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故事

2017-01-12王秋芬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表弟扁豆豆苗

王秋芬

植物篇:枯萎的扁豆苗

三月春暖花开季,种植角的植物悄然破土而出,发芽长高。

周一早晨,孩子们围在自己种植的植物前叽叽喳喳地交流着,也有人拿出种植记录本记录植物的变化。只有乐乐默默地看着自己的种植盆不说话。

航航在一边喊:“乐乐,你的扁豆苗长多高了?”

我突然想起来,乐乐种的植物是全班第一个发芽、长得最好的,他一直引以为荣,今天怎么了?

没等我走过去,就听见乐乐叹了口气:“我的扁豆苗估计不行了,快死了!”

我一惊,忙走过去,看见上周还绿油油的扁豆苗今天已经呈黄色,茎叶无力地耷拉在盆边。双休日连下了两天雨,盆里的泥土应该不是太干啊,这是怎么回事?

航航也过来了:“我以前中班种的植物也是这样就死了。没事乐乐,我们把它拔了,再种一颗,过几天又会发芽了。”

两个孩子真的就准备拔去那颗豆苗,我连忙制止:“等一等,我们把它放到窗台边晒晒太阳,说不定还会活过来的。”

“不可能。”航航理直气壮:“我奶奶说了,植物种子除了多晒太阳,还要种在很多很多泥土里,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长高长大、开花结果。花盆里的泥土太少,没多久都会死的。”

我语噎了,想起中班和小班时每逢春季,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在自然角种下种子,但是后来呢?基本都是像这棵豆苗,长到一定高度后便慢慢枯萎死去,极少数长大了也是软弱无力的样子。

乐乐一脸期待地看着我说:“老师,这颗扁豆苗已经没用了,拔了吧?”

航航则边说边伸手了:“反正拔了还可以种新的。”

两人满不在乎的神态让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在他们眼里这颗豆苗到底代表什么呢?

一粒种子,探出泥土看世界,绝不只是为了发芽而已。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发芽长大不是一个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应该还要开花结果。我们的种植不能只在乎孩子看到种子发芽后的欢颜,却忽略了生命的完整展示。

我制止了两个欲拔苗的孩子,微笑着对他们说:“这颗苗只是有些枯萎,可能是花盆里营养不够,它现在应该很难过。但是它肯定是希望自己能长大开花的,不希望你们拔掉它。”

“它会难过?”乐乐觉得很奇怪:“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这颗扁豆苗就是一个生命,你看它耷拉着茎叶的样子像不像人生病了?”

两个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怎么办呢?”

“航航奶奶说得对,她的经验很丰富。我们就把这棵豆苗移到我们班的种植园地去,那里泥土多,让它吸收土地营养,说不定它就会继续长大、开花、结果了。”

几周后,当种植角的植物陆续枯萎时,那颗软弱无力的扁豆苗在种植园地的一角悄然爬高了。

动物篇:疯狂的乌龟

茵茵从家里带来一只成人手掌大的乌龟,孩子们稀奇极了。茵茵得意地炫耀:“这只乌龟名叫小乖,因为它真的很乖。我一逗它,它就会伸出小爪子的。”但是任凭她怎么逗弄小乖,小乖都没有配合她,整天都一动不动,喂的食物也不吃。

第二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迫不及待地围到小乖身边,抢着向小乖介绍自己。茵茵继续逗弄它,它依然像昨天一样缩在龟壳里,瞪着小眼珠。

就这么过了几天。

这天,孩子们正开心地跟着老师玩音乐游戏,突然“啪”的一声,从自然角那边传来一声巨响,教室里被震得鸦雀无声。循声望去,有孩子叫起来:“小乖!小乖爬出来了!”

我愣住了,被摔破的圆形鱼缸可比小乖大了好几倍,它是怎么将鱼缸侧倾,成功地从窗台处摔到地板上的?

在孩子们的惊叫声中,小乖撒开四腿爬蹿。

杰杰拦住它,它居然一改胆怯本性,张牙舞爪地去抓杰杰的手。杰杰吓得撒开手,喊起来:“老师!老师!这只乌龟疯了!”

我急忙过去抓住它的壳,把它捉起来,它腾在空中,四爪乱舞。孩子们都吓得往后退,不敢靠近。茵茵则直接哭了出来。

我重新找了个鱼缸,把小乖送到水池边一个安静的角落里。

孩子们惊魂未定,不理解为什么温顺的小乖会突然那么疯狂。

我想了想问茵茵:“在家里,小乖是自己一个人住一个鱼缸,还是和其他动物一起住?”

