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初浅认识

2017-01-12张建华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方法课堂

张建华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并且在短暂的课程学习时间之内掌握知识最多,发展的能力最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彻底,熏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深入。

【关键词】有效教学;方法;课堂

教师要想对课堂有效教学有所认识,首先应明确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心智和情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根本上说是进化赋予人类的潜能,所以,课堂学习过程应当成为学生释放学习潜能的过程,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出学生中蕴藏的巨大潜能。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效益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是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也是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和突破口。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有效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其次要有丰富的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课程教学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有效教学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第三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和专业的成长。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在思想品质、学识能力、个人魅力等方面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感染、熏陶学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其信服。同时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如果把目光始终关注在技能与知识的传授上,那么教学就成为目中无人的教学;如果没有伴随感情的生成与学生的精神成长,传授知识的过程就失去了传送的渠道与桥梁,那么知识就成为无根之木与无源之水。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就像草叶上的露珠,见到阳光或者有风吹草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探究有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教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体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

总之在课堂有效教学中,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式。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著:《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余文森著.《有效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方法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可能是方法不对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