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2017-01-12于芬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12期
关键词:母鸡狐狸乐器

于芬

绘本以直观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赢得了幼儿和老师的喜爱,利用绘本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巧妙地将音乐教育融入到绘本教学中,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合理、有效地利用绘本,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发展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首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把握好尺度,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但如何将绘本运用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简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一)幼儿的学习特点

学前儿童的智力正在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认识过程具有直接行动性、无意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到五六岁时才逐渐向有意性、稳定性过渡,抽象思维才开始萌芽。由于其身心发展的限制,认知处于具体形象阶段,特别是电子绘本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将图文的艺术性、动画的趣味性和音乐的丰富性完美结合,能给予幼儿真实的视听体验。而多感官的参与互动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和直觉经验的接受习惯,这样能激发幼儿创造性、想象力,并用动作形象地描述出不同风格的音乐。

(二)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一切东西的主要动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说:“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兴趣是一种内部动力,如果幼儿对他所学的东西感兴趣,他就会集中注意力并且能保持较长时间,而且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高。如果没兴趣,不但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注意力的培养都会有负面影响,同时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会把这种厌恶情绪迁移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中。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大的兴趣,基于幼儿这个爱玩的特点,所以《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规定: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等),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绘本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意义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音乐是进入故事的河流,故事是进入图画的道路,图画是进入音乐的桥梁。”语言是一种文字艺术,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再现,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音乐是一种有别于文学的语言,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塑造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赢得幼儿的喜爱,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音乐与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听的儿歌、诗歌;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像讲述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一篇欢快的诗歌中也蕴藏着音乐的韵律与节奏;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有着乐曲的变换起伏。绘本以其唯美的画面、生动的故事和情感互动,引领幼儿进入音乐作品的神秘世界中,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开拓音乐眼界,感受音乐的魅力。但幼儿的生理、心理、认识特点决定了幼儿音乐教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仅仅利用听觉欣赏音乐,幼儿更多的是依靠外部的辅助资料来感知、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绘本就是辅助幼儿音乐教学很好的一个载体。他讲述的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故事的情节简单而又清楚,描述的语言浅近、具体、形象、富有音乐感。

三、绘本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方法

绘本看起来那么精彩,那么吸引幼儿,可是绘本该怎样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呢?我想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看到好的绘本,拿来就用?显然不是这样的。在这里,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绘本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广泛博览绘本,积累合适的绘本素材

要想把绘本应用于实践,首先应该博览绘本,只有多接触多看绘本,你才可能找到适合你的教学活动绘本,如果你连一些绘本的名字、内容都不知道,你就更谈不上把绘本应用于教学实践了。我将音乐类绘本分为几类,在这些绘本中上演着和音乐或乐器有关的精彩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往往对音乐充满热忱。通过这些音乐故事,我们可以了解乐器的特色或是乐器的来历——《欧先生的大提琴》《派克的小提琴》《街头音乐家》《蒂娜与钢琴》《蒂娜与管弦乐队》,可以感受习练和演奏音乐的快乐——《爱音乐的马可》。有的绘本故事中充满了猜测、想象,故事内容诙谐、幽默和有趣。比如有关音乐游戏的绘本有《母鸡萝丝去散步》《胡桃夹子》《歌舞爷爷》,打击乐有《大家来听音乐会》《鼹鼠的音乐》,音乐欣赏有《天鹅湖》《海底世界》《雕塑》,舞蹈有《小黑鱼》等等。

(二)挖掘音乐元素,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合适的绘本找到之后,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挖掘音乐元素,删减相应的画面,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同一个绘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故事,讲的是贪吃的狐狸在抓母鸡的途中遇到了许多倒霉的事,我根据目标删减故事情节,使故事内容紧凑,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便于幼儿的音乐活动。我提炼这个绘本的音乐游戏元素:母鸡吃食;打狐狸;母鸡撒面粉;母鸡啄狐狸等。

大班幼儿音乐领域目标中提出能够用乐器模仿自然界中的声响,并尝试合作演奏。打击乐器丰富的种类,有趣的声响能形象地模仿各种声音。《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故事,贪吃的狐狸在抓母鸡的途中发生了许多倒霉的事而产生各种古怪的声音,我巧用这一绘本设计了打击乐活动。由于故事篇幅较长,有些情节很难用声音表现,我就对原著进行删减,最后保留了狐狸所经过的四个场景进行演奏,请幼儿自由组合成四组,自由选择乐器,以回旋曲的方法将狐狸在每个场景中的遭遇所可能发出的声响用小乐器表现。

在我们所接触的绘本中,有的寓意简单,孩子较易理解,但也有些涵义深奥,阐述的是成人世界的某一现象、生命的价值等等,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绘本中丰富的画面却是吸引幼儿的地方,老师运用绘本中的某一段,或是某一页来为音乐活动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它不仅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也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精彩。当然一个好的教学活动与活动前的精心准备是离不开的。绘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会让绘本教学更精彩,比如给绘本配上背景音乐,会让绘本欣赏起来更有感染力。再比如给绘本配上动画,会更加吸引小朋友。为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借助电子绘本,利用其形象的故事人物、情节、语言、画面声音等直观而有效的方法,为幼儿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将幼儿带进到音乐作品所展现的情境中。让幼儿在多感官的参与下倾听音乐,节奏感、力度感、速度感、音高感、音色感、结构感等获得提升,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

在准备绘本《大家来听音乐会》的课件时,为了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掌握乐器的形状及声音,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性,我利用PPT技术,设置自定义动画,播放乐器的声音,让幼儿猜乐器。在幼儿说对的情况下,我点击一下就会出现对的乐器,并伴有掌声;如果孩子们说的不对,点击之后只会出现一个哭脸并伴有声音“对不起,加油啊!”孩子们在听到掌声时非常兴奋,在听到“对不起,加油啊”时,又积极认真的思考。

(四)精心设计问题,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精彩。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更切合实际的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我们确立好目标之后,所有提问的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并围绕目标来。所以问题的设置应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另外,也要注意所提问应是开放性的,有一定针对性和深度,所提问题既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幼儿通过努力获得一定的发展。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幼儿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幼儿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思考。

比如,在组织大班绘本音乐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时,活动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母鸡智斗狐狸,针对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母鸡今天的心情怎样?母鸡遇见了谁?母鸡怎样发现狐狸的?母鸡向后看时,狐狸怎么办……这些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由易到难,慢慢引导,到最后的开放式问题,发散孩子的思维。

绘本是美丽多彩的,它将生活中最初浅的、最好玩的蕴藏在美妙的故事中,以优美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将音乐情境化、具体化,增加了音乐的故事性、趣味性,为幼儿的音乐活动搭建了崭新的舞台。通过绘本的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力及鉴赏力,让幼儿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音乐,真正得到音乐能力的提高和审美情感的培养,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猜你喜欢

母鸡狐狸乐器
学乐器
母鸡
母鸡下蛋
母鸡
乐器
狐狸和猫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