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伴奏中的半音化音乐语言

2017-05-24邹红云

魅力中国 2016年33期
关键词:瓦格纳首歌曲和弦

【摘 要】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与之同时创作的声乐套曲《魏森东克歌曲》在伴奏中和声和调性的处理上也是极具创新的。本文以歌曲《魏森东克歌曲》中的两首歌曲《在温室里》和《梦》作为对象,通过分析歌曲伴奏中的半音化手法,探讨半音化的声部进行在歌曲中的运用。

【关键词】瓦格纳歌曲半音化

前言

在浪漫主义时期,西方的作曲家们开始打破古典主义的功能和声,追求自由和个性。德国锐意改革的作曲家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大量运用“半音”与“不协和和弦”,使和声的功能性和调性的稳定性被减弱,甚至瓦解。在瓦格纳创作《魏森东克歌曲》的同时,也将这些手法运用其中,致使歌曲的和声和调性处理与传统大相径庭,在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基础上大大革新。

一、半音化的旋律

半音化是指音乐中运用非自然音的、半音的声部进行与半音和声手法和风格的总称。瓦格纳歌剧中半音化音乐语言最高度发展的作品,是他的改革代表作《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也是19世纪半音化发展的顶峰。瓦格纳将五首歌曲中的两首写上与《特里斯坦》相关的标记,事实上也是这样。在这五首歌曲中,《在温室里》和《梦》两首歌曲的旋律半音化进行表现的尤为突出。《在温室里》半音化的运用方式有三种,即旋律性半音化、和声性半音化和整体半音化。

首先是旋律性半音化,也就是说半音进行出现在旋律线条的进行中(参见下例1、2)。《在温室里》第8—12小节旋律中半音进行非常突出,间或着同音反复和一个下行的纯四度。旋律的方向以上行为主,但以下行小二度结束。第16—20小节的旋律中的半音进行也改变为上下行大二度以及同音异名的变化音的转换,如第18小节中bB与﹟A的等音变化(见下例2)。大量变化音的使用,使歌曲的旋律线条变得飘忽而不稳定,难以演唱。瓦格纳大量使用半音在歌曲的旋律中,是为了表现内心的矛盾,揭示愛与死的对立,借助半音化这种最好的手段,通过温室里植物的悲剧性命运来隐喻自己内心世界的纠结。

二、半音化的和声

和声进行是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功能和声,而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和声变得更加复杂,和声功能变得模糊,而半音化和声更加剧了功能和声的瓦解。

歌曲《在温室里》和声性半音运用的相当明显。(见例1)歌曲中第8—12小节和第16—20小节旋律呈现半音化特征,与此相对应的钢琴伴奏的下方声部运用了三度双音的连续半音下行,双音的节拍时值较长,三拍之后再更换和弦;而钢琴部分的上方声部较为自由,旋律的走向是曲折的,音程上运用了增二度、小二度、大二度以及同音转换,音符非常密集,即一拍一音;和声上是连续半音下行的七和弦,在乐句下行二度的结束处,和声上进行到下行纯四度和下行纯五度形成上下句的结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第9—12小节的和声进行是:e7—— bE7—— d7 ——﹟C7 ——﹟b7 —— §b7 ——﹟F7;第17—20小节的和声进行是:a7—— bA7——g7——﹟F7——﹟e7——﹟d7——﹟G7。从整体上来看,它们又构成了整体半音化的进行。而在这首歌曲中,半音的运用集中于表现歌词中的情感的矛盾,如第8—12小节的音乐对应的歌词是:你,温室中的孩子, 告诉我,为何悲叹?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温室”里与却充满“悲叹”,即在舒适环境中的人心中却充满悲凉。第16—20小节的音乐对应的歌词是:沉默溢出你的悲伤,溢出一腔甜美的芬芳。在此句中“悲伤”与“芬芳”也是矛盾的词。《在温室里》半音化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抒发作曲家内心的无奈和矛盾,而半音的下行进行则预示了忧伤的结局。

例1:《在温室里》第8—12小节声乐与钢琴谱

﹟f 7 e7 bE7 d7 ﹟C7 ﹟b7 §b7 ﹟F7

例2:《在温室里》第16——20小节声乐与钢琴谱

三、半音化的整体

上述分析了旋律、和声的半音化,但在《梦》这首歌曲中,半音化的运用与《在温室里》不同。主要是效果性的半音化,运用在整首歌曲的钢琴伴奏声部中。首先,《梦》的前奏运用了较长的有特色的伴奏音型,如下例3所见,最大的特点是同和弦在极弱力度下的不断的反复,但在每小节更换和弦时,保持二至三个声部不变,而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声部进行改变,也运用了半音进行。而这里的半音进行有三种方式:同时上行、同时下行、反向。在最高声部出现下行二度的旋律长音时,相邻两个小节的和弦保持不变,这种做法是突出高声部的旋律;其次,在歌声进入时,典型的伴奏音型一直延续,只有少数地方稍加改变;最后,在16小节的后奏中与前奏也是遥相呼应的。

例3:《梦》第1——9小节(前奏)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瓦格纳在《梦》这首歌曲中的做法与肖邦《前奏曲》第4首的极其相似(见下例4):同和弦反复的音型不断持续,在更换和弦时,一至二个声部保持不变,而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声部作半音进行。肖邦的这首作品是《在墓地旁》,属于主观抒情性,瓦格纳借用他常用这种创作手法,表达与此作品相似的情感,也是瓦格纳悲观主义的爱情观在歌曲中的凸显。

例4:肖邦《前奏曲》第4首 1—4小节

四、结语

总之,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在歌曲中大量使用了半音化的音乐语言,无论是旋律声部的半音化,还是和声性和整体性半音化,这种处理方法已经打破了传统和声的常规进行,延长和扩大了音响的不协和程度,使调性变得模糊而游离。而这些半音化进行一般多用在歌词描写痛苦及悲伤的语句中,它们的作用是将歌者内心不安的情绪推向极端。瓦格纳借用这种手法,将自己内心中对这位恩人的妻子既迷恋又害怕,对这份爱情既期盼而又痛苦的矛盾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印真.关于瓦格纳歌剧序曲中突破功能和声写法的思考[J]. 乐府新声,2000-01-16

[2]李向京.瓦格纳——功能和声语言解构的先行者[J].福建艺术,2000-02- 45

[3]华萃康.传统和声远未到顶——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声技法的主要特点[J] .艺苑,1999-01-10

[4]林萍.析<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音乐技法载于[J].天籁,2003-03-48

[5]胡向阳. “漂浮”的属和弦与调性的“黑洞”—— 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的和声分析[J].黄钟,1995-01-69

作者简介: 邹红云(1976.10—),女,湖北钟祥人,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本课题属于湖北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4xjr02Y。

猜你喜欢

瓦格纳首歌曲和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歌剧大师瓦格纳的故事(六)
悲情瓦格纳:命悬“通用”生死线
以色列何时"解禁"瓦格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