茵茵说:“我们家有个很大的鱼缸,里面有水,有假山石,养了好多金鱼,有四五只乌龟呢。”

我想了一下问孩子们:“如果你是小乖,你喜欢大鱼缸还是小鱼缸?”

小诺说:“当然是大的,可以游来游去。”

乐乐说:“小鱼缸太孤单了。”

贝妮说:“小乖想他的朋友了。”

航航说:“我们教室里这么多小朋友,太吵了,小乖肯定害怕才想逃的。”

……

孩子们在讨论中理解了小乖的行为,他们来到水池边,站得远远地看着小乖不说话。最后茵茵小声说:“小乖,晚上我带你回家。”

饲养小动物可以让幼儿感受动物发展的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丰富幼儿关于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并不适合动物的长期饲养,所以平时我只是建议孩子们将动物带来给大家观察几天就带回。孩子们都认为小动物们和她们一样喜爱幼儿园,而今天,小乖打破了他们的想法。小乖让孩子们意识到:生命不仅是被爱,还应该被尊重,动物也是一样。

人物篇:爸爸去哪儿了

暑假里,琪琪的爸爸出了意外去世了。我以为,琪琪一定会很伤心、很难过。但是开学了,琪琪和以前一样爱笑爱闹,看不出丝毫变化。

我心下讶异,但平时和琪琪单独交流时,我都尽量躲开和爸爸相关的话题。

一次语言活动中,有一个问题是“平时爸爸会和你玩什么游戏呢”正说着,琪琪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爸爸死了。”她的口吻很平常,大眼清澈纯净。我竟不知如何回应她。

中午,贝妮跑来告诉我:“老师,琪琪说他爸爸去天堂了。”

我看向琪琪,她认真地点头:“是的,我爸爸去了天堂,然后上星期投胎到我表姑姑的肚子里,变成我的小表弟了。”那一刻,她的眼中充满了悲伤。

我感到震惊,不知道琪琪的这个想法从何而来,是长辈给她灌输了轮回转世的观念吗?我决定和琪琪妈妈谈谈。

放学了,琪琪妈妈来接孩子。我小心翼翼地提到了今天的事。琪琪妈妈大方地笑了笑说:“老师,以后不要在爸爸这个问题上回避琪琪,她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没事的。”

“但是她为什么说爸爸变成她的小表弟了呢?”

琪琪妈妈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上周她表姑生了个男孩,那孩子长得有点像她爸。”她苦笑了一下,“然后琪琪就说是她爸爸转世投胎了。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学来的,也不敢明确反对,怕伤着她。”

过了两天,我让孩子们带一本喜欢的图书来和同伴分享。琪琪带来的是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看到这本书,我懂得了琪琪关于“爸爸变成小表弟的说法”,因为最后“米茨姑妈的小宝宝长得很像爷爷”,恰逢小表弟出世,她可能在这儿找到了寄托。我不知道暑假里的琪琪是如何面对失去爸爸的伤痛的,但是这本书让她慢慢学会了面对死亡和接受悲伤。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很少谈及“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可是,生命的诞生、成长、青春勃发、衰老乃至死亡的过程是非常自然的。死亡是我们回避不了,是我们需要面对、需要懂得、需要释怀的,这个对幼儿也是一样。那我们如何去向孩子们解释与讲述这一话题呢?这个绘本在琪琪最伤痛时帮助了她,在她心里已经知道爸爸去哪儿了,作为成人的我们无需去扰乱孩子,就让她给自己的悲伤找个寄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小表弟的长大,她一定会正视爸爸去了哪儿。

感悟

幼儿喜欢接触和探究自然,喜欢大自然中所有有灵性的生物,这是孩子的天性。当我们的课程注重引导孩子运用多元方式去学习、获得各种经验,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与自然万物体验、接触时,除了获得多领域的经验,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和幸福,更应该让孩子们感悟到人在自然生物中的地位、人与动植物相辅相成的关系,引导他们去尊重每一个生物,尊重每一个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天人合一的种子,所有的生命才能精彩绽放。

猜你喜欢

小表弟扁豆豆苗
割豆苗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小表弟
淘气的小表弟
9点9分
盛夏保健宜喝扁豆汤
“死心眼”的扁豆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