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根PVC管引发的游戏

2017-01-12张海霞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天宝游泳池纸杯

张海霞

PVC管,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一个在我们成人眼里低结构的材料,在我随手放进建构区时却变成了孩子们“一物多玩”的宝贝。今天和大家分享当一个PVC管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中引发了无限创造和快乐的故事。

3月16日 从“旗杆”到“小吃店”

游戏时间到了,徐天宝在建构区的一角搭起了“围墙”很快搭好了三面围墙,然后从“家”里走出来,在建构区转了一圈,把PVC管捡了回来手,扶着插在两块纸砖中间,在我的询问下他告诉我这是“旗”,“可只有旗杆没有旗啊?你的旗呢?”他听了我的问话,看了看周围,走出去拿了一个旺仔牛奶罐想套在杆子上,但罐口太小没有套进去。这是旁边的女孩从小舞台里给他找了一个啦啦队的大红色手花,但是徐天宝看了一眼似乎并不满意,自己去建构区的柜子里找了一个未来星的牛奶盒,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纸盒拆开并将管子穿了进去制成“旗”,他得意地在空中挥舞了几下准备插在自己家的“围墙”上,但是手一松,“嘭”旗掉在了地上,他捡起旗子,重新将旗子插在砖里,这次松手后不但旗子倒了,连“围墙”都塌了。他连忙去修补自己家的“围墙”,修好回来后他捡起旗子,在“旗”里发现两个长方形相框一样的小道具,他掏出来想都没想穿在了旗杆上,然后小心翼翼横搭在屋檐上,满意地坐在旁边欣赏。老师问他这是什么?他尴尬地摇摇头,自己也不知道就是觉得挺好玩,老师接着追问:这像什么呀?他歪着头看了一会说“像烤串”。“真香,什么烤串?”老师顺势接起了话。他立刻爬起来跟老师介绍“这是牛肉串”,边说边翻着“牛肉”烤起来,后面的两个女孩也加入了这个烧烤店。在徐天宝的同意下,女孩在店里摆起了牛奶。在空砖缝里摆满牛奶后,徐天宝继续的在未来星盒子里找小相框一样的烤串材料填充进去,不一会一个建构区里的小吃店出来了。在女孩的吆喝下,小吃店正式开张了,吆喝声马上吸引了其他区域的小朋友,孩子们有模有样地玩起了买卖东西的游戏。

游戏评析:

天宝来到建构区首先搭了一个“家”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去找自己想要的材料,说明他是一个有想法的孩子。在找材料当“旗”的过程中,他愿意积极思考尝试,他没有接受手花当旗,因为他认为“旗是长方形的”。说明他对形状有一定的认知。所以后来他在玩具柜中找了一个方形的牛奶盒当“旗”,这个符合他对“旗”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老师的适时介入也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也开始加入游戏。

天宝在插“旗”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旗”(牛奶盒)里的长方形纸框,并穿在管子上横架起来了,一开始老师问这是什么,他摇了摇头说“不知道”,说明此时他是无意识的,这时,老师提问“你觉得像什么?”继续引发他的思考,启发他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游戏中。幼儿的游戏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对幼儿游戏的干预介入也没有一定的规律,需要教师主动,积极探索,认真仔细观察。通过观察教师才能更准确的了解幼儿的各种需要,机智做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最佳时机。

3月18日 “打鬼子”

江文睿搭好了一个直角的城墙自己爬进里面,把PVC管子从墙缝里伸出去,嘴里发出“biu biu”的声音,他告诉旁边的陈雅婷,电视里就是这样“打鬼子”的。他对着对面小舞台的演员们喊“准备好了吗?我要开枪啦!”说完“biu biu”地打了一通,这时休闲吧的服务员来小舞台招揽客人,江文睿对着她大喊“小萌,快让开,我要打鬼子了!”在一顿凶猛的火力发射后,他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个旺仔牛奶罐像扔手榴弹一样作势扔出去,在小舞台唱歌的叶果很快被江文睿的游戏吸引了,在和他一番搏斗后,自己用积塑玩具拼了一把抢和他对打起来。

3月28日 “游泳池”

“老师,这是什么?”吴欣悦拿着PVC管问。“你觉得像什么?”我问。

“像水管”吴欣悦说,“水管里的水会流到哪呢?”我接着问。

“水池”。孙蕊接上说。

吴欣悦和孙蕊用纸杯围了一个“水池”,看看手里还剩许多纸杯,又把小水池改造成了一个大水池,孙蕊跳进去说到“这么大的水池可以游泳啦”。“我也来游泳”。吴欣悦也跳了进去。

“老师,我爸爸带我去游泳的地方有果汁喝,还有睡觉的椅子。”吴欣悦向我说起了自己去游泳池的经历。“哇,好舒服呀,这里的游泳池有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她们开始动手搭起躺椅,吴欣悦巧妙利用了玩具柜的隔断将纸盒斜放后再平铺,逼真地做出来躺椅的造型,孙蕊迫不及待地想睡上去试试,刚踩下脚纸盒就瘪了,吴欣悦将坏了的纸盒换了一个,又在玩具柜里找出来几个小纸盒叠在一起,并在上面放了一个纸杯,然后小心翼翼坐上去躺下来感受一下,又坐起来拿起纸杯喝了一口“果汁”,一脸享受地又躺了下去。

游戏评析:

以上两个游戏都是幼儿对生活经验的体现,江文睿从电视上获得“打鬼子”间接经验并在游戏中模拟出来,吴欣悦因为跟爸爸去过游泳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直接感知,所以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场景中,可见生活是幼儿游戏的源泉,幼儿在游戏中再现生活场景,在游戏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生活。

游戏指导反思:

(一)材料投放,引发自主探索

丰富的游戏材料投入,有利于增强孩子在建构游戏中的自主创造。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与现在的问题。这种“专注于此刻”的能力是任何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面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探索行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幼儿不受干扰地进行探索创造。从一开始孩子对材料的置之不理到后来的不同玩法,教师需要细心观察,耐心等待。

(二)选择适时介入,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一根PVC管在不同幼儿的手里变成了烧烤串,枪和水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建构及角色游戏,从开始的旗杆如何变成烧烤串,其中教师的适时介入让游戏不断丰富,幼儿游戏水平得到提升。在活动中,教师用积极的方式提出建议:如在游泳池游戏中,教师及时捕捉孩子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深入游戏。由开始孩子的不知所措到“水池”的诞生再到“游泳池”的改造以及“躺椅”、“茶几”的添置,游戏情景不断丰富,使幼儿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身份应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营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

(三)拓展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生活经验的支撑,积累生活经验是游戏开展的基础,不管是哪个年龄,只要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知识经验越多,她们的游戏内容就会越充实,新颖,越具有创造性。游戏中PVC管由开始的烧烤串演变成电视里“打鬼子”的枪,由一根水管丰富成游泳池的场景,都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呈现。作为老师,除了在平时日常教学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外,还要经常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只有我们充实了幼儿的生活,使他们获得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才能顺利地开展游戏。

猜你喜欢

天宝游泳池纸杯
纸杯快跑
大连天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刘天宝 教授
游泳池
《天宝遗事诸宫调》的创新
游泳池
游泳池
纸杯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