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紫砂陶刻

2017-01-11徐寅飞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陶刻紫砂艺术

徐寅飞

摘 要:紫砂壶的刻绘装饰一般可分为素刻、描颜色、阴刻、阳刻和通身刻。根据紫砂器型的不同,以及刻绘思想的不同,用以不同的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关键词:紫砂;陶刻;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47-01

紫砂陶刻是紫砂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技法之一:在紫砂坯件上,用刀雕刻书画,融诗、书、画、刻于一体。紫砂陶刻装饰和紫砂壶完美结合,永不褪色,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真、草、隶、篆诸体,秦砖、汉瓦、钟鼎、甲骨、竹简、写经各种书法源流,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白描、工笔、写意等国画技法,汇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紫砂陶特有的雕刻装饰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品味。

紫砂壶是人们生活实用器皿,又是一种工艺美术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有关紫砂陶器的文献记载并不多见,我们只能从古代文人诗句中找到一些相关记述。北宋时期的进士梅尧臣在《宛陵集》卷十五《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漠寄茶诗》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秦观在《满庭芳试茶词》中有“香生玉麈,雪溅紫瓯园”等题句。据1976年宜兴羊角山宋代古窑址出土的紫砂壶、罐等残器分析研究,结合宋人诗句中的记载相印证,我国紫砂陶器的烧制和使用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其确切年代应为北宋至南宋时期。

从紫砂陶刻的发展史上可以了解到,最初的陶刻是随兴的刻划,是没有生命和文化内涵的刻划印记。明清两代是陶刻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画家、文人参与了紫砂刻饰,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手段都融入紫砂陶刻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和风格。如清代陈鸿寿所创制的“曼生壶”系列可以说是一个代表,大面积的空白,留得干净利索,让诗、书、画尽情发挥,从而将诗、书、画、印集为一体,达到完美统一,着实为提高宜兴紫砂陶的品位以至后来紫砂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紫砂陶艺能长盛不衰,既因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又与紫砂陶刻的文化艺术品位及其内涵分不开。人,通过语言进行思想交流,通过艺术形象做心灵的沟通,真正体现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紫砂艺术魅力。

随着紫砂壶发展的不断壮大以及文人雅士的加入,紫砂壶开始与文人相融合,一些名人雅士会将诗词书画等与紫砂相结合,在壶身、壶盖或者壶肩等显眼的地方铭刻。这也开启了紫砂壶以刻绘装饰为主的时期,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陈曼生,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壶,成为一种融造型、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的紫砂壶独特风格,世称“曼生壶”,也因其铭刻需要更大的壶面来支持。所以几何形体的紫砂壶被创作出来,以备铭刻需要。

紫砂壶艺发展至今已趋向于纯艺术化的艺术品,任何工艺美术作品都不可比拟,恒久的魅力、恒久的价值为世人观叹。但是若壶身光洁素雅虽然能完美地展现紫砂壶的古朴雅致,却似乎少了点文化底蕴,紫砂刻绘的出现便在紫砂壶文化中占重要的一席之地,紫砂刻绘不但能装饰紫砂壶整体的艺术美感,同时也能彰显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紫砂壶的刻绘装饰一般可分为素刻、描颜色、阴刻、阳刻和通身刻。根据紫砂器型的不同,以及刻绘思想的不同,用以不同的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效果。素刻与描颜色顾名思义就一个上颜色一个不上颜色,而所上的颜色都是人体彩绘颜料,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的。阴刻就是“凹”下去的,阳刻便是“凸”出来的,通身刻绘便是壶盖上的绘画与壶身的绘画可以连成一整幅画。谈了这些刻绘的方法,其实最主要的是看陶刻家自己的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意境、不同的造型融合不同的内容。作为一个优秀的陶刻家,不但要有熟悉的陶刻技术,更要对书法、绘画、历史以及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如此方能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来。

最早有陶刻记载的可追溯到元朝时期,同时也开了紫砂壶铭刻的先河。从明代开始,紫砂壶在供春的影响下开始盛行,且那个时候供春、时大彬等紫砂艺术便开始在壶的底部以及壶盖和壶把下方铭刻自己的名字和年代,像供春的树瘿树便刻有“供春”二字。

由于紫砂陶刻要用不同题材,需发挥多种刀刻的手法来完成,或抑扬顿挫,或逆风疾旋,或轻刮浅刻,或提刀雕琢,或阴刻,或阳刻,施展范围很多。故紫砂陶刻装饰要十分讲究运用刀痕表现引划对象,要以刻饰创造出经典传世之作,这是创作的题中之意,艺人个人修养应包含用力理念和技艺、技巧,从而形成个人风格。

紫砂壶的书画陶刻,集中反映了雕刻者的设计理念,拓展了艺术境界,标志着审美意识的不断加强,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也越来越感觉到紫砂陶刻的存在,不是为了简单意义上的“装饰”,紫砂陶刻装饰风格既能表达刻绘作者的个人心境和为人修养,更能给紫砂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为了体现这种艺术的品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造、多加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让紫砂陶刻与紫砂作品珠联璧合,让紫砂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陶刻紫砂艺术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