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对广东省茶产业的影响和对策

2017-01-12林伟周

中国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广东省供给茶叶

林伟周

(广东南馥茶业有限公司,515656)

供给侧改革对广东省茶产业的影响和对策

林伟周

(广东南馥茶业有限公司,515656)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1.供给侧改革的定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根据需要,改进供给,在供需为两端的全过程中,实现经营方式转变,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2.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通过维持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达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变无效供给为有效地供给。

二、广东省茶业供需方面存在的问题

广东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地。2015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72.36万亩,年产量7.36万吨,以绿茶和乌龙茶为主,占到全省茶叶总产量的86%,除了东莞、珠海和中山外,广东省其他各市都有茶叶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粤东西北的山区。

广东有全国最大规模的茶叶批发市场,作为全国茶叶经营最活跃的地方,也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主产区之一,广东有众多优良的茶叶品种,茶叶产量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好。自2007年以来,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一直处于平稳微增的态势,茶叶产量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2013年,广东茶叶种植面积达44.24万公顷,较上年扩大2 400公顷,增幅为5.7%,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1.79%,居全国第13位;而产量达6.97万吨,比上年增长9.55%,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3.63%,居全国第9位;平均每公顷产茶1.58吨(同比提高4.63%),远高于全国平均的0.78吨,居全国第1位。

随着公款消费限制、礼品市场遇冷等影响,传统高端茶叶竞争激烈,价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大众消费的中低端茶叶逐渐调整进入良性轨道,但总体供过于求。广东省茶叶产业主要的弊端表现在:

1.产能大,生产效率偏低

广东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粤北山区、粤东地区,茶叶种植面积占全省的87.32%。从茶叶产量来看,粤东、粤北地区的茶叶产量占全省的81.11%。尤其是梅州、潮州、河源三市占到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约60%。虽然广东省有可观的茶叶产业,但是仍不是茶叶生产的强省,主要表现在茶园种植管理、生产加工、营销推广等,仍然处于分散作业、手工作业、人海战术的状况。部分茶叶精加工生产线和产品品质国际先进,但由于各个企业发展起点不同,制茶工艺差别大,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广东茶叶产销组织化程度还较低,茶叶生产标准难以统一,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低,适用广东特色的单枞、乌龙、红茶等品种的机械采摘和加工工艺设备尚需建设发展。

2.产销失衡的压力逐步显现

茶叶产业的供求矛盾已被逐步认识,但是产业规模的扩张短期内难以控制,部分产区的发展冲动依然较大。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茶叶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产能增长与消费增长速度已经严重不匹配,产业供求失衡是今后产业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近几年,随着茶叶经济的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广东省茶产业通过优化,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茶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告别了短缺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

但是,需要重视的并不仅仅是目前超过10万吨的年产量,而是潜在的新增产能。十二五期间随着茶叶价格的不断攀升,在粤东北山区陆续开辟了近9万亩新茶园,十三五期间这些幼龄未开采茶园一旦投产则产量非常可观;广东作为我国最大的茶叶消费省份,外省茶叶的不断涌入,势必会大大增加广东茶叶产业的产销压力。

3.产业供求矛盾继续加深,潜在风险加大

从经济研究室的产区调研结果看,2016年整体茶叶市场形势依然严峻,我国30%产区茶叶销量上升,20%产区销量下滑,50%产区销量与去年持平;70%的产区高端礼品茶销售较往年继续下滑,部分地区下滑比例达到40%以上。

当前广东省茶叶产业规模扩张仍在继续,部分产区的发展冲动依然较大,特别是粤东西北山区的部分茶农先富起来之后,对于周边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新茶园的开辟,导致广东省未开采茶园的面积,逐年递增。与此同时,广东省茶叶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产能增长与消费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这势必加深了茶叶产业的供求矛盾。

