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叶挑起重建重担 五线共谱茶业新曲
——浅谈全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蒙顶山茶”灾后复兴之路

2017-01-12李忠伦曾

中国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茶业茶园全区

黄 梅 李忠伦曾 莉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局,625100)

一叶挑起重建重担 五线共谱茶业新曲
——浅谈全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蒙顶山茶”灾后复兴之路

黄 梅 李忠伦*曾 莉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局,625100)

一、产业发展思路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特大地震,受灾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52万。素有“仙茶故乡”之称的四川名山距离震中直线距离12~37公里,处于地震烈度7~8度区,破坏特别严重。茶叶价格下滑,滞采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良种繁育体系遭受损失,高标准育苗示范大棚(1200平方米)出现损毁;茶树良种繁育体系科研综合大楼、试验车间、田间管理用房2500平方米全部成为危房已被拆除;茶叶试验仪器设备损毁殆尽,茶树良种选育工作陷于停顿,良繁体系直接经济损失860万元。

“4·20”芦山地震后,名山区抢抓灾后恢复重建和雅安建设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机遇,结合产业特色和茶乡旅游资源优势,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和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茶+基地”“茶+科技”“茶+品牌”“茶+互联网”“茶+旅游”为工作主线,积极探索具有名山特色的茶产业转型升级新路。

坚持“茶业富区”战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依托茶业、打造特色;优化供给、三产融合;茶业转型,农民增收。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1.围绕“茶+基地”主线,建强“蒙顶山茶”产业基础

一是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以来,全区累计整合灾后重建项目和涉农项目资金6.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近12亿元,全面推进茶叶基地道路、沟渠、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健全的茶叶基础设施体系。全区茶园面积达到35.2万亩,占全区耕地85%以上,鲜叶总产量达19.1万吨,名山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茶第一区,2015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都”。

二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茶叶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农户”模式建立企业核心基地3.5万亩,协议基地10.5万亩。探索建立蒙顶山茶GAP基地联盟,制定《蒙顶山茶种植基地联盟盟约》《蒙顶山茶种植基地经营联盟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共13家茶叶规模企业加入了联盟,基地面积达17.2万亩。制定并实施蒙山茶国家标准,支持种茶大户、营销大户等农村能人,牵头创办、组建茶苗繁育、茶叶种管、产品营销等专合组织70个,通过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茶业主体把标准延伸到千家万户,推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三是坚守茶叶安全底线。实施茶产业质量监管“13122”工程,即完善1套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动茶办、茶业局、乡镇茶技员职能职责整体联动;强化茶叶企业、基地、加工3大联盟建设;在每个乡镇建立1个不少于500亩的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农机专业、茶叶基地2个合作社,实现农资监管(确保零高毒高残、零超标)、养殖污染治理(零排放、零污染)2个加强。全区27.1万亩茶园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验收被整体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山先后被评为国家“星火计划”优质茶产业化示范基地区、全国首批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和首批全国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2.围绕“茶+科技”主线,夯实“蒙顶山茶”发展支撑

一是加强茶业科技研发。强化茶苗良种选育、栽培管理等茶产业基础科技研发,近年来先后取得茶产业方面专利50余项,部分成果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建成四川最大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西南最大的茶树基因库——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先后选育和合作选育出蒙山系、名山系、名山特早芽213、川茶系、天府系等四大系列14个省级茶树良种(其中国家级茶树良种2个)。成功研发“高密高效茶苗繁育技术”,亩出圃合格茶苗30万株,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大力推广茶业科技。健全“区—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茶树良种推广,实施品种老化茶园、低产低效茶园品种改良计划,全区茶园良种化率达到98%,茶叶亩鲜叶产量达400公斤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全区每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15亿株,远销周边省市,成为全国茶树良种区域试验点和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茶叶)繁育示范基地。

三是推进茶叶机械化种植。通过茶叶种植机械化推广试点示范、落实机具扶持政策等措施,大力推广茶园机剪、机修、机耕、机防“四机”配套集成技术,全区茶叶种植机械化率达到98%。结合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大力推广茶叶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31个,累计扶持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茶业主体400余个购置大型农机,进一步提高茶叶种植机械化水平。

3.围绕“茶+品牌”主线,深化“蒙顶山茶”市场拓展

一是大力培育区域品牌。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以“蒙顶山茶”为公共品牌,发挥多种媒体宣传作用,建立全时段、宽受众、立体化品牌传播格局,打造“千秋蒙顶·千年贡茶”的蒙顶山茶金字招牌。建立品牌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茶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全区现有茶叶类注册商标455个,其中“蒙顶山茶”“蒙山”“蒙顶”3件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获得著名商标称号10件,知名商标称号14件。全区推广使用“蒙顶山茶”品牌企业41家,品牌销售额达5.5亿元。

