础之上,作曲家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加入不同音乐元素,探索新的作品风格,将西方现代音乐与民族特性相融合,对中国现代钢琴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帅的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是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代表之一。作品都是采用单三部的曲式,旋律以中国的五声调性为主,结合了西方半音的现代技法,加上具有爵士风格的切分节奏型的不断变化,融合新疆的民族音乐元素,使该作品风格既有民族性又有异域风情。该作品完成于1998年,作为张帅大学一年级创作的钢琴作品,获得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并被规定为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比赛必弹曲目,这无疑给作者和作品予以极高的认同和评价。本文试从《三首前奏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技巧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五声调式与西方半音化的旋律融合

第一、二首前奏曲的旋律特征是以中国的五声调性为主,并以此展开发展变化。例如作品开头的前四个小节,后两小节是在前两小节五声调性的基础上进行模进;

13、14小节的右手旋律是1、2小节旋律的倒影,同样具有五声调性色彩;

29-35小节,旋律分别用左右手呈现出来,这些旋律的变化都是在五声调性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首前奏曲的开头也是由右手旋律呈现主题,旋律线条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且在第二首前奏曲中多次出现;

69-72小节主题旋律转移到左手,仍是以五声调性为主题旋律。第三首前奏曲出现较多的民族调性与西方半音化旋律相结合。例如乐曲120-121小节的左右手就是西方半音的进行;

122-123小节右手主题部分其实是由第二首前奏曲右手主题旋律变化而来,具有民族调性。总体来看,该作品在旋律方面还是以民族调性为主,结合西方半音旋律。

二、柱状和声半音化的和谐运用

该首作品在和声方面以西方和声的处理方法为主。第一首前奏曲从谱面的左手部分可以发现,基本运用了西方半音化进行的和声处理方式。乐曲第7小节开始,右手的降G宫五声调性加上西方C大调的半音进行旋律,两个声部之间各自独立但又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复调的形式。

在第17-20小节,这里的旋律中加入了一个柱状的和声,与之前的旋律形成对比,推动了音乐的情绪发展。乐曲最后三个小节,作者用了四个柱状和声的形式,将曲子结束的干净利落。第二首前奏曲,从65-68小节,运用了左右手三和弦交错的方法,有种层层递进的感觉。

72小节的左手也是运用了西方和声中的大小三和弦不断交替,很好的与右手的民族调性相结合;

73-78小节,主题虽然转换到了左手,右手的和声依然是采用西方半音化的和声处理方式;86小节开始以西方的和声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大小调性的感觉增强。第三首前奏曲的一开始部分,右手就用柱状和弦半音化的方式来表现这段音乐奔放热情的特征;138-139小节的左手和声部分也是用切分节奏半音进行的方式;192小节开始的左手旋律部分同样运用了西方半音进行的方式。

最后乐曲结束同第一首前奏曲一样,结束在有力的切分柱状和弦中,干净利落的收尾。

三、切分节奏爵士风格的内在律动

切分音节奏是该作品的一个主要创作特征,全曲采用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切分音节奏型,改变了四四拍原本的强弱规律,使得整首作品具有浓郁的爵士风格,律动感强烈。以下是该首作品中主要的切分节奏型:

由图可知,该首作品的节奏通过连线、附点、休止等来改变节奏强弱规律,形成不同类型的切分节奏。1-8条的节奏型多出现在第一首前奏曲当中。例如第1、2条节奏型,它贯穿于第一首前奏曲的左手部分,通过连线改变了原有的节奏型。第17-20小节的右手则是用了第4条节奏型,不仅用了同音连线还有跨小节连线,切分的律动感更加明显。

第8条节奏型正是第一首前奏曲的结尾倒数第二小节。第9-14的节奏型多出现在第三首前奏曲当中。例如9、10、11条节奏型基本就贯穿于第三首前奏曲的左手部分。14条节奏型就是第三首前奏曲的最后三小节,左右手相同的节奏型,将全曲结束在律动感十足的高潮中。

