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2017-01-11申丽杰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重要性创新

申丽杰

摘 要:在声乐学习中,歌唱者不仅应关注专业水平以及演唱技巧的提升,更应提高对文化艺术修养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艺术知识学习。这样才可以提升歌唱者对声乐作品中文学知识的了解,熟悉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对作品相关知识的掌握。并通过长期积累的文学、艺术等理论知识与自身声乐学习实践的结合,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独特创新,这样才能指导自己在所从事的声乐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文化艺术修养;声乐作品;重要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98-02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声乐教育开始于二十世纪初,距今不过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的声乐教育更是异军突起,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歌唱艺术,学习声乐艺术以及从事声乐表演的人也在不断增多。但声乐表演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其中包含了文学诗歌、音乐乐曲以及戏曲戏剧等。它要求我们的表演者既要有纯熟的专业技巧,还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全面的艺术修养。不具备相当的审美能力、丰富的音乐文化积累,就不可能很好的创新作品。所以在高度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声乐学习中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对于创新声乐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艺术修养是声乐学习者创作作品的源泉

苏格拉底曾经说:“音乐包括了文学在内”。文学和音乐的密切关系可以追溯至人类的起源,在最早期,诗舞乐不是分开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每一篇都是被谱成乐曲的。从古至今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就直接取材于著名的文学作品,很多音乐家创作出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其创作的灵感也大都来源于对文化艺术作品的喜爱和有着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例如1826年,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仲夏夜之梦》,其灵感就来源于他少年时代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爱不释手, 不止一次梦想为之配乐,尤其是更加着迷于喜剧《仲夏夜之梦》的神话色彩以及其诗情画意、诙谐的喜剧情调。《仲夏夜之梦》是音乐会序曲的佳作,它的出现宣告了序曲的独立品格, 提供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管弦乐曲的新形式,对声乐舞台具有重大的意义。门德尔松的创作成功除了来自于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对他的强烈吸引,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其自幼受到良好的全面教育, 爱好文学并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还有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他对我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脍炙人口的《黄河大合唱》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也是—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的时代性和艺术性为我国近现代大型声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灵感就是来源于1938年武汉沦陷后, 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带领抗敌话剧二队,东渡黄河,转入陕北抗日根据地,在黄河著名险峡—陕西宜川县的壶口渡河,亲临险峡危流,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抵达延安后, 创作了长诗《黄河吟》;在新年联欢会上,作者亲自朗诵了这部诗篇,当时在现场的冼星海听了朗诵后异常兴奋, 无比激动, 产生创作的欲望和灵感,表示要为话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坚持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首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声乐作品。”①此作品一经演出,其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立马感染了无数人,一时间唱响全国,至今经久不衰。冼星海对《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运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声写作技巧,他的创作就是他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如果他未曾听到诗人光未然朗诵的诗篇《黄河吟》,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知识储备,能创作出《黄河大合唱》这样经久不衰的作品吗?

总之,国内外这些优秀的声乐作品的创作例子数不胜数,但归根到底这些作品的创作都和作者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声乐作品的歌词创作都离不开作者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即便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的歌词也需要作曲家去选择和判断。作曲家马思聪在《我谱李白诗六首》一文中谈到“什么是适宜谱曲的诗”时,便说过“抒情诗比哲理诗好谱曲; 写心境诗比风采诗好谱曲; 加上韵的诗比不押韵的诗好谱曲; 看得懂的诗比看不懂的诗好谱曲。”可见要对歌词是否适宜作曲而作出选择判断, 作曲家也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声乐学习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样才能为自己创作声乐作品提供充足的养料,成为创作作品的源泉。

二、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声乐学习者对作品的创新思维

声乐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文化形式,培养学习者在创作和演绎作品中的创新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和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很多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绎都需要创作者有开阔的创新性思维和意识,即使直接取材于诗歌和文学著作的作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创新方式,而这种创新方式也就是每个创作者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西部歌王”王洛宾毕生搜集、整理、改编、译配了1000余首大西北民歌,入选 “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经久传唱的音乐作品。王洛宾就是在当年的西北救亡活动中,被大西北民歌的魅力深深吸引并为之陶醉,不断收集、甚至改编、创新的许多优秀的民歌精品,使得很多地方特色的民歌通过再度的演绎和创新而获得了新的魅力。被誉为“民族的交响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突破了传统的长笛、二胡等范畴的中国式乐器,采用了西方乐器小提琴奏乐,却又能将之与中国的民族特色结合起来,其经久不衰的最大原因则就是它“中西结合”的创新过人之处。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很多优秀的诗词作品都是作者创新性思维的体现,更不用说很多原创的作品了,无不是作者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的表现。

对作品的创新不仅要求作者要富有敏锐的感知力,宽广的胸怀,敢于挑战的心等;还要习惯于体验各种生活方式,要不断地感受和理解别人的幸福、愤怒、哀愁、悲伤等各种情绪的表现;对作品有独创性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并且作品要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满足大众对审美的要求。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在声乐创作和演绎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创新是各种能力的最终升华,唯有创新才能独树一帜,赋予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如果只知道一味的模仿,循规蹈矩,不懂对声乐作品的创新,不管是创作还是演绎出来的作品都会缺乏艺术的生命感染力,也就不会让听众感同身受,获得美的体会和享受。只有真正用心创新出来的作品才会血有肉,才能够真正表现出人们心里的真实感受,才能使大多数人的身心从音乐中得到满足和解放。

而这一切都需要声乐学习者具有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丰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可以使艺术家将独特的创新性思维与创作方式展现在对作品的创作中,自由遨游在富有想象力的声乐王国,并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使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注释:

①康妮.文学修养是音乐创作之母[J].江西教育,2008(Z1).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重要性创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