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新课改理论运用到课堂高效教学

2017-01-12任秉忠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运用教学

任秉忠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原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需要,原有的教育理念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知识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结构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重点教育向整体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推进,文化单一教育向素质整体教育迈步。

【关键词】教学;运用;新课改理论;课堂高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增强课程和教育在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改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广大教师实施适应新课改的能力主要是把握课程的教册的能力、学生接受新课改的心理和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配合、融合与提高以及效果显示的综合指标。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体现着教师教育的自觉性、丰富性和探究性;同时学生也体现出学习的适宜性、实践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科学性。

1.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深刻认识

1.1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起全新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四大“观念”。

1.2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领会新教改的相关知识,树立终身从教,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指导教学,不懈追求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更新、提高、拓宽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知识面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3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教法与学法。在不断学习充实的过程中,了解、调查、总结、研究,综合教与学的适用性、合理性与科学性。

因此,实施新课标新教改改革,寻找探索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改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已势在必行;也因此,新课改并不是人们简单理解字面意义上的课本改变和课程改变,相比较之下课程的改变,新课改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其目的性在于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创设空间,还注重科学教育科学发展的引导;还因此,新教改下改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从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教育教学方式的核心、课程结构改革的目的等三个方面来学习、思考和改变。

2.在加强课改理论认识的同时认识自己学生

2.1学生要在学校与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发展性,改变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2.2学生要在自身思考中自觉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知识,更新理念,改变由单独文化升学追求向多元素质结构方向全面发展。

2.3学生要经常性地受教师指导并向教师请教,了解教师在新教改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掌握自我个性、特长及素质文化的需求。

因此,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的改变本身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新的教育改革的实施中,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生学法的指导上。

3.课改理论的认识是高效课堂的发展和需要

3.1新课程改革中在所增设的课目:有机地结合了文化知识,体育锻炼、思想发展、社会实践等四大板块,综合性地突出整体素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3.2要设置综合性素质的课程结构: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的发展势态,学会学习、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3.3教育教学改革关键是改变观念:更新理念、提高素质,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考试制度等一系列方案,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结构改变,与以往课程相比较,从发展和需要的目的出发,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后的课程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实现以单科考试到学分管理,模块学习的改变;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并且相应地增加了社会综合实践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1政策认识:广泛认真阅读党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强化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素质;一线教师要注重学习,拓宽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融理论于实践、融感情于教学、融方法于课堂、融观念于学生、融智慧于事业。

4.2工作认识:精细认真阅读教材、参考,并且虚心向同行请教、学习、取经;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以教材为基础、以参考为帮助、以同行为导师、以学生为补充,不断吸取、更新、总结,获得学习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文化和思想素质。

4.3教材认识: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备课教案、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把握学生听课、懂课、反馈问题的深度、层度和广度,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获得丰富的知识、有效经验和教育质量,这就很有必要做学生的老师、做学生的学生、做学生的益友,发现和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和智慧链,把一切精华又运用于教学。

5.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是符合学生教学的方法

5.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培养。”新课改理论认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让学生接受,没有注重让学生思维、发挥与探究,对学生评价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不是探讨学生学习了多少,以“灌输式”、“填鸭式”、“注入式”等方法一味实施,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思考和思想以及学习、发展和提高,相反地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阻力。

5.2遵循课改标准理论和要求:新课程改革理论标准认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是,既要从目前的教学考察检验观点出发,又要考虑长远的永久的社会发展需要为核心,摆脱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和目光短浅的思想意识,向着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期性的实践发展迈步。

5.3实现新型教育教学和实践:新课程改革理论认为对今后学生的教育是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和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实践、关注人文、提倡探究,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中的引导者、探讨者和促进者,使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和全面发展,并且以国家教育、乡土文化和校本文化相结合,促使综合发展。

5.4加强教学中的交流和互动:师师互动——利用集体备课的有利条件,实现“老、中、青”三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同学科老师之间的互补互动,共同学习、探讨与研究;师生互动——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要掌握自己的老师;教师为了教好教多,学生能够学懂学多,实现师生必要的商讨、激发和促进,活跃课堂气氛,强化空间思维,达到教有所懂、教有所知、教有所获和教有所成的目的;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聪明智慧和思维潜力,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猜你喜欢

运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