4.产品质量与层次满足不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自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之后,涉公消费客观上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对于茶叶礼品需求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一些价格虚高的茶叶产品更是没有了市场,这直接触发了严重的供需错位。

同时在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房租成本逐年剧涨的情况下,成本优势丧失;而部分电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的价格大战,不断触动“降价——降质——再降价”的循环。这两者都增加了伪劣供给的压力。

在过去多年时间里,茶叶行业形成了热衷于扎堆高价礼品市场,对于大众自饮市场和中端礼品市场重视不够—前者虽然量大但综合品质需要提升,后者则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于是形成了供给结构的哑铃型状态。消费者讲究品质、注重性价比、需要便捷、喜欢时尚,这些新的消费趋势都需要能与之相对应的产品,包括不同情形与场景的需求;这里的“个性需求”,不仅仅是指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也包括了同一个消费者在不同情形与场景的需求。

5.标准缺失及品牌混乱对产业需求抑制

广东虽然不是产茶的大省,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所辖区域又有大量适宜茶叶种植的山地,茶叶品种不胜枚举。历史上茶叶又是广东主打的外销品,广东本土经营的茶叶门市和商铺遍地开花,存在各自为战现象,缺乏有组织、有规划的品牌建设意识,尚未建立起知名品牌。现有广东茶叶生产组织普遍生产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不高,茶叶生产粗加工多,产业链延伸度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著名品牌少,从事茶叶劳动力不足,生产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广东省级以上农业类茶叶名牌注册量有所上升,但地区企业品牌带动能力尚不足,主要茶叶生产销售以内销为主,省外品牌建设与开拓能力不足。虽然广东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外销集散区位优势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且拥有不少的名茶品种,如英德的红茶,潮州的单丛茶,各个客家地方的特色茶等,但还尚未建立起能在国内或国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三、广东省茶叶企业的对策

1.确定科学合理的产品结构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生产出更好的茶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买茶角度而言,要能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方便。从喝茶角度,要能够让消费者喝得方便,喝得舒心,喝得顺意。从茶叶生活的角度,要能让消费者畅享茶叶及其相关联的美好。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可以从茶叶开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产品设计目标,注重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注重对消费者的营养与健康的引导。企业应该以自身能力为依据,根据自身的开发能力、技术基础和储备、人才储备以及对市场的把控能力,有的放矢地设计产品,同时要舍得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结合当前的“一带一路”“2030健康中国”等新的理念,把握社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2.推动机械替代人工的生产加工

茶叶长期以手工制茶为主,当前红茶的大部分以及单丛茶的部分工序已经实现机器制茶,大幅提升加工效率。生产效率的提升,直接关联到消费价值的提升,从而影响到有效供给。手工茶和机械茶作为不同的生产方式,两者各有其自身特点,也有其对应的较为适应的情景与产品类型,同时更是对应着不同的成本结构和品质特点。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准确理解类似整形茶与碎茶、手工茶与机器茶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提高生产加工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针对不同的原料与产品定位,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同时不断降低成本结构,这是目前茶行业仍需下大力解决的问题。

3.提升茶叶产业的研发能力

如何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茶叶产品的研发创新,对于优化广东省茶叶产业的供给结构而言非常重要。茶叶产品研发不仅仅是拼配,更不仅仅是画个图形弄个包装那么简单。产品研发是从产品创意和筛选,到确定产品概念、包装设计、拼配试制、市场测试、产品定型,再到批量生产和营销推广的一个专业系统过程:产品概念要有差异化和独特价值,包装设计要能通过艺术化的装饰创造美感与价值,拼配要能创造产品的独特风格特征,等等。

广东省目前有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农科院植物饮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科研院所从事茶叶育种、种植和加工等工作,同时广东省各个茶叶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交流也非常频繁,如何利用这些优质的智力资源,促进全省茶叶产业的研发水平,是今后需重点解决的事项。