四、单一主题的再现单三部曲式贯穿始终

整首前奏曲在曲式方面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都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一)第一首前奏曲

第一首前奏曲从曲式结构上来说是一个单三部曲式,速度是小快板,要求大家在弹奏时应该要有激情,要给人以一种充满活力、热情的感觉。曲式分析如下:

其中1-4小节是右手单音的五声调性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抓住了听者的好奇心。第5小节开始,出现了爵士乐风格的切分节奏,出现了半音阶进行,速度由之前的散板变成了小快板,与之前的五声性旋律的影子形成了强有力的对比。第7小节开始,左手的西方半音进行与右手的五声调性相结合,中西合璧。这样的创作方法,使音乐听起来就是协和中又掺杂着不协和,有一种异域风情的感觉。23小节之前,主题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到了23小节开始作者将单音旋律改为了八度,使音乐音响效果听起来更为丰富,将A段的旋律推向了一个小高潮。29小节开始,情绪又开始出现了变化,由原来A段高潮时的大气激昂转变为机警灵巧的感觉。29-35小节主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呈现。37-39小节再次进行移调,变化模进。40小节是上行半音级进的过渡句,接着引入我们在呈示段中已熟悉的半音下行级进的和弦织体,为再现段做准备,在情绪和力度上也把乐曲再次推向了一个高潮。44小节开始是这首曲子的再现部分,44-49小节是和A段23-28小节一样的。44小节一出来就是ff,所以整个再现段的在情绪上都更加饱满、更富有张力。56-59这四个小节为连接句,这四小节的音区逐渐提高,旋律越高音量却反而越弱,这给人一种期待感,为最后结尾强收做准备。

(二)第二首前奏曲

第二首前奏曲也是单三部曲式。速度是中速,曲子的情绪是比较神秘,低沉悲伤的感觉。曲式结构如下:

乐曲第一小节就是由右手来呈现主题旋律,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感觉。65-68小节是由左右手相互交错的三和弦构成,随着力度的变化给人一种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的感觉。71小节第二首前奏曲的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动机中依然存在着五声调性。B段可分为四个大乐句,每一个乐句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演奏者在演奏中应该注意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对比,推动情绪的发展。第99小节是B乐段的最高点。102小节开始A’段又回到了乐曲开始的音型与节奏型。107小节右手主题旋律再次出现,114-119的尾声,在主题旋律的衔接下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首前奏曲。

(三)第三首前奏曲

第三首前奏曲依然还是一个单三部的曲式结构,相对于第一首来说,第三首前奏曲在速度、力度、情感等方面都要比第一首更激烈。曲式结构如下:

A段开头两小节就给人以震撼的感觉,爵士色彩浓厚。122-124这两个小节是第三首前奏曲的主题动机,有强烈的节奏律动感。141-152小节为A乐段的扩充乐句。153小节开始进入B段旋律,157小节是B段的主题,旋律具有民族色彩。163-187小节将全曲推向了高潮。188小节开始是A’段,又回到了这首前奏曲的主题,198小节开始不断地模进进行,最后以柱式和弦在极强的力度下结束了整曲。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中西音乐的不断交流融合,中国的钢琴作品民族特性的多元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传统和现代、古典和流行的交融,值得现代作曲家们在不断的探索中进步,张朝的《皮黄》、张帅的《三首前奏曲》、《年画》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要走出一条融个人创新与民族音乐和西方现代音乐交融的特色之路。

[1]周奇迅.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音乐分析与演奏处理[J].艺术教育,2012(8):88~89.

[2]蒋慧.张帅的《钢琴前奏曲三首》演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3]王袁.张帅三首钢琴前奏曲探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4]韩璐.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民族化特征[J].南都学坛,2014:119~121.

[5]傅小草.爵士乐半音化与传统音乐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3(7):178~179.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半音前奏曲调性
浅谈半音键竖琴在竖琴启蒙教学与普及推广中的重要地位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谈“调性”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北曲的半音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伴奏中的半音化音乐语言
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