二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实施蒙顶山茶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企业培育库,实施“一个企业、一个联系区级干部、一批联系服务部门”的培育机制,推动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全区通过QS认证茶企业80家,规模以上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实现茶叶加工产值23.7亿元,形成了种类齐全、工艺精细、差异化发展的产业格局。由雅安市、名山区两级政府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成为“蒙顶山茶”品牌运营商。引进川投集团控股,计划3年内投入建设开发资金约6亿元,到2020年公司资产规模力争超过10亿元,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是强化特色产品开发。适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发挥四川蒙顶山茶业公司等龙头企业作用,在保持甘露、毛峰等传统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以名山最具特色的黄芽为基料的高端禅茶系列,以适应当下新兴消费群体的雅红系列,通过特色产品的推出,促进品牌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助推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前十位。

4.围绕“茶+互联网”主线,提升“蒙顶山茶”核心竞争力

一是提升改造茶叶基地。积极推广茶园物联网管理系统,建立示范茶园800余亩,实现茶园节水灌溉、病虫防治自动化,每亩茶园降低肥料、农药投入150元,亩收入增加600元以上。探索建设茶园基地创客服务中心,鼓励游客和返乡创业青年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茶产品生产销售、茶旅游等方面的创新创业,促进茶园业态丰富和茶农增收致富。

二是提升改造茶业市场体系。建成全国唯一的茶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蒙顶山茶叶交易所,为全国茶叶及相关产品交易搭建一个高效、公开、公平、高效的投融资及茶叶类商品智慧贸易平台,2016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签约授权服务机构267家。有力提升了蒙顶山茶知名度,是名山茶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2017年茶交所将推动完成股份制改造,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于年内完成新三板上市工作。全年力争实现交易额30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三是提升改造茶业生产企业。积极开展“互联网+”现代茶业企业行动,引导和鼓励茶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全区自建电商平台实现互联网销售企业达3家,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互联网销售企业达1000余家,茶业在线销售额达9.5亿元。建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茶业企业8家,建立产品质量溯源系统5家,茶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5.围绕“茶+旅游”主线,推进“蒙顶山茶”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景区茶区一体化。通过“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打造“花香茶海”,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成一条69公里的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在走廊上分步打造科普茶乡—牛碾坪、骑游茶乡—红草坪等6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茶乡组团,同时在走廊上培育了若干个休闲农场、茶家乐、茶庄,辐射带动了沿线12个乡镇近15万群众广泛参与共同致富,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茶旅融合、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2016年,名山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茶叶公园、“全国最美乡村示范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中国南丝绸之路蒙顶茶乡风情游”被评为全国十佳茶旅路线。

二是推进茶旅文化一体化。按照“月月有活动、四季有主题”的思路,围绕打造“南丝绸之路”大香格里拉休闲度假旅游集散地、“茶马古道乡愁之旅”—蒙顶山茶乡风情旅游目的地和茶修生态康养目的地,积极组织开展“生态名山·精彩四季”系列活动。围绕“春·采茶”,组织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暨世界茶商大会、茶马古镇风情客栈体验周活动;围绕“夏·纳凉”,组织纳凉蒙顶山活动和茶乡青春相约帐篷节;围绕“秋·骑游”,组织骑游茶间风情游和蒙顶山禅茶大会;围绕“冬·喝汤”,组织茶乡羊肉汤美食节和茶膳大赛,大造声势,强势推介蒙顶山茶文化旅游。

三是推进茶旅康养一体化。抢抓雅安纳入全省康养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机遇,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错位发展中高端旅游功能设施和茶修康养产品。发挥蒙顶山禅茶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在蒙顶山核心景区与城区过渡带规划建设7~8平方公里的蒙顶山茶文化旅游产业园,落地建设花间堂蒙顶山禅茶文化体验中心暨茶马司精品文化旅游小镇、正山堂长物文化体验馆、德仁堂蒙顶山康养幸福小镇等项目,做实禅茶文化旅游。引入川交投下属企业合作开发百丈湖,分期实施鲜花谷湿地公园、茶溪谷体育公园、茶马司古文化小镇等项目;依托省级湿地公园清漪湖包装旅游康养项目加快景区招商,落地高端旅游、颐养社区等项目,切实推进茶修康养产业发展。

一业兴百业旺,蒙顶山茶的转型升级极大促进了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区90%以上农户种茶,75%的人口在从事茶业相关生产经营活动,茶业已成为名山“衣食万户”的优势大产业。2016年,全区茶园面积35.2万亩(占全区耕地85%以上),鲜叶总产量近19.08万吨,鲜叶产值17.82亿元,实现茶叶加工产值23.7亿元,综合产值55亿元。全区旅游接待34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32.3%。2016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9元,其中,农民人均茶叶经营性收入7536元,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2%和14.2%;增收结构中,鲜叶销售收入增速逐渐降低,采摘体验、餐饮住宿、旅游商品销售等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新增长点。

2017年5月20日,在距离“4·20”芦山地震4年之际的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雅安市名山区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雅安“蒙顶山茶”喜获农业部评选的“中国十大茶叶品牌”,排名第四!这是灾后的名山人向祖国交出的无比光荣的答卷!

注:*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茶业茶园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茶园飘香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周宁生态茶园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