4.促进茶叶副产物的深加工

茶叶中含有多种有价值的成分,茶叶深加工产品能拓宽应用领域,提升附加值。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供给,使得茶叶不仅仅可以喝,还可以吃和用,以及作为生产资料。茶叶深加工就是以茶鲜叶、制品茶、再加工茶、茶园、茶厂废弃物为原料,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从深度、广度变革茶叶产品结构。茶叶深加工技术大体可分为机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综合技术加工4个方面。

特别是在凤凰单丛茶等发酵茶的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发酵不完全的白叶边、茶梗以及茶末作为副产品被丢弃或低质化处理,而这其中富含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等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茶多酚等功能成分的提取,制成速溶茶粉、含茶食品、含茶日用品、动物饲料添加剂和植物保护剂等,以提升茶叶的附加值。

5.将产业风险交流常态化

由于当前对于茶叶质量和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一旦有关于茶叶品质、农残超标等新闻出现,就会吸引广大消费者极大的关注,但这些产业风险的负面新闻有相当一部分是媒体和公众误读的结果。如何应对当前自媒体发达、信息传播快速且多样化的趋势,企业应加强和公众、媒体之间的风险交流,介绍产品生产过程、安全控制措施等,增加一些茶叶质量安全的风险知识等,减少媒体对茶叶及其产品安全性的误读。

因此,可以通过常态化的风险交流,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等方式增加公众对茶叶产品的认可,也增加公众对茶叶产品的认识水平,从而增强茶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前景展望与建议

茶叶产业的发展通过供给侧改革,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努力,必将使我国茶业在工艺、品质、安全、管理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茶叶企业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必将形成规模化生产,淘汰一些产能过剩,水平低下的企业,实现供给侧改革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目的。

1.政府培育产业经营主体

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监督作用,扶持诚信经营、产品质量好、信誉好的企业。大力扶持真正能起到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茶叶的分散经营格局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部分地区甚至带来茶园管理方面的严峻挑战,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在建立信用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和系统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方面,也需要政府从建立产业基础和公共服务方面加以考虑。

2.茶学教育与研究

茶学教育是产业的一种配套性和服务性供给,对产业供给侧有重要影响。从茶企的角度看,当前茶叶专业学历教育与茶企经营普遍脱节。从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完全可以更紧密地与茶企合作来培养人才。同时强化茶叶生产、经营和销售的职业培训与技能培训。

3.充分发挥茶叶展会营销推广

茶叶展会既是一种生产服务性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面向终端消费的供给。但除了少数场次外,茶叶展会可谓泛滥且总体品质不高,大多数展会主办方在卖完展位后基本停住了,很少有人能将展会一款产品,面向意向商家和终端消费者进行有计划、有力度的营销推广。

茶叶企业参加展会就是为了推广品牌、拓展渠道、促进消费,因此茶叶展会的精简与升级,势在必行。

4.提升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

茶叶产业的生产,存在很多共性问题,行业协会可以作为桥梁,组织研究机构和所有企业,对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成果共享,即可以节约每个企业的研究成本,又可以提高研究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同时,行业协会还可以组织所有同类企业,通过参观、座谈、邀请优秀企业的管理人员授课等方式,帮助行业内同类企业提高食品管理水平,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

[1]蒋慧颖,马玉仙,安品弟,杨江帆.供给侧改革下尤溪红茶产业发展对策[J].海峡科学,2017,1:45-47,57.

[2]张一民.“龙井茶”品牌建设历史及发展建议[J].中国茶叶加工,2007,3:13-14.

[3]李丹霞,梁俊芬,杨震宇,万忠,陈栋,林伟君.2014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5,13:6-12.

[4]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10.

[5]叶兴庆.演进轨迹、困境摆脱与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选择[J].改革,2016,6:22-39.

[6]姜长云.中国产业发展:从“十二五”到“十三五”[J].经济研究参考,2016,27:3-31.

猜你喜欢

广东省供给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香喷喷